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认识一万人     
多年前,我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个人,对他印象深刻,至今也没有忘记。 这个饭局是谁请客、这些人为什么到一起,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饭吃到半道,一人进屋,站定,如戏曲中的亮相。看我们这些人的时候.他眼里露出宽厚的轻蔑,好像看一帮小学生下馆子。  相似文献   

2.
橡皮糖达人     
亦桑 《可乐》2010,(7):68-68
不记得从哪一次开始,老同事的饭局上多了一个叫默默的女孩。她的一举一动,倒像是对自己名字的报复性打击:自来熟的超能力、抗各种玩笑打击的高柔韧性、话题发起者——饭局至爱这样的角色,有他们在,就和冷场说Bye bye。  相似文献   

3.
王丽萍 《可乐》2008,(5):13-13
你没有摘到一朵花,整个春天还是你的。在饭局上,她突然说:"好想吃冰激凌啊。最好是H牌的,香草味道……"话音刚落,就有男士站起来,说:"要不要现在去买?"她无辜地说:"谁要去买呀?"神情和言辞里,一副笃定  相似文献   

4.
《可乐》2006,(8)
1、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就有了饭局。2、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3、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4、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饭吃,而是有太多非吃不可的饭。5、黑社会的饭局是鸿门宴,上流社会的饭局是发布会,主妇们的饭局是八卦老鼠会。6、饭局不是万能的,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7、没有美女不成饭局。没有段子不成饭局。没有酒不成饭局。8、很多爱情都是从饭局开始的。9、饭后局一般比饭局本身更精彩,就像《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无极》。10、抢单是最有中国特色的饭后表演。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8,(7)
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就有了饭局: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黑社会的饭局是鸿门宴,上流社会的饭局是发布会,主妇们的饭局是八卦老鼠会;  相似文献   

6.
<正>鲁迅先生说,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厨房。此言不虚,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生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餐桌展开的,古今皆然。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奔赴饭局,且乐此不疲呢?饭局社交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阀"。参加饭局不仅是利益的需要,而且还是心理安全的需要。在中国,结婚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开会有饭局,工作有饭局,升职有饭局。参加这些饭局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可以谈公事,可  相似文献   

7.
遇见他,是在一个饭局上。一落座,他就喋喋不休地抱怨开来:怨公司不好,拼死拼活一个月,拿到手里的工资没多少;怨上司不公,谁擅长拍马屁谁拿到的项目就油水丰厚;怨同事不善,成天明争暗斗……终于,在他暂停抱怨的间隙,我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既然工作如此不称心,为什么不跳槽呢?他一愣,奇怪地看了我一眼。跳槽?现在经济这么不景气,往哪里跳?这下我算明白了,原来他的工作并非一无是处啊。  相似文献   

8.
宗禾 《社区》2012,(26):34-35
食、色,性也。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饭更重要的了。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盘点中国历史上几个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正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讲关系、讲人情的社会。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中国人,只要办事,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关系。一想到关系,就会想到饭局,而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每个人的社交往来、人生成败,似乎都与饭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相似文献   

10.
诗秀 《新少年》2012,(Z1):46-47
智慧老人有一个大袋子,他将记忆缝成一个小口袋,只要将这只小口袋贴在谁的肚皮上,谁就有超凡的记忆了!小梅也获得了智慧老人的小口袋,她拥有了超凡的记忆力,成绩和品德都成了班上的第一名。可是有一个婆婆,她法力无边,专门和智慧老人作对。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天空只有几颗孤独的星星值班,这位婆婆也潜入了小梅家。小梅睡得正熟,丝毫没感觉到有人坐在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人生与伴侣》2013,(8):62-62
要活出人样来,而不是活成人妖。——网络当你以为你对这个世界已经相当重要时,其实这个世界刚刚原谅你的幼稚。——陈凯歌草根饭局在于饭,精英饭局在于局,名人饭局在于人。——领局不同,重点不同作为一个人,活下去才是最好的能力。——吴淡如随意分享是因为不够珍惜。——撒贝宁谈爱情  相似文献   

12.
名利的真相     
李小林 《今日南国》2007,(20):72-72
许多年过去了,这个年轻人慢慢老去,但他还在寻找名利。最后,他来到世界的尽头……从前,有一个爱幻想的年轻人。有一天,他听说名利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谁能找到她谁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所以他在心里迷上了名利。他发誓,即使花上一生的时间,也要找到她。他首先到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书籍中去找名利。结果他发现这些哲理书对名利始终持批评否定的态度,而且一直排斥她——名利不在书籍里。  相似文献   

13.
饭局的功能与过程——一种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东方论坛》2007,(4):119-123
本文从饮食人类学的视域切入今日中国最普遍的饮食现象--"饭局",并以功能和过程为视点对"饭局"进行探究.分析表明:中国式"饭局"虽因参加者之间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但由于中国人文化中的"差序格局"因素,导致饭局参加者总有强化彼此间情感关系的意图,而对"饭局"前、中、后的过程分析也显示:合食式"饭局"其特有的多种互动因素已成为增强参加者情感成分的最佳媒介,它拉近距离,润滑关系,最终使得"饭局"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4.
赖章云 《老友》2011,(3):60-60
你也说《老友》,我也说《老友》,大家都有一个共同体会:就是谁读《老友》谁受益。我读《老友》十多年,深感《老友》是本好杂志,她能教育人、警示人、启发人、鼓舞人。读着她的文章,与她那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同行,使我走入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饭局潜规则     
零点调查2006年2月9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全部受访者中有一半参加过饭局社交。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二十四史之中的著名饭局更是不可胜数。中国历代的兴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一夜     
《北方人》2007,(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女子独自在大海游泳,忽然发现自己的比基尼被海水冲走了,浑身一丝不挂,当然海滩上还有其他人,她要考虑,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应该向谁求助,最后她选择了一个陌生的男性,一位渔夫,他不但帮助了她,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真诚与平静让她感动。我经常想到  相似文献   

17.
逻辑推理     
1945年的一天,克利夫兰的孤儿院里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女婴,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她孤独地长大,没有任何人与她来往。直到1963年的一天,她莫名其妙地爱上了一个流浪汉,情况才变得好起来。可是好景不长,不幸事件一个接一个地发生。首先,当她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 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本文盘点中国历史上几个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以飨读者. 杀机四伏的饭局——鸿门宴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相似文献   

19.
谁是谁的谁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谁,同样,谁都可能是谁的谁。一直不喜欢肥肥。但,她突然就死了,然后娱乐频道里满天飞着她的生平过往。你不想关心她都不行。娱乐圈的人,连死,都具有娱乐性。实在可悲。她的情史被重提。揪出一负心汉:郑秋官。肥肥与秋官,当初也算是两情相悦,厮混了十年,后来分开了,男的一去不回头,女的恋恋不舍,说的想的恨的骂的全是他。对于这个肥女人,说什么好呢,一声叹息吧。她与秋官离婚,二十年后,重逢,当着几千几万人的面,她问他:  相似文献   

20.
乘务员,也就是空姐,无疑是一个美丽的职业。在常人的想象中空姐各个都是高薪、高福利的靓女,可又有谁知道,在这些美丽的女孩背后有多少艰辛和酸楚:又有谁知道,为了这份美丽,她们付出了多少。高中毕业时,小婕的心愿就是考上本科,然而现实让她失望了,高考失利直到今天都是她人生的一大遗憾。当她怀着失望的心情踏进上海高等金融专科学院的时候,学校的老师给了她莫大的鼓励,渐渐地她抚平了失落的心,专心投入学习。如今金融专业是很”吃香”的,但是对于从小偏好文科的小婕来说,学这个专业难度很大,她往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