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庆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6):77-79
汤因比从斯宾格勒那里继承了许多东西,在历史研究单位和世界历史体系、历史研究的方法、欧洲中心论等问题上,他们是一致的。但是汤因比也进行了发展,例如文明的起源及其原因、西方文明的前途、文明间的关系等问题上,汤因比论述较斯宾格勒要全面和系统。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 1880—1936)和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1975)都是现代西方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前者曾以发聋振聩的《西方的没落》轰动欧美社会,后者则因洋洋大观的《历史研究》饮誉西方学术界。他们在这两本书中各用不同的方法通观近6千年来的人类历史,探究西方社会的前途,却以相似的结论殊途同归,从而形成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本文即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比较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思想,就这支流派的主要特征、理论得失、历史地位等基本问题展开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邵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4
本文重在阐述20世纪上半叶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思想,并试图从他们的思想发展中梳理思辨历史哲学的系统化与终结的线索,反思分析历史哲学产生的必然以及思辨历史哲学产生与存在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3-37
爱默生对美国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在美国成功地由一个沉闷的以加尔文教为权威的清教社会过渡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国家的过程中,爱默生及其领导的超验主义运动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爱默生思想的三个主要方面论述了他对美国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人类自有史以来,就同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直至今天,宗教仍然是地球上大部分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近代之前,宗教作为文明的精神基础对人类生活的指导意义,并没有成为问题。在一个宗教化的世界上,有关宗教的所有论争,几乎都是在宗教思想内部进行的。这些论争虽然引起过宗教生活的动荡,却没有真正威胁到宗教信仰本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西 相似文献
6.
庄国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
在当代文献中,历史哲学常被区分为“实证的历史哲学”和“思辨的历史哲学”两个分支。黑格尔、斯宾格勒和汤因比是后一分支在近代的三位著名代表人物。历史哲学的这三大家体系,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方面也很多。本文选择几个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8.
山西省曲沃县里村敬老院自1991年3月建成后,在确定院长人选这个问题上,着实让乡领导费了不少周折。当时,已52岁的陈景梅刚从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不久,本想在家中料理家务,照看孙子,安度晚年,但组织的召唤,又使她再度出山,于1993年12月1日,正式出任里村敬老院院长。从此,她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院里的每位老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 一 与老人们以诚相待,和睦相处,是陈景梅追求的目标。然而就在她任院长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发生了一件令她十分生气的事,迫使她对一位老人发了火。 相似文献
9.
赵慧峰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1)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迈出了追求社会进步、追寻现代文明的艰难而坚定的步履,走向现代化成了不同世代、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炎黄子孙们的共同追求,成了穿越了将近两百年时间隧道的世纪梦想.现代化既是一个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从封闭社会迈向开放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威权体制迈向民主秩序的社会转型;也是接纳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进步等现代价值观念的社会心理变革.当代中国人有理由希冀一面享受现代的繁华,一面在田园牧歌的氛围中释放心情、举杯邀月、开门迎云;有理由在古典、现代与后现代中作出不同的选择.多元、包容、兼听、对话,是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是现代社会需要培育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两位老人没有想到,小小的手抄报对小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决定了积极的影响,他们决定,缩短办报周期,将手抄报一直办下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早春二月,我们在海丰县城一条宁静小巷,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99岁高龄的老红军钟娘永。钟老的住所,没有豪华的装修和时尚的家具,但从钟老健朗的身体和充满豪情的举止言谈中,我们不难领略到这位1926年参加 相似文献
18.
和任何新兴学科一样,陶学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发展和形成过程.而今,当我们踩在横亘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上,一边回顾陶渊明研究已经逝去的历史,一过展望陶学未来发展的前景,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众所周知,陶渊明(365——427年)及其《陶渊明集》,可谓天下奇人,奇书.他那耻为五斗米折腰乡里小儿而挂冠归田的断然举措,一直传为千古佳话.他留传下来的诗(一百二十六首)、文(十二篇)不多,其内容与形式之新之奇之美,却空前绝后,成为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他是中华文化史上屈指可数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工具、思维角度和文艺观念,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努力将陶渊明的智慧和创造溶进现代文明,具有科学形态的陶渊明研究逐渐定型,直至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分支学科──陶学。本文就陶学的由来和走向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后行为学阶段后行为学革命开始于六十年代,并一直延续至今。后行为学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其根源是什么? 这个运动是随美国的所谓反文化革命而来的,当然,这个革命跟中国的文化革命无直接关系。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早期,西方发生了反文化革命,并且影响到东方。它代表了一个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