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开始,澳门及其邻近地区就已经正式绘入中国的版图,后来被葡萄牙殖民者通过种种手段占据。1984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要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1986年6月,中葡两国开始举行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2.
1887年3月26日,中葡两国签署《里斯本草约》,葡国正式取得清政府对其霸占澳门的草约认可。百年之后的1987年3月27日,中葡两国在北京草签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并恢复行使主权。在这漫长的百年间,曾有无数的爱国志士为捍卫澳门主权作出过艰苦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本文试就张之洞在1887年中葡澳门问题交涉中的言行表现,  相似文献   

3.
近期资询     
《21世纪》2003,(4)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公布国务院总理朱 基3月1日签署国务院第372号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条例将于9月1日起施行。这个条例是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制定的。条例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组织与管理、教育教学、资产与财务、变更与终止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中英相互承认高等学历2月23日,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两国相互承认高等学位证书的协议。今后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读书取得的学位回国后在国内将得到承认;同样,中国学生在国内获得的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将得到英国…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稳步发展,两国达成中俄石油管道“安大线”合作协议。但在“安大线”项目落实过程中,日本突然插手,欲与俄罗斯合作修建“安纳线”石油管道,中日两国在能源战略利益上发生碰撞。中日两国竞争俄罗斯能源的结果是,俄罗斯政府放弃了与中国“安大线”和日本“安纳线”的合作项目,从而使中俄“安大线”合作项目夭折。中日两国对俄罗斯能源的利益之争不是单纯的能源利益之争,它隐含着地缘经济、政治战略的竞争。同时,它促使中国重新思考今后的能源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期资讯     
《21世纪》2007,(12):56-58
中国西班牙签署学历互认协议10月21日,西班牙科学和教育部部长梅塞德斯·卡布雷拉在北京正式与中国教育部签署一份协议。这份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西两国将互相承认彼此公立大学颁发的学历。  相似文献   

6.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在去年年底破裂后,今年1月18日又重开谈判。中美两国这种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的做法。已不是一年半载了。时至今日,既然知识产权的谈判对两国的经贸关系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人们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一长远的认识。 应当知道,中美知识产权的谈判和争执由来已久。1985年5月,中美双方就签署过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但之后,争执一直不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8日~19日首次访华,对中俄关系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将会为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开辟新的前景。 叶利钦时期奠定了中俄关系的坚实基础, 构筑了中俄关系大厦的基本框架 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步步走高。1992年1月底,李鹏总理与叶利钦总统在联合国首次会晤,确定两国在1989年和1991年两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中俄友好关系。叶利钦1992年底首次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宣言》,两国确  相似文献   

8.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同年11月27日,中国和加拿大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谈判即将开始。这一切都表明,中国不久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对国内农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农业又如何以积极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更是广大农村干部和农业生产者迫切关心的问题。一、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农业协议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於1995年1月,是独立於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截…  相似文献   

9.
6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是该组织成立5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性盛会。峰会期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元首共同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5周年宣言》和各项合作文件及发表的联合公报,确定了在各个领域继续发展合作的重点和方向。有理由相信,在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合作组织在业已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上海精神”——生命力的源泉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从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到今天…  相似文献   

10.
吴华伟 《21世纪》2010,(9):30-30
7月3日,美国与波兰签署了反导新协议。虽然在俄罗斯的反对下,美国对方案进行了很多修正,但这个协议给俄罗斯带来的危机仍是显而易见的。波兰得到美国保护伞的梦想得以实现,但是波兰安全了吗?恐怕不这么简单,因为这终归还要看美俄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2010年6月1日,旨在改革欧洲人权法院、提高法院效率的《欧洲人权公约第14议定书》生效。该议定书生效过程曲折,自2004年5月13日开放签署之后,早在2006年底即获欧洲理事会除俄罗斯以外的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因此,俄罗斯是欧洲人权法院这次改革得以实现的关键。笔者简要介绍该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并剖析该议定书成败之关键即俄罗斯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后的欧洲人权法院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2.
自 1 991年 1 2月 2 7日《中俄会谈纪要》签署 ,中俄正式建交以来 ,在 1 2年里 ,两国关系连上四个台阶。伊拉克战争后 ,国际关系格局正处在重组调整之际 ,2 0 0 3年 5月 2 6~ 2 8日 ,胡锦涛主席的访俄及《中俄联合声明》的签订 ,不仅明确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新领导框架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而且通过重申和强化两国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理论 ,强调和扩展两国在经贸、能源、区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从而在理论基础、物质基础等方面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北约自东扩以来直面俄罗斯。2002年5月28日《罗马宣言》签署,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正式成立。同时,北约开始零距离接触俄罗斯。针对咄咄逼人的形势,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并未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型外交,而是采取了双轨战略:一方面积极为发展经济构造安全空间;另一方面,在“西进”的同时,寻求合作伙伴与联盟,联欧抵美,游戏于欧美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近邻的两个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近年来,海外能源争战中、俄罗斯石油管道之争、东海石油勘探之争,将中日两国“能源之争”彻底暴露于世人面前。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角度看,两国在世界范围争夺石油资源在所难免。如果中日双方能够避免对抗性、排他性的传统博弈形式,走向建设性的竞争合作,则不仅可以实现各自能源安全的“双赢”,而且还有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6,(10)
2006年7月24日,查韦斯扛着反美大旗,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反美环球之旅,先后访问巴西、阿根廷、白俄罗斯、俄罗斯、卡塔尔、伊朗、越南、马里等国。在白俄罗斯,他向卢卡申科总统提议建立"反美战线";在伊朗,他支持其发展核计划;在阿根廷,他到偏僻小镇拜访切·格瓦拉故居。他还计划在近期访问令美国头痛不已的敌国朝鲜。  相似文献   

16.
澳门与香港一样,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1557年葡萄牙强占澳门,1849年澳门总督擅自将澳门改为自由港,驱逐中国官府到1887年萄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所谓“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把澳门割让给萄国,使澳门半岛、凼仔和路环两岛由祖国的领土,变成了葡萄牙的属地。1987年,经中葡两国政府谈判,达成协议,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确定葡萄牙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将澳门交还我国,同时,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该《联合声明》明确指出:“澳门  相似文献   

17.
许川 《21世纪》2007,(1):12-13
2006年11月中旬,美国教育部长斯佩林斯和助理国务卿鲍威尔率领美国高校校长代表团来到北京进行访问,两国教育部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教育合作与交流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就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合作科研语言教学、中小学教育交流以及定期教育磋商等达成广泛一致。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美教育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1月17日,助理国务卿鲍威尔与美国著名大学校长一行来到位于北京京广中心的美国教育交流中心,参加了与上海大学校长共同进行的电视电话交流座谈会。北京一方会议由鲍威尔女士与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参赞共同主持。上海方与会成员则…  相似文献   

18.
1975年11月15-17日,美、英、法、德、意、日等六国最高领导人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了六国首脑会议,奠定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基本架构.翌年6月,六国领导人在美国的波多黎各再次聚会,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出席了此次会议,这标志着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正式诞生,此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每年一次轮流在以上七国举行,学术界将之称为七国集团(简称G7).在运作了22年之后,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成了八国集团(即G8).  相似文献   

19.
经过长达13年的曲折与反复,中美两国终于在1999年11月15日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从而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中国加入“世贸”,是历史的必然,无疑将给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也无疑将为世界进一步繁荣注入活力。对中国老百姓来说,“WTO”离我们还有多远?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或许是时下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今日南国》2009,(15):14-14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商务部陈德铭部长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