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可用历史的方法,对五四学潮前后的重要法学家做个时空定位,看看他们究竟在做什么,是否真的缺席。恩师贺卫方,许多年前写过随笔——《法学家的缺席》,探讨法学家为什么不愿在五四运动中发挥影响。篇幅虽微,却深深撼动了我。直到今天,我仍然赞赏贺教  相似文献   

2.
吴江 《社区》2010,(27):4-4
七月,就在中国高考生、中考生期盼“金榜题名”时,越来越多的高中、初中生加入了“弃考一族”的行列。送孩子走出国门接受国外的教育,在于他们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甚至对中国的大学失去了信心。(《南都周刊》7月14日)  相似文献   

3.
1927年初的厦大学潮,并非是一个普通的校内学潮。由于鲁迅不断“鼓动空气”,引发了青年学生思想的激进化,在接到中山大学的聘书之后,为了从厦大脱身,鲁迅有意利用学生对校政的不满,散布自己被迫离开的消息,引发了学生的“挽留运动”,而国共两党适时跟进,再次掀起“改革厦大运动”,最终以厦大实行党化教育而告终。鲁迅也由此获得了“火老鸦”的称号,成为革命党争相拉拢的“青年叛徒的领袖”,但是鲁迅对青年和学潮的态度是复杂多面的,有扶持也有利用,有革命性也有破坏性,对其自身也是一种双刃剑效应,这种效应必须放在“国民革命”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太学生领导的政治运动一直是一个受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陈东领导的靖康学潮的发生与当时北宋内忧外患格局下黑暗的政治形势和北宋文人地位的提高有很大关系,以陈东为代表的宋代太学生在面对国家危亡之际,勇于同权贵抗争的勇气和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成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游学活动所起作用不容低估。在长达十余年的游学活动中,他丰富了知识储备,才识大进;在游学地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并获得了社会名流给予的上佳品题;游学活动更使他完成了从少年学子向青年政治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游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揭示游学的重要价值,从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这一典型案例入手,运用性别角色理论及社会学理论,通过分析司马迁为人、著书的成功之处,探究游学对其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窥见游学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韩国游学记     
我是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韩语专业的学生,去年有幸到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游学一周,接着又作为交换生在韩国安养外国语高中学习生活了四个月。如此丰富的经历,除了让我的韩语水平更上一层楼,还大大地开拓了视野,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真善美之旅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以"真、善、美"为校训,被誉为"全亚洲最好的女子大学",在韩国人眼中象征着智慧与美丽并存的新时代女性教育典范。有幸得到去梨大游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苗鸣宇 《21世纪》2001,(12):16-17
18世纪中叶美国独立以后,英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囚犯流放地,于是经过一番探索,澳大利亚被发现了。二百年来沧桑巨变,昔日的流放地白从1968年起即已不再有囚犯运来,维之而来的是滚滚的移民潮。仅近50年来,就有来自近200个国家的五百多万移民定居澳大利亚,墨尔本电台甚至有80多种语言的节目,澳大利亚外来移民的数量之多、种族之众,可见一斑。 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把世界地的风俗习惯都汇聚到了一起,使得悉尼成了世 界上节日最多的城市。 除了圣诞节、元旦、复 活节还有1月26日澳洲日(澳大利亚的国庆节)等法定节日外…  相似文献   

9.
10.
古代士人素有游学之传统,东汉时游学尤盛且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东汉游学形成了"处士山积,学者川流"的盛况。其政治色彩表现为两端:一是游学成为干谒手段,游学重在(交)游不在(求)学,士人为能出人头地,多以游学的名义结交名士、朝臣,以邀名利,此乃东汉中后期仕路日益滞塞和士人心态急功近利、日趋浮躁所致;二是游学助长了汉末处士横议式的清议之风及党同伐异式的结党之风,一方面是以游学的太学生为主体、以批评朝政为中心内容的处士横议,一方面是师生之间、同门之间的关系从荣辱与共到越来越带有政治结党性质,隐然成为与朝廷分庭抗礼、与宦官集团势不两立的政治集团,汉末的党锢之祸遂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1.
汉末三国,政局动荡,战乱频繁,然向学之人仍为学而东奔西走.本文对此期的游学情况加以探讨,论述了游学者的概况,介绍了各地为发展文化而有计划地组织人员游学的情况,并探讨了游学大潮中出现为名利奔波的现象和由此形成的社会弊端,对游学者的目的地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游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22年学制改革,引起了部分专科学校的"升格"运动。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也升格为大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发生了"驱除校长"的风潮。最终吴宗栻辞去校长职务,由章士钊出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的校长。学潮的发生与学制改革、五四后学风的影响以及学生自治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平民化是赵本山小品的精髓,文章着重从赵本山小品的平民化情结、视角、人物与语言等方面对赵本山小品的成功因素及艺术特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本山说,他就是一个表演二人转的民间艺人。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中国的史学、文学、哲学、美术等皆在不同程度上踏上了现代化的征程.在西学东渐以及"史学革命"的潮流促动下,中国美术史学在引进与模仿、固守与创新的渐变过程中实现了向近现代化转型.以陈师曾、潘天寿、滕固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美术史研究者,深受日本以及西方研究模式的影响,把国外美术史研究方法引入中国,对于启迪、促进中国美术史研究现代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以郑午昌、傅抱石、胡蛮等为代表的近代美术史家立足中国文化本体地位,坚守中国美术本体化的基础,同时吸收西方的学术方法,突破了传统研究路径,通过融合与创新,深刻拓展了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新路径,亦促使中国美术史的撰写形式逐步由单一模式走向多元化发展,本土化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中国美术史学亦在坚守与变通的过程中实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本山小品的平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大众文化 ,除了对精英文化进行解构的同时 ,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那就是它的平民意识。赵本山在 90年代初登上央视舞台。在赵本山的小品中 ,通过内容和形式显示了浓厚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发现的清末报刊文献 ,对湮没不彰的陕西大学堂的学制与教学、教习与师资管理、学生管理与学潮作了历史性的考证。结论指出 :陕西大学堂的创建 ,奠定了近代陕西高等教育的基础 ,也成为陕西地方教育由书院制度向学堂制度转折的标志 ,同时也标志着以引入西方高等教育学制和管理为特征的新型教育体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学潮视野下的《青春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之歌>对胡适学潮观的批判和对学生运动的描写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它与作为小说主脉的林道静阶级意识觉醒的线性叙述之间的某种差异,给我们提供了在学潮视野下重建一个充满对峙与对话空间的契机.这一学潮视野的参照,或许将有利于我们对<青春之歌>做出更为同情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雷沛鸿教育思想的形成研究中,人们是没有理由避开哈佛游学的。雷氏在哈佛攻读硕士时,受庞德的影响极大,他接受哈佛大学的“法律与文明”思想转化为“教育与文明”的命题过程中,有吸收、有继承、有发明。  相似文献   

20.
大鹏 《今日南国》2014,(12):25-26
我的师父是赵本山.他第一次见到我,是在央视春晚的后台.那年,他带着小沈阳和丫蛋演《不差钱》,我是搜狐视频央视春晚报道小组的成员.当赵本山终于带着爱徒第一次出现在央视春晚彩排现场的时候,我怀疑连扫地的大妈都是某媒体潜伏的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