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佳妮  肖六亿 《创新》2011,5(2):58-61,127
结合劳动者和劳动对象这两种生产要素开创出一种分析生产效率的崭新模式———人地结合模式,将人的组织形式与地的组织形式排列组合起来讨论,证明"人分地合"的模式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提出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流转以及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魏雯 《今日辽宁》2014,(2):90-91
正社火,源于先民对土地与火的祭祀。《礼记·祭法》载:"共工氏…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土地是人的立足之本;火是熟食、取暖之源。先民视土地与火为神灵,形成了祭祀社与火的习俗。后来人们不断赋予社火以娱人的成份和祛瘟压邪、纳福求祥之意。按社火的形态和形式分,本溪社火当属武社火,而本地人习惯称它为"武秧歌"。  相似文献   

3.
西海固常以其贫甲天下而为人所知,这块土地之下似乎有地火在涌动而显干涸焦灼,但这一方生民如野草般生生不息的生命却顽强而坚韧。或许是这沉默的大地榨干了人们躁动的血脉,或许是祖祖辈辈已习惯了这般的生活,或许是人的生命已与这大地融为一体,在西海固人的生活中苦难和艰辛已成为其生活的平常内容,他们无时无处不是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魏峰 《东西南北》2008,(11):59-59
我们常常行走在异乡的土地,我们也曾经无数次鼓起问路的勇气。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森林,我们同样曾站在十字路口彷徨、焦急。给他人一个正确的方向、一个温暖的笑脸,同样你也会获得一个方向、一份感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本就应该多些关爱,少些冷漠和戒备,这样的世界才会温暖。朋友,请和我们一起面带微笑,用我的善意对待所有的人,即便有时他们身份低微、衣衫褴褛。  相似文献   

5.
付小兰  夏喆 《唐都学刊》2016,(4):124-128
查尔斯·弗雷泽在作品《冷山》中,以逃兵英曼艰辛漫长的回家之路为明线,描绘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又以艾达与鲁比相互帮助,在农场中求生存的故事为暗线,深刻地表现了人与土地的交融共生关系。从深层生态学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在探索作者渴望人类融入自然、返璞归真,实现人性"归化"的生态追求之外,呼吁人类学习印第安先民朴素的生态智慧,以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佛教     
这是一方神秘的土地。在东晋至辽的700多年间,朝阳一直是东北地区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佛教文化遗存遍及朝阳,  相似文献   

7.
托运人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重要的一方 ,我国《海商法》关于托运人的规定历来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对此提出了将我国《海商法》第四十二条所规定的两类托运人分别规定为“合同托运人”和“实际托运人”的观点 ,并重点探讨了合同托运人的定义与识别 ,试提出了识别合同托运人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简单的生活会改变复杂的心情。新一代的英国人又开始靠土地维生了。他们放弃了大城市里的花园,选择了土壤不算肥沃的农田;不再早起赶车上班,选择每天清晨起来喝新鲜山羊奶;不再养猫,开始饲养牲口;丢弃了"黑莓"手机,选择与肥料为伴。这一切不简单,也不尽浪漫。  相似文献   

9.
王维国 《唐都学刊》2005,21(3):36-40
关于政府人的人性预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向.第一次转向是由"道德人"转向"经济人",第二次转向是由"经济人"转向"公共人".作为对"道德人"和"经济人"超越的政府人预设,要既能发挥对政府人积极的激励作用,又能起到约束作用,使激励和约束相得益彰,因而"公共人"并不是对政府人的真实揭示.正义一方面和道德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和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和政府组织的正当性相关,因而对政府人的正义要求恰好既能发挥激励作用,又能发挥约束作用.可见,政府人的基本角色是"正义人".  相似文献   

10.
自清末修律中国法律开始了近代化转型以来,我国法律对“人”的想象也发生了变化,由宗法伦理义务本位逐步转向了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权利本位,实现了从“伦理人”向“科学人”的转换。这种转换表明我国法律关注的核心从人一人关系转向了人一物关系,这是我国法律发展的进步,但这种进步的文本意义大于实践意义。当今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就在于让“科学人”从文本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