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大陆学界在毛泽东研究领域中提出了"毛泽东晚期思想"的概念,原本应是单纯的思想史分期作法,却引起不少反对的看法,也冲击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界定。单纯的思想史分期产生如此困扰的根由在于对"毛泽东思想"理论上的界定不完备。大陆学界对"毛泽东晚期思想"有两项争议:(1)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晚期思想"的上限究竟应定在何时;(2)"毛泽东晚期思想"概念的适用性问题。就后一个争议而言,赞同运用"毛泽东晚期思想"概念对毛泽东本人的思想作阶段性的研究。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探讨中国共产党建政后毛泽东本人思想转变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学界在毛泽东研究领域中提出了“毛泽东晚期思想”的概念,原本应是单纯的思想史分期作法,却引起不少反对的看法,也冲击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界定。单纯的思想史分期产生如此困扰的根由在于对“毛泽东思想”理论上的界定不完备。大陆学界对“毛泽东晚期思想”有两项争议:(1)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晚期思想”的上限究竟应定在何时;(2)“毛泽东晚期思想”概念的适用性问题,就后一个争议而言,赞同运用“毛泽东晚期思想”概念对毛泽东本人的思想作阶段性的研究。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探讨中国共产党建政后毛泽东本人思想转变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毛泽东个人思想历史发展的时候,学术界先后提出和使用了“毛泽东早期思想”、“毛泽东晚期思想”的概念。笔者认为,还应该提出和使用“毛泽东中期思想”的概念。现就提出和使用“毛泽东中期思想”概念的必要性,毛泽东中期思想的时间上限和下限,毛泽东中期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等问题作一探析,不妥之处望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晚期思想是近些年才开始研究的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在研究过程中,也有许多分岐。本文对这一领域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毛泽东晚期思想”的概念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5.
1992年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特点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成为毛泽东思想研究新的热点;在这个总的趋势下,围绕着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毛泽东学的建立、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等问题,展开多方面的论述;与此同时,其它方面的研究课题,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毛泽东经济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等,也有所进展。现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对毛泽东有近距离的观察。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表现,探讨了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原因,并就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同时,胡乔木也强调,要正确看待毛泽东的晚年错误,要从大局着眼,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做出评价。胡乔木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认识和反思是全面而又深入的,显示出锐利的思想锋芒,对于正确开展晚年毛泽东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的研究大都避开其实践的错误及产生的后果,即使论及也是一笔带过。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为尊者讳的痕迹,其宣传效应也易使干部群众对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中的正确与错误成分难以区分,甚至对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产生某种程度的怀恋,认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都没有错误。本文全面、冷静、客观地对毛泽东晚年反和平演变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历史分析,并在其理论与实践的失误中总结出教训。无疑,这个教训,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国外学者论毛泽东与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及其思想与民粹主义的关系问题,是由国外学者提出进而影响到国内毛泽东研究领域。国外学者的观点是认为毛泽东的思想与民粹主义思潮有若干相似之处。由于受到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的限制,国外学者的分析具有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界定民粹主义内涵上不统一,以致非历史地评价毛泽东及其思想;二是依据毛泽东依靠农民、走群众路线的做法,错误地将毛泽东及其思想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民粹化;三是仅仅局限于民粹主义框架内分析毛泽东的晚年失误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1997年以来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有三个特点:系统整理毛泽东思想研究成果,客观分析毛泽东的错误,密切结合现实去研究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毛泽东党际关系思想的误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在毛泽东关于发展党际关系的目标、评判和发展党际关系的标尺、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的相互关系等三个问题上取绝对否定的态度,曲解了毛泽东党际关系思想的本真精神。发生误读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把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党际关系思想区分开来,没有把毛泽东的思想与林彪、“四人帮”等人的思想区分开来,没有把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与错误实践区分开来。正确解读毛泽东的党际关系思想,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情、国际形势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国内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特点是:学术会议未曾中断,学术刊物新有创办,一些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些论点被重点关注。研究的新成果主要有: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关系、从实践视角来审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毛泽东的价值观、荣辱观进行了挖掘;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毛泽东后期的思想理论也有新的探索,并试图以新的视角研究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毛泽东的自由、平等思想进行了研究;在微观研究方面也有可喜的收获。从总体上看,国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及整个毛泽东思想与生平事业研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早年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具体且重要的范式转变 ,从 1 91 2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 ( 1 8岁 )到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 3岁 ) ,毛泽东在这期间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上所经历的变化 ,要比此后 5 0年的思想变化要深远的多。详细解读他这一阶段的思想结构 ,有助于追寻其后来思想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思想>是国际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施拉姆教授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该书中,作者明确指出,其研究主题是"毛泽东的思想",而不是"毛泽东思想".在这样一种带有明显思想家个人思想传记的视角上,该书对"毛泽东的思想"的基本性质、历史分期、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对施拉姆著作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上,也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出了评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晚年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失误是与其晚年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毛泽东晚年失误的哲学原因具体表现在:在思想路线上,背离了自己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认识论原则,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在群众路线问题上,沿用革命战争年代的作法,最终陷入了三大误区;在矛盾学说理论上,与实践相脱离,特别是在矛盾分析方法问题上陷入了主观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多方面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际国内党内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把它作为指导思想,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其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展成熟且在斗争实践中得到检验,井逐步获得中国人民的认可和接受以及党内其他领导人的一致认同,所有这些都为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各方面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有过"三下三上",这都和毛泽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倚重,始终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感情。1933年,邓小平坚定地和毛泽东站在一起,第一次"下"。从1935年到1966年,是毛泽东把邓小平提拔起来的第32年。从1966年到1973年复出,是邓小平的第二次"下"的8年。邓小平的"二上"是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有了一定醒悟,决定让邓小平重新出山。邓小平的"三下"是个"伟大的悲剧",但毛泽东最后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清醒,他没有听从"四人帮"的意见,相反,保留了邓小平的党籍,"以观后效",为邓小平更辉煌的"三上"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在我党历史上两个时期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在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他摆脱"左"的思想影响,著文参加论战,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60-70年代,当"左"和极"左"的思想在全党、全国蔓延时,身处逆境的张闻天,坚持追求真理,捍卫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在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铺垫了基石。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学界近年来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大体来说,学界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重大论题进行分析;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比较;对毛泽东晚年民主政治思想及其实践失误原因进行探析。学者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把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作为头等大事来做,并以此作为自己学术生涯的分界线和着力点。他发表了大量解读毛泽东著作的文章,为宣传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显著贡献。他提出的许多学术观点,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持。他主张宣传毛泽东思想要有科学的态度,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贵在运用,成为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方法论。因此,也被毛泽东称之为“理论界的鲁迅”。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多年从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著作甚丰,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以创作传记《毛泽东》为发端,他相继发表了一系有影响的毛泽东研究力作,提升了西方的毛泽东研究的整体水平。他积极参与中国大陆学术交流,加强了与中国学者的联系,扩大了影响。在毛泽东研究过程中,他侧重从性格特征、特殊性、非传统的视角来研究,其角度之新颖,令人耳目一新。文章就施拉姆的毛泽东研究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