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二十世纪初对哲学、科学、文学都有较大影响的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哲学。柏格森的哲学方法是直觉,他认为这是探求真理的唯一方法。从直觉出发,柏格森对哲学史上的机械论与目的论、经验派与理性派都有评述。本文指出,柏格森尊崇直觉,鄙弃理性,终于归入神秘主义。本文还评介了柏格森哲学与黑格尔、叔本华哲学的关系以及柏格森哲学中的生机主义、记忆、感觉、真我、绵延、繁复等概念。本文是作者即将出版的《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2.
柏格森生命本体论美学认为美的本质在于通过客全对象的感性形象来显现内在的生命冲动。唯有直觉体验才能不从任何功利目的出发,直接把握到生命本体,发现或认识美。他认为美感的本质在于轻松、敏捷、连续性的自由意志。在冲破黑格尔理性主义美学的统治方面,柏格森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东西方哲学的共同主题,对生命的解读和诠释是东西方哲学交融会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直觉式体验成为老庄道家与西方生命哲学的共同方法,这种直觉表现为老子"涤除玄鉴"式的"观"和庄子的无己式"坐忘"、"心斋"、"吾丧我";柏格森则称其为生命冲动直觉。虽然就主题和方法,老庄道家与西方生命哲学实现了融通,但柏格森将生命理解为冲动,以绵延为生命本质,从进化论的生成角度规定生命无疑与老庄道家有着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梁漱溟的“新儒学哲学”与柏格森哲学有着姻缘的关系.梁漱溟接受了柏格森宇宙是“生命冲动”的创造的观点,形成了“尽宇宙是一生活”的世界观;梁漱溟从柏格森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出发,系统地提出了三量说的认识论模式;梁漱溟的新儒学的文化观,广泛地接纳和溶贯了柏格森哲学,特别是直觉主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儒家所利用的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资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另一种是黑格尔以后的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狭义新儒家比较重视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资源,广义新儒家比较重视理性主义的思想资源。梁漱溟开发和利用柏格森哲学,在援西方哲学入儒的方向上迈出了第一步。冯友兰开发和利用新实在论,创立了新理学。贺麟开发和利用黑格尔哲学,创立了新心学。牟宗三采取与康德对话的方式,创立了“道德的形上学”。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柏格森在西方哲学界享尽了荣誉。尽管在西方,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和他的名气早已随同非理性主义哲学的盛极而衰走过盛世,成为历史的中间物。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柏格森主义又死灰复燃,在一些所谓精英人士的移植和导引下,源源涌入国门,给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造成了极  相似文献   

7.
叔本华是现代西方最早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他站在非理性主义哲学的立场批评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错误”态度,指出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是“完全虚构”,是变相的神学,是为普鲁士政府服务的哲学。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既包含合理成份,也存在一些错误。这一批判推动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直觉是非理性因素之一,是人的精神素质的部分,在人的主体结构和人的认识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在东方,而且在西方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阐述了其直觉思想。本文对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直觉思想进行简略的梳理,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进行评价,旨在有益于得出正确的直觉概念和对直觉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四、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二十世纪上半期,已经进入帝国主义的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更加尖锐了,人的地位、作用、价值、前途等问题更加突出了,也更加成了西方哲学关注的问题。这进一步加强了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地位和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通常被归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例如实用主义、新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各种牌号的“科学哲学”以及结构主义等,这时也把对人的问题论述当作它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不少论述带有明显的反理性主义性质,与人本主义思潮的观点类似。如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许多观点与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观点极为接近,他甚至援引柏格森来论证自己的理论。不过,大部分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一般并未直接把人的问题当作他们整个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这与现代反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一直为所有哲学家所关心和探讨,但在理解上却十分含糊。文章结合西方哲学的发展,探讨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定界问题,指出哲学史上三种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理论形态的片面性,阐述了理性与非理性界定的社会性文化性以及理性主义的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社会思潮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欧洲哲学由原来的理性主义朝着非理性主义的方向急转直下。它的特点是:既反对感性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也反对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它提倡一种神秘的、直觉的认识方法,即从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非理性成分如本能、直觉、意志、情绪等出发,强调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决定作用,主张回到无意识的本能的自我中去。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就是这股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绵延论、时间观、直觉、生命美学以及生命美学对中国学者的影响等方面,对近10年来柏格森研究的概况作一综述。强调了柏格森的美学思想在21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体不是通过概念思维所能达到的,而要靠直观来把握。这一观点并非柏格森的原创。在普罗提诺(Plotinus)等新柏拉图主义者的作品中我们就能读到相关的论述。然而,在新柏拉图主义者与柏格森之间存在如下重大差别:前者把永恒不变的理念当作最高实在和把流变的世界万象当作幻影;柏格森则倒过来,他告诉人们:倘若你试图认识实在,那么你就跳入到那条“流”本身中去直接体认那种活生生的东西。他主张依靠对意识绵延和生命冲力的直觉建立本体界的形而上学,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概念思维建立现象界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单纯 《东方论坛》2007,(5):12-19
康德是西方近代哲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哲学贡献是在近代历史的关键时刻对西方传统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传统进行综合创新,最终建立起了对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批判哲学"体系.他的批判哲学体系既有其思辨方面的深刻性也充满了表述方面的晦涩,这也成为理解康德哲学的一种困局.本文试图从康德的身世、他的思想所形成的历史背景、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家以及他的语言特征方面来介绍和分析康德哲学的背景情况,以期对于理解此困局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对现行真理定义的几点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两大对立思潮。从古希腊开始,理性主义获得了系统和全面的发展,然而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非理性主义兴起,他们的批判促使理性主义逐步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实质上是一种建构在理性基础上的理性主义哲学。随着理性自身的发展, 理性形而上学遭遇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拒斥。现代西方哲学依据对理性的态度,形成了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哲学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三种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前后,柏格森被译介入中国现代哲学、思想领域,由此所掀起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直觉”思潮给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跨文化语境的西方学术资源,在我国思想界、哲学界及文艺理论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回顾梳理柏格森思想传播与中国现代思潮流变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作出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前后,柏格森被译介入中国现代哲学、思想领域,由此所掀起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直觉"思潮给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跨文化语境的西方学术资源,在我国思想界、哲学界及文艺理论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回顾梳理柏格森思想传播与中国现代思潮流变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作出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实用主义的阐释和评述,所得出的结论差异甚大。特别是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更是一个纠缠不清、越理越乱的结。从现代西方哲学的两条主线--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来看,实用主义是二者兼有;从认识论路线--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来看,实用主义也似乎...  相似文献   

20.
试论劳伦斯小说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的小说 ,因其对性本能和性关系的着意描写 ,曾被认为是色情之作 ,也曾被誉为性解放的先锋。劳伦斯对性本能意识的复苏和觉醒过程的描绘 ,特别形象地体现了柏格森的非理性的直觉主义在人生命创造活动中的根本作用。同时表明直觉和本能在劳伦斯笔下 ,不仅成为批判工业文明的锐利武器 ,而且还对近代本质主义的人本主义思维进行反思和批判。劳伦斯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 ,构筑了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同构性的小说文本 ,从而表明劳伦斯小说独具一格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