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藩镇官员收入问题在唐代藩镇研究中值得重视.藩镇官员收入成分复杂,有俸禄、赏赐等多种来源,并具有地域性及群体性差异,不应笼统概括.唐王朝对藩镇官员制定收入标准,规定待遇优厚,学界据此认为藩镇官员收入普遍丰厚,但实际上唐王朝规定标准并未普遍推行,各地情况存在差异.总体上南方藩镇官员以俸禄为主要收入,待遇优厚;北方藩镇官员以赏赐收入为主,待遇较低.  相似文献   

2.
关于唐代藩镇问题,以往由于缺乏分门别类的考察研究,常常笼统地把藩镇与割据等同起来,把大量的藩镇动乱概视为割据与叛乱。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类型及其动乱特点》(《历史研究》1983年第4期)一文认为,唐代藩镇有三种类型。它们的  相似文献   

3.
藩镇割据是唐代后期重要的政治现象,也是唐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仅据中国知网统计,发表于各种期刊的以"藩镇"为题的论文及硕博论文不下百余篇,其中有关"藩镇割据"的论文就有四十篇左右,并且多为新世纪以来之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近年以来的藩镇割据研究呈现出不断扩大和深入的趋势。然而,有关藩镇  相似文献   

4.
民族融合和唐代藩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藩镇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在唐代长期延续而不被消灭?这些问题,在众多的研究论著中,我们特别重视范文澜、陈寅恪两先生的观点。范老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天宝时期的腐朽政治,使唐朝西、北边境少数民族内附人与汉族在经济文化上的融合过程,采取了战争的形式。他又指出,随着落镇割据的结束,内附人与汉族的融合也基本完成。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断言:“质言之,唐代安史乱后之世局,凡河朔及其他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问题,其核心实属种族文化之关系也。”这些对藩镇割据深刻的历史洞察,给我们很大的启迪。现就唐代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来分析藩镇问题。旨在说明中国西、北边地少数民族与李唐政权错综复杂的关系,怎样造成了藩镇割据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5.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建立了以神策军为核心的北衙禁军。地方上从内地到边疆建立了藩军。唐代藩镇军制的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其各个藩镇内部的统兵体制,大体分三个层次:一是方镇治所州的牙兵(衙军),二是方镇属下各个支州(支郡)的驻兵,三是州下各县的军镇,一些领州较多的藩镇,又按军事需要或地理形势的便利划分若干小的军区。  相似文献   

6.
唐代藩镇军将职级考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代藩镇军将,严耕望先生在《唐代方镇使府僚佐考》一文中有精审的研究.他考证出藩镇军将有:(1)都知兵马使,(2)左右厢后院等兵马使,(3)虞侯、都虞侯,(4)押衙、都押衙,(5)教练使、都教练使。本人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主兵大将的职级划分。亦即在兵马使、押衙、虞侯三者的平面关系之外,研究一些领兵军将的上下级统属关系。第二,对严文未曾注意的一些藩镇军职予以补证。  相似文献   

7.
唐安史之乱后,河北陷入割据,形成了魏博、成德、幽州等割据型藩镇。在以节度使等为代表的职业军人的支持和参与下,河北佛教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恒州、定州等传统发达地区之外,形成了魏州、幽州、沧州等新的佛教中心,南禅开始传入,佛教发展格局也为之一变。另外,唐武宗灭佛时,河北藩镇开始进行了一些抵制,但在朝廷的压力下,灭佛政策得以贯彻执行,河北佛教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军队频繁动乱成为唐后期军事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诱发军乱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藩镇军人贪财寻利为其原因之一。藩镇将士往往因为未获赏赐或赏不如意而“杀帅长,大钞劫”,或拥护骄帅割据。对此,唐廷采取的主要对策就是经常给藩镇大量的赏赐。探讨这一现象,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唐廷与藩镇的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唐代藩镇使府辟署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藩镇使府辟署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尤其在唐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过去还没有专文加以论述,个别的一些看法也未必中肯。本文试图对这一制度的内容、作用和意义作一粗浅的探讨,所论未必允当,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0.
唐朝的国势,在唐玄宗统治时期达到了兴盛的顶点。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动摇了她的统治。战乱费了八年的时间虽然平定了,但安史余党仍然盘踞在河朔一带,成为和唐中央对抗的藩镇,而在唐朝中原内地以至江南、岭南地区也设置了许多藩镇。藩镇割据和藩镇林立的局面是唐中后期政治形势的突出点。由于藩镇的割据,统一的帝国元气大伤,唐王朝再也恢复不了当年丰腴的英姿。但她并不是淹淹一息,仍然维持了一个半世纪。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从文本起源的角度分析,“河北故事”并非历史当事人对唐代河北藩镇事务的现场表达,而是历史书写者对河北藩镇既往处事原则的文本概括。其最早见于元和八年(813)韩愈撰写的《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是韩愈在“故事”一词的基础上化用而来。其内涵除了政治独立、节帅世袭,还包含唐廷与河北藩镇的政治态度。“河北故事”是河北藩镇与唐廷在“叛乱与平叛”关系结束后形成的新的相处模式,其开启时间为德宗建中平叛失败后,此后经过宪宗、穆宗两朝的变动和调整,最终在穆宗长庆年间确立。  相似文献   

12.
苑汝杰 《甘肃社会科学》2012,(3):133-135,169
唐代进士资格的获取,也只是获取了入仕前的一种身份.要真正进入仕途,尚需经吏部铨选、制举或吏部科目选等,释褐非常缓慢.而藩镇的辟署之权、纳士方略为文人找到了另一条出路,使文士快速升迁,甚至自幕府直登朝堂.幕府优厚的薪酬,使文士生活相对优裕.章檄表奏的撰写与传播,满足了文士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唐后期河北道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后期河北道区域性经济的发展贾燕红唐代安史之乱后,首先在叛乱发源地──河北道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大部分时间里,河北道主要被魏博、成德、卢龙、横海四个藩镇所割据。这些藩镇虽然在名义上归顺朝廷,但实际上是割据不臣的。它们有自己的军队,可以自署文武将吏...  相似文献   

14.
安史之乱的平定是唐朝军队强大军事实力作用下的结果。代宗因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仆固怀恩勾结河北叛镇而再生战事,遂同意其令叛将分帅河北的奏请。战后,为阻止此种可能性的发生,代宗着意削减河北诸藩的土地,形成初步的军事战略格局以期消灭河北于无形之中,这体现了代宗的魄力、谋略及其初期强硬的藩镇政策。虽然这一格局终因时陷怀恩及吐蕃威胁的朝廷与趁机要挟朝廷的河北的妥协而解体,但是解决河北问题一直是代宗的计划。而河北则在得到朝廷归还的土地之后逐渐恢复了实力,并在永泰之后走上了割据之路。  相似文献   

15.
唐河北藩镇时期人口问题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藩镇军额、散见诸文献中各府州实际户与口数及相关材料、本区经济发展状况三个方面对河北藩镇时期的人口进行考察,可知藩镇时期的实际民户未必大减于天宝盛时。由于唐后期户籍自身的重要性减弱,藩镇向中央申报的户籍并非实际征税的户籍,藩镇隐匿户口尤甚等方面的原因,实有民户不能在户籍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6.
冯金忠 《江汉论坛》2023,(7):101-104
<正>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河朔藩镇曾是唐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延至上世纪末随着藩镇研究的整体降温而一度停滞。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社会史和区域史研究影响下,视角下移、碑刻资料进一步开掘,这一传统议题又重新被激活,涌现了一系列新成果。但有一个根本性问题仍悬而未决,那就是河朔藩镇社会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河朔藩镇社会的主要矛盾,关涉其统治基础、斗争性质及历史走向等,是河朔藩镇研究的一个深层次的核心问题。河朔藩镇亘续长达150余年,一直处于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17.
唐代藩镇割据势力比较重视商业活动,不仅颁布了一些保护商业的措施,而且实行官榷以垄断商业,通过征取商税来获得巨额费用。个别藩镇借助商人力量来支持自己的割据,而许多商人则通过与藩镇的结交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的提高,藩镇对商业利润的需要,构成唐代藩镇重视商业的社会条件。尽管唐代后期商人与藩镇的关系密切,在经济上相互勾结,但商人并不可能对当时的政局有多大的影响,不可能成为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上,水旱灾给予经济发展的影响甚为严重。河北境内历代经济形势的盛衰变化,常常同当时的灾情消长有直接关系。因此,考察历史上河北境内水旱灾害的有关情况,就成了开展河北经济史研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准备。 河北作为政区名称,最早见于唐代。同时,从唐代以来的灾报制度、灾情记述也较以前完善、翔实。本文仅根据唐代以来正史中的灾情记述,就河北境内水旱灾情的趋势、影响和成因,作如下粗略的考察和分析。不当之处,希望有关这方面的学者,专家和实际工作者指正。  相似文献   

19.
在"种族—文化"观念的影响下,陈寅恪提出了"河朔胡化"说。该说的问题指向在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而非河北藩镇的社会属性。由该说引起的关于河北藩镇"胡化""汉化"的争论,偏离了陈先生提出该说的研究旨趣,应当有所修正。对河北藩镇客观存在的"胡化"现象,不应再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着重考察唐代社会对这种现象的认知。唐廷在政治上的认同与士大夫在文化上的异见,表明了"胡化"现象虽然造成河北藩镇与唐代社会在文化上的差异,但并不足以引起双方政治关系的剧烈变动。  相似文献   

20.
从安史之乱到唐宪宗中兴这一时期 ,是唐中央和藩镇对抗的中唐时期。这一时期经肃、代、德、宪四朝 ,唐中央和地方的藩镇势力相对抗 ,几经周折和反复出现了宪宗的中兴 ,使唐王朝有了回光返照的迹象。但是由于唐宪宗朝的藩镇政策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只能是一个暂时的盛世 ,而矛盾却在激化。这一中兴 ,使唐王朝结束了和藩镇对抗的中唐时代 ,进入了藩镇割据之势横流的后唐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