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家煌的小说创作深受契诃夫影响.从客观叙事原则、挖掘人物灵魂的叙事深度、生活印象的叙事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既可重现彭家煌独特的艺术个性,又可把握住契诃夫在现实批判性、艺术形式、真实性等层面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契诃夫既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易于操作的范式,而中国作家又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契诃夫的小说智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理念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的小说叙事模式,当代十七年时期的"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时空体的构建方面体现了较强的传统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在执行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时的效用,并进而决定了其当代命运.  相似文献   

3.
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红色传奇"小说是一种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小说叙事模式,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略的继承与沿用,使得"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特征上表现出诸多的与当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的相悖之处.这些因素的存在,较为明显地妨碍了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在"红色传奇"叙事中的充分发挥,从而不可避免地构成了"红色传奇"小说在当时情形下的政治意识形态"软肋",并进而决定了此类小说在当代十七年文学演变进程中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叙事传统大致经历了从早期史传叙事长期独霸天下,到近代小说叙事日渐成熟并脱颖而出的过程.脱胎于史传叙事的小说叙事在其成熟独立之后仍深深地留下了史传叙事的烙印.<尚书>、<春秋>、<左传>、<史记>等史传叙事中,史实与虚构的交错融合、立体空间意识的滥觞渗透、叙事视角与层次的巧设变化,都表明中国早期史传叙事从多方面为后世的小说叙事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以奇诡叙事的方式成功地介入了中国当下的生存境遇.他以神农架为叙事架构,从奇人和奇事中表达了令人震惊的社会内容,从梦魇和幻觉中叙写了弱者悲苦的人生况味,从诡象和异境里描叙了大千世界的荒诞景观,而所有这一切都隐含着他对当下现实的焦虑不安与对和谐生态的吁求.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叙事艺术与对和谐生态吁求的人文底蕴,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才获得了全新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晚清以国民改造为目的的新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与传统小说女性迥异的"女豪杰"形象.这类女性为救国救民崇尚革命暴力,甚至抛弃贞操、家庭、情欲,泯灭其性别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想像性.此种"女豪杰"形象不仅表达了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希望女子能够和男子一样肩负起天下兴亡之重任的迫切要求,更为引人深思的是,"女豪杰"这类理想女性,开启了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性想像的雄化叙事.这种文学叙事昭示出中国妇女的自由独立解放并非是一种平等人权意义上的个体人性权利的获得,而是从属于救国大业的、与国家的独立解放密切相关的集体意义上的自由独立.  相似文献   

7.
刘知几《史通》在分析正史“六家”“二体”时,把“为体不纯”的史之杂作为“偏记小说”,并对其进行了类目厘定,这是关于中国古小说第一次明确的类目划分;其所分“十类”,虽然不尽科学,但是体认了“偏记小说”琐碎(?)残,并认识到琐碎(?)残的原因,抓住了唐前小说的体裁特征;从“以叙事为宗”出发,分析了史家叙事与小说叙事的根本性区别,以及小说“可观”审美功能的不可替代性,这正是唐后小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文化叙事抢占大众文化视野的时代语境下,文学需要对自身形态进行调整和重塑."影视文学"以借助影音符号为前提的叙事语境、读图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叙事面貌、兼容文化信息的叙事容量等叙事特征拓展了文学叙事的能力,打破传统小说叙事的成规,带给文学尤其是小说的审美以新鲜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余华的小说创作从"先锋"到"世俗"的转型是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余华从沉溺于叙事迷宫到用朴素的文字讲述中国人的生存苦难,从"无我"的"零度叙述"到"有我"的介入,从而使他的小说有了文学应有的力量和深度.但他又并非简单地"回归"传统,他小说的内核仍是对人的命运的寓言化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首先以语义学或语源学的研究方法返回中国文化原点 ,对中国的小说概念进行了本质还原与探究 ,从文体发生学的角度指出中国小说的多祖现象 ,进而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诸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原则。由于受中国人特有的统观型时间观念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开端总是从一个大时空开始 ;中国古典小说形态多姿 ,叙事视角上有反元小说 ,也有呈现中国特色的角色性限制视角 ;在叙事结构上 ,中国古典小说的潜哲学结构与人物关系表层结构互为表里 ,共营着中国小说的结构之道与结构之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发端于中外交汇、古今争斗的背景之下,"传奇"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基本模式及中外文学"异构同质"的叙事传统,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发生与发展,从"新小说"到"五四小说",形成了一个不断向传奇叙事传统进行承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风暴》探讨了边缘化的人生这一主题。通过对比两位花季少女截然不同的成长历程,作者凸现了陷入边缘化困境少女的无助与绝望,揭示了被边缘化者的无辜与精神痛苦,并用风暴的隐喻暗示了这一社会罪恶的潜在破坏力。文中从叙事聚焦的角度分析了《风暴》的主题和叙事结构,指出韦尔蒂独特的叙事聚焦的选择及叙事聚焦的灵活转换。不仅突出了小说的主题,而且赋予了小说浑然天成的双线并行结构,实现了叙事内容与叙事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狂人日记>的文本存在,不仅是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技法所开创的世纪性探索,而且是为寻求人文主题的语言生存,借现代小说独异的"叙事策略"所进行的一次"文化探险".对小说主题进行文化释读与对小说文本进行文学释读,是准确而全面释读"鲁迅文本"的基本视界.  相似文献   

14.
先锋小说是中国当代小说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叙事文本,其主要艺术特征就是在叙事过程中运用了后现代的艺术手法。然而,这种后现代手法却是通过借鉴与模仿而完成的,因此,其实质应当是一种文本上的“类后现代”叙事。从这一前提出发,本文主要的目的是要推导出后现代在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阶段性以及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所著的第四部小说,将手稿作为主线,使得女儿、母亲与祖母三代的故事关联在一起,把几代华裔母女的心理变化与生活困难充分展示出来.在叙事方面,小说跨越了空间与时间,不断往复于美国与中国、当前与过去.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出发,以文本的话语层面为研究对象,探讨小说独具特色的叙事结构、变化多端的叙事视角和精雕细琢的叙事风格等,揭示小说多元叙事策略对主题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心与模型——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圣经》典故作为小说的文心,用其叙事框架为小说的叙事模型。此法相习成风,成为基督教文化催生中国小说的一种模式,也成为中国小说生成方式的一种。依此模式而成的小说并非皆有基督教宗教意义。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的这种关系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新小说成长的踪迹。  相似文献   

17.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才子书"之一,因此,"因文生事"与他的"才子"说有密切关系。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也强调了"文"是小说叙事的生命力所在,"因文"是小说叙事所遵循的潜在原则。  相似文献   

18.
小说叙事学理论的引入与发展,使得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热度不减,这一点在清末民初小说叙事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小说的叙事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叙事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新小说"大都在叙事艺术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继承与革新。其中,《老残游记》体现较为明显,从对"史传""诗骚"叙事传统的继承,到对叙事视角的转变,并与西方"报章体"相融合,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具有代表意义,并进一步推进了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与革新。  相似文献   

19.
战时抗日小说是中国新文学走向战争化的结果,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册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整体考察《文艺阵地》所载小说,其“暴露与讽刺”的抗日小说是战火炙烤下的情感叙事。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抗日战争这一创作资源尚未充分开掘,从叙事学层面探讨战时“暴露与讽刺”的抗日小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以马原和余华为代表的先锋叙事大大推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化进程.但是这种"推进"实际上具有的仅仅是"移植"的价值,真正的中国小说的叙事革命并未到来,因为这种"革命"的本质乃是创新.而由于中国现今特殊的国情,这种创新已经无法从西方现代小说的移植中培养,所以,"中国本土化叙事革命"也就成了我们热切的前景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