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鞅“更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鞅是以提倡"尊君重法"而名显一时的法家代表人物,但并非不重视礼,只是其对礼的看法和使用与儒、道、墨诸学派大异其趣。面对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他明智地提出"更礼"的主张。商鞅之"更礼"基于他的历史观和人性论。其"变法"与"更礼"并行,而"更礼"则以"礼者,所以便事也"为指导原则,从而弱化了礼的道德意义,将礼变为功利之礼、实用之礼,对秦国及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以往学者对这件事只注意它历史功绩的一面。而忽略了它偏差失误的一面。这是不全面的。本文在肯定它历史功绩的同时,着重讨论了它偏差失误的一面。指出变法中的“压抑工商”、“弃绝文化”、“倡导君主独裁”三大错误及其严重后果、认为这些是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破坏了文化发展的大好形势,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由此成为导致秦朝速亡的原因之一,并为后世君主独裁埋下了祸根。总之,对商鞅变法,既要看到它正确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差误的一面,既要肯定它的巨大功绩,也要指出它的恶劣影响,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3.
商鞅法家认识到人性逐利的客观现实,摈弃仁义而转向以法度为中心的人文,提出了“德明教行”的道德教化思想。在营筑德化的具体过程中,确立“壹教”为教化原则,重视实用的价值取向,奖励耕战,推重“立法化俗”的调控实践,依归因循,强调刑罚和教化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重要性,最终使“壹教”在微观和宏观的视域里得到整合,在静态和动态的样态下得到互动,意义积极而深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商鞅是我国先秦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所进行的变法是秦国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的变法所以能成功,是由于实行了一条正确的法治路线。如今,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总结这条路线的历史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一商鞅的法治路线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商鞅生活在战国中期,那是由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之际,  相似文献   

5.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秦孝公时,他在秦国执政十八年,担任过大良造(相国兼大将军),不但变法取得重大成功,军事也取得重大胜利。他亲自统率军队多次打过仗,迫使魏国旧都安邑投降,后来又率兵伐魏,俘虏魏国主将公子卬,并收复了被魏国占去的河西郡地。他遗留下来的二十四篇著作,几乎篇篇都谈到军事问题,其中《战法》、《立本》、《兵守》还是专门讲军事的。《汉书·艺文志》把商鞅列为最出色的“兵权谋家”(讲战略、战术的军事家)。荀子对商鞅曾有过这样的评价:“秦之卫鞅……善用兵者也。”(《荀  相似文献   

6.
<正> 一 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改革家 马克思指出:“不论历史或是理性都同样证实这样一件事实:不考虑任何差别的残酷手段,使惩罚毫无效果,因为它消灭了作为法的结果的惩罚。”了解一下商鞅变法的情况,就可以帮助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的这句名言。 商鞅(公元前390—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因出身卫国国君的疏远宗族,  相似文献   

7.
论商鞅的一元化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尽论述了商鞅的一元化思想,分析了商鞅政治目标和手段的绝对单一性,以及实现单一目标的重要前提——人的绝对单一化。揭示了各种“单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商鞅在历史上是一位被深度误读的人物.对商鞅的核心思想与价值取向不可单纯以“刻薄寡恩”、“轻罪重罚”、“利出一孔”来综括,“比德于殷周”、“移风易俗”、“男女有别”、“以刑去刑”也是商鞅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商鞅并未全盘否定和废灭仁义道德文化,只是在仁义范畴的界定、仁义理想实现之途径、法与德的内在关系等方面,与儒家存在一些分歧.商鞅所言“去刑”,是指通过公正、公平与公开的“壹刑”训导,使全社会有望进入“明刑”的理想境界.“去刑”的涵义为“明刑”,韩非称之为“明法”.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将商鞅与孙武、吴起等人同归诸于“兵权谋家”,此论精当之至!在中国古代军事学上,商鞅前承孙武而后启汉唐,其军事理论既探讨了大国攻坚战理论,也涉及到了“四国之战”的防御战战略战术。在昭承齐派兵学的同时,在一些问题上匠心独运,创识造现。譬如,对军事心理学的涉猎,对庙算与穷寇的界定,等等。商鞅军事哲学与偏重于小国防御战的墨家军事学风貌迥异,适成一对立互补的两翼,交相辉映。商鞅军事哲学,影响深远,秦始皇之所以能“振长策而御宇内”,与吸呐商鞅军事学遗产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李悝造《法经》,“商鞅传之,改法为律。”从出土的《云梦秦墓竹筒》看,秦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工律》、《徭律》、《军爵律》、《置吏律》、《效律》、《除吏律》、《游士律》、《捕盗律》等等,可知秦是确乎称“律”的。汉高祖因为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肖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可见汉也是以“律”称的。汉后历代有《魏律》、《晋律》、《梁律》、《陈律》、  相似文献   

11.
商鞅把人力看做是一种可以无限开发的资源而倍加重视 ,他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使人尽其力。商鞅根据现实的政治功利需要把人力分为农业劳动力、兵力、官吏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又在人性好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治民”、“愚民”、“赏民”、“刑民”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商鞅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秦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商鞅"法治"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商鞅"少好刑名之学"是历史时代和生活经历影响的结果;其提倡"法治"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秦国富国强兵、称王称霸,直接目的在于使"权制独断于君";人君(生)而有好恶、明君治国不可须臾忘于法分别是其提出"法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和法理基础;赏刑理论是其"法治"思想的核心,商鞅在"赏"上强调用赏明赏壹赏,在"刑"上强调任刑重刑壹刑,赏刑并用,重刑为主。  相似文献   

13.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但《韩非子·内储说上》则讲:“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后入多不信韩非的说法,所以桑弘羊、刘向及班固等人均认定是“商君刑弃灰于道”①。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这“商君之法”渊源于“殷之法”,两者有相承关系。只是商鞅刑弃灰于道的原因,历代学者多不根究,偶有论及者又诸说不一。笔者泛览群书,采辑诸说,现一一评述如下。一“轻罪重罚”说此说最早出自李斯之口。李斯向秦二世上书献“督责之术”,曾引商鞅“刑弃灰于道者”作为住证,并解释说:“夫弃灰,薄罪也,而…  相似文献   

14.
商鞅变法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功绩如丘山,声名传后世。这是法家人物王充、桑弘羊对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的功绩的赞美。商鞅(又叫公孙鞅、卫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坚持革新,反对复辟,为开创新兴地主阶级的事业,与奴隶主贵族反动势力和孔孟之道拼斗了一生。下面讲的是商鞅变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史记》中分别为先秦法家的商鞅、韩非、李斯列传并作评价。对韩非和李斯,司马迁在批判的同时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同情。而对商鞅,司马迁则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史记·太史公自序》《秦本纪》和《商君列传》正传中对其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却是《商君列传》的"太史公日"中不能抑制的苛责和怒斥。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李陵事件对司马迁身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史记》"太史公曰"独立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儒法两家思想在司马迁身上合而未融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农本思想和对农业的激励政策,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既有战略高度的认识,又有非常务实的政策措施,并由此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战略目标,实践的效果非常显著.其中商鞅的农本思想和对农业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战国李悝提出的"尽地利之教"的农本思想,使之更为制度化和政策化了,表现出强烈的时代进取精神,值得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17.
商鞅“开阡陌封疆”并不意味着土地所有制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史学界认为封建社会始自战国的论者,把商鞅的“开阡陌封疆”看作是重要的论据之一。如说:“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即在秦国范围内废除井田制,进一步承认所有的土地都可以私有和买卖,由国家统一收税。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变革,它标志着秦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本文不打算论述封建制形成的时间问题,只是要谈一谈商鞅“开阡陌封疆”是不是意味着土地所有制的改  相似文献   

18.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生活于我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大变革的战国时期。他顺应历史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辅佐秦孝公厉行变法,摧毁旧的奴隶制,建立新的封建制,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他的辉煌业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历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商鞅的变法主张是以他的历史观为理论依据的。在先秦诸子中,商鞅的历史观包含有比较多的合理因素,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在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谈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我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时代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法家的杰出代表商鞅(?——公元前三三八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本身,就是一座法家的胜利纪念碑。正因为如此,在儒法斗争的历史上,商鞅变法成了儒家攻击的一个重要目标。历代的孔孟之徒花了大量笔墨来诬蔑它、中伤它。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对它进行恶毒的咒骂。今天,是彻底清除尊儒反法的历史垃圾、恢复商鞅变法应有的历史地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是发展的,要根据形势的变化来制定法令〔原文〕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