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爱平 《学术界》2006,(5):227-234
作为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兼学者,黄遵宪一生著述丰硕,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系统概述了近百年来有关黄遵宪诗文著述的整理、编纂和出版情况及其对于清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维新思想家、外交家和诗人。他的一生,与日本的联系密切,是中国近代第一任驻日本使馆参赞;《马关条约》签订后,负责对日本进行苏州开埠谈判;戊戌维新期间,积极倡导以"日本为师"进行维新变法;罢官回乡后,在家乡积极倡导新学教育和留学日本活动;编纂了近代中国最全面、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成为近代中国了解日本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郭延礼 《文史哲》2006,(2):102-108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他受到过民歌的熏陶,自幼喜爱民歌,他还主张搜集民歌,研究民歌,是我国近代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先驱。他进步的民间文学观和“民歌情结”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一、黄遵宪善于吸取民歌的营养,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二、他吸取民歌中的“情真”说,主张写诗要情真、意真、抒发我之心声;三、“民歌情结”赋予黄遵宪部分诗篇以民歌风味。他晚年的创作及其对“新体诗”(“杂歌谣”)的构想,也鲜明地受“民歌情结”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刘冰冰 《东岳论丛》2001,22(2):137-14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杰出诗人。他忧国忧民 ,抱负远大。但是历史怠慢了他的政治热情 ,拒绝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而不无凄怆地成就了他的诗名。黄遵宪生活于近代中国 ,是故国家园屡遭磨难的见证者。他以诗歌的形式悲愤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事件 ,其诗作有“诗史”之誉。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复古人比兴之体” ,在对古典诗歌形式的改造中 ,进行了“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的可贵探索。黄遵宪喜爱民歌重视民歌 ,他所创制的“新体诗”还接受了来自民歌方面的艺术影响。黄遵宪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晚清时期诗界革命的实绩 ,而且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向现代诗歌转化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5.
关于黄遵宪晚年的思想,目前尚未理出一个明晰的轮廓,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也还存在着一些歧见。有的同志认为黄遵宪晚年的诗歌作品,“明显地否定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有的同志则又认为黄遵宪始终不改“鄙视人民,害怕革命的反动立场”。如何实事求是地、较客观地评价黄遵宪晚年的思想,仍然是黄遵宪研究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一九○二年起至一九○五年黄遵宪去世前数日止,黄遵宪大约一共写给梁启超十来封书信,这些书信是目前我们研究黄遵宪晚年思想情况的主要依据。书信现尚未正式刊布,只是在一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青年时期既对日本废夏历改用阳历不满,又对新鲜的阳历表现出猎奇心理,中年之后则明确指出日本迷信西法、轻易废除夏历不对。支配黄遵宪改历的思想历程的是民族主义、国粹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他的改历观的思想历程揭示了两历遭遇之初,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情感与理智的二难矛盾。他的"余意改历似可不必"的主张,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里,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的明治维新观及其思想表现章扬定近代中国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实现国家的近代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作了艰苦不懈的追求,到19世纪后期,他们几乎都将学习西方的目光转向了日本,希冀从东邻岛国的维新事业中得到启迪。在这一过程中,黄遵宪无疑...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与中国近代法制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年的外交生涯使黄遵宪逐步形成法律思想并最终确立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他在输入近代西方法文化、主张“以法治国”、批判“治外法权”、创设近代警察制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与美国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于1882~1885年出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任期间,他不辱国权,披肝沥胆,尽力保护华侨应有的合法权益,与广大华侨休戚与共,为广大华侨做了大量的益事,深受美国华侨的尊敬与爱戴,黄遵宪不愧为我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又是美国华侨忠实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法律思想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研究黄遵宪,认为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丰富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政治人物,他在引进西方民主、法律思想及在法律实践方面的活动,对促进中国封建法制向近代资产阶级法制的过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一生著述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及未刊信札文稿二百余篇。本文拟以黄遵宪主要著作为线索,探寻其历  相似文献   

12.
试析曾纪泽近代外交思想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 ,其近代外交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究其近代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 ,是中外关系格局的变化、西方思想观念和曾国藩、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等客观因素 ,以及曾纪泽的个人素质、经历与所受教育等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郭延礼 《东岳论丛》2005,26(2):64-71
黄遵宪是近代“诗界革命”中最有成就、最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人足迹几遍五洲 ,有着十余年的外交生活经历 ,视野宽广、思想开放 ,融汇中西文化 ,开拓了中国诗歌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和新的审美范围 ,在中国诗歌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中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黄遵宪作为杰出的诗人,基本上已成定评,而他对文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却还没有给予应有的估价。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在历史研究中,人们不加辨析地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理论,同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特别是工人运动中流行的一种反动思潮——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混淆在一起了。而黄遵宪自己又为诗名所掩,以致其大量遗文都没有编集刊行。其实,作为文学理论家的黄遵宪,他的文学思想同他的诗歌创作一起,对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就其理论上所达到的深度而言,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当时资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梁启超。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歌的近代变革与日本有着很深的渊源 ,日本之于中国近代诗歌发展的特殊价值首先是一种生存实感的价值。从黄遵宪到梁启超 ,中国诗人正是在日本的实际体验中 ,发现了诗歌创作的“兴味” ,从而推动了中国诗歌的“革命” ,“新派诗”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与当时的“同光体”诗歌甚至“新学诗”根本不同的价值 ,这一价值的获得就在于中国诗人的前所未有的“日本体验”。  相似文献   

16.
杨华 《东岳论丛》2012,(11):150-153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先后撰写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日本的情况,特别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对明治维新的起因、经过、后果、影响叙述得尤为翔实.黄遵宪的日本研究,最早总结了明治维新经验,重点介绍日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戊戌变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中国人的世界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近代粤东客籍诗人群体是 19世纪末形成的一个地域性文学集团 ,它是以黄遵宪、丘逢甲为中心 ,靠共同的客家情结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维系 ,他们的诗歌创作风格各异 ,对岭南近代诗坛乃至近代文学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诗歌史上,以新词入诗之举,古已有之.及至清季,中西接触日益频繁,当时有不少维新派的诗人就尝试将新词应用到旧体诗中,黄遵宪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黄遵宪新词入旧诗引发的问题有三:其一,黄氏新词入旧诗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其二,黄氏新词入旧诗之得失;其三,新词入旧诗的应用方法及其于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近代杰出的历史人物黄遵宪(1848-1905)逝世一百周年,广东嘉应学院和梅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了有国内外近百名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50余篇论文,对其作为近代卓越的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民俗学家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给予了客观的定位和高度评价,并从其有关史料的发掘整理、诗学文化的创新、民俗文化的吸收、政治思想的前后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们在研讨中指出,外交方面,黄遵宪在“弱国无外交”的艰难形势下,比洋务派更熟悉国际惯例而突破其樊蓠,有风度、有教养、有理有节,保护华侨、华工权益,在维护…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在1895年正式出版的《日本国志》及其它著作中,第一个向国人全面系统介绍日本因明治维新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而致迅速富强。他率先提出“以法治国”方略,倡导民权宪政,引进近代司法原则,废除治外法权,倡男女同权论。他在百多年前就为世人打开了窥视域外世界近代法治文明的明窗,将近代法治首先引进中国。黄遵宪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