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推进了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转型,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人大要积极适应公民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发展完善运作机制和履职方式,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培育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促进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6,(2):98-100
南阳精神有特定的内涵,是由南阳移民精神、"编外雷锋团"精神、南阳农运会精神、南阳见义勇为英雄群体精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具体形态或类型所构成和体现出来的,构成博大精深的精神体系。在南阳精神生成中,爱国主义是南阳精神生成的深厚的民族心理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南阳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浓厚的区域文化底蕴是南阳精神生成的思想源泉,党和政府的引导与培育是南阳精神生成的政治保证。大力弘扬南阳精神,有利于培育南阳社会文明新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南阳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形象,有利于南阳文化的转型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的培育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和公民.国家是生态文化培育的主导性主体,主要为生态文化培育提供方向性框架、规范和制度保障以及经费支撑.社会作为集聚性整体,是生态文化培育主体中的主体,企事业单位、社区、民间环保组织等社会单位在培育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彼此互为补充,协同培育,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与生态文化的统一.公民是生态文化培育最基本的主体,公民实践是生态文化的源头活水,一方面公民实践是生态文化培育的"最后一公里",国家主导和社会培育最终要落实到公民实践;另一方面公民实践不断提炼和丰富生态文化的内容.公民培育生态文化的主要途径是对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选择,公共讨论和环境维权等,其最终结果是从个人的生态到一切人的生态.  相似文献   

4.
作为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的重要理念和促进群体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理念,平等互信理念包括平等理念与互信理念两方面;平等理念与互信理念的作用主要源于其所具有的自身特性、产生的作用及现实针对性上;同时由于是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的理念,平等理念与互信理念的内涵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国家意识是公民对祖国认知、认同的概念集合,是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础,有着循序渐进的历史形成过程,并不断融入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特质。当前,国家意识承载着促进国民明确社会责任、建立共同理想,超越局部狭隘、促进民族团结,激发爱国情感、形成奋斗力量等重要功能,同时也遭遇了国家形态与国家观念变革、多元社会思潮侵蚀以及传统培育模式现代转型缓慢等培育困境。基于此,国家意识培育应该以推进培育内容创新、培育主体创新以及培育方式创新为主要切入点,从而增强国民国家意识,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发展同向同行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边缘群体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时也给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造成边缘群体精神危机既有观念上失范、文化认同丧失乃至价值虚无等内在原因,也有社会制度制约和社会歧视等外在原因.在社会大转型时期,通过构筑现代化的城乡文化价值体系来解决边缘群体的游民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行政文化转型亦存在强制性文化转型、诱致性文化转型两条基本路径,此外,从行政主体外部之社会视角分析,还存在第三条路径--公民文化的培育,这是当前中国行政文化转型尤其值得重视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公共理性、公民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作为政治主体的公民具有和谐的人格、和谐的价值观念与和谐的行为方式,需要公民具备一定的公共美德、公共能力与公共意识。文章旨在从公共理性的维度,以培育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公民群体为核心,对公民教育做一政治学的思考。在阐述公共理性基本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该文认为公共理性对公民教育的价值定位、逻辑思维以及评估具有基础性的规导作用。要实现公共教育的根本目标与功能,就需要以公共理性为指引,积极开展公民文化建设和意识文明的培养,培育具有公共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为文明有序、均衡和谐之社会的构建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变量,经济发展为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两者关系十分复杂。从现代政治系统运行机制来看,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制度主要有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监督制度。推进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是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需要实现五个根本转变。公民素质对政治参与有着重要影响,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必然要求根除臣民意识,培育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内涵着对理性精神、自由精神、主体精神、伦理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的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铸造公民文化的基础。公民文化凝聚了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与目的导向,公民文化中的理性、宽容、主体意识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所以,公民文化与人文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内在一致性。但在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公民文化既要继承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化内涵,又必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