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园林可以看作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的依托形式,文章以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特色为史料基础,对近代天津营建的租界公园、公众公园和私人花园从选址由来、造园风格、元素构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文化是南北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近代时期建设的租界公园则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汇集了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内涵.近代天津城市兴建的各国租界公园和中式园林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融合,同时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租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一书中呈现的租界区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与现状考察,探析中西文化碰撞下产生的独具天津特色的近代租界建筑,研究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对近代天津建筑形象的影响;透过租界建筑立面材料的运用,探析其中所蕴涵的天津地域文化及地域色彩,以及西洋风格建筑中天津传统元素运用,而承载着一个半世纪时光印记的近代天津租界建筑,是特殊时代下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因清末帝国主义沿海河兴建各国租界而使其拥有独特的租界文化景观,使天津拥有“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独特城市风貌。租界区是中国近代史的耻辱见证。这样的租界文化载体,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背景下起着记录历史文化的作用,而如何科学营造租界景观并使其融入整个现代化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辛亥鼎革之后,拥有租界地的天津成为逊清文人理想的避世之地。就曾经居住在天津租界中的逊清文人而言,他们大概由两部分组成,即溥仪周围的文人与非溥仪周围文人。这两部分逊清文人的活动较为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交游、结社、复辟、公益等四个方面。通过对天津租界中逊清文人活动的勾勒,将使学人对清遗民这个群体,以及对天津这个城市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认知。  相似文献   

5.
“租界与中国社会”首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经两年多的筹备,于今年7月在上海召开租界是近代中国社会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而产生的特殊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租界问题一般均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近些年来,上海、天津等学者在深入研究有关租界问题的史料后,认为租界尽管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帝国主义势力也利用租界干涉中国内政、掠夺中国的财富等,但是租界在客观上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带来影响。例如租  相似文献   

6.
1937年8月日寇占领天津,天津英、法租界成为"中立"的"孤岛",直至太平洋 战争爆发.在日伪的新闻统制下,天津原有的报业凋零,<大公报>、<益世报>等著名大 报被迫迁移或停刊,<京津泰晤士报>和<华北明星报>等外文报坚持出版,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利用"孤岛"复杂政治局势秘密出版的抗日报刊.  相似文献   

7.
伴随直隶总督府迁移和北洋实业的兴起,天津开始了一系列新兴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首屈一指的工商都会。"九国租界"为天津带来近代市政建设垂范,也是各种新观念、新思潮的展示橱窗。包括铁路、破冰船等先进交通技术的应用,让天津的商业腹地深入西北、蒙古等地,并以其港口全年畅通的优势因应不冻港——大连港的挑战。近代天津的崛起,为中国北方带来了全新、深远的影响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之“幽”为读书、品茗、下棋、抚琴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幽静的环境能使人集中精力,迅速地进入沉思状态。“曲径通幽”之“幽”不应仅仅被看成是某个孤立、有限的景观——幽景,它还是指一种生气流动的境界——幽境。中国园林之“幽”沉淀着深厚的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内容。“幽境”在唐代私家园林中出现,标志着“幽”在借助于隐逸文化与中国私家园林紧密结合的同时,探索着独立成为中国私家园林审美品格的途径。“幽雅”,“幽趣”在《园冶》中以评论私家园林风格、趣味的姿态出现,表明“幽’独立作为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之审美品格的地位终获确立。  相似文献   

9.
汉口租界     
汉口沿江地方,解放前有一片“租界”区。它是帝国主义推行殖民掠夺政策,残酷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见证。“国中之国”的由来“租界”是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殖民者在我国一些重要通商口岸迠立的侵略据点,变相的殖民地,可以说是“国中之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沿海的天津等七口,长江沿岸的镇江、南京、九江、汉口等处,都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一八六○年底,《中英北京条约》的墨迹未干,英国的轮船就闯到汉口。第二年,强行签订了《英国汉口租地协约》,勘定从江边花楼巷往东八丈起,到甘露市江边卡东角(今合作路口)止,共长二百五十丈,进深一百一十丈,作为英国租界。到了一八九八年,英国又把租界向西扩张到汉口旧城垟边(今中山大辺)。这样,南起今江汉路,北至合作路,东起江边,西到今中山大辺的近八百亩土地,只要按(厂元)征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长安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进一步升华。唐长安私家园林的山体、水体、植物、动物、建筑等景观要素和谐融汇,园池构筑日趋洗练明快,士人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使崇尚自然的美学原则充分实现,为后世的写意山水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对清代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安澜园历史原貌考证的基础上,追溯了该园的历史沿革及其更迭的社会背景,探析了全盛时期园中的景观布局与构成园中景观的诸要素。并从西方符号学理论模式的视角入手,通过符号语义中象征和类比手法对园中假山、水体空间、花木造景及建筑布局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分别进行论述。基于景观特征与空间形态考证,进行深入解析和探究,力求使该园重新获得人们对它应有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山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自然界中最富魅力的基本景观。我国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由来已久,至秦汉时出现的“一池三山”成了后代帝王御苑的滥觞,同时也开创了中国造园史上堆叠假山的先河。至明、清,在园林中叠石为山已成了世所共趋的风气,而留园自明代以来的数代园主都是以掇山置石而构成其独特的园林景观的。本文以留园假山为范本,分析了明清园林假山的类型与布局。  相似文献   

13.
网师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以水体为主景营造私家住宅园林的范例。网师园按照空间性质可以分为以水景为主的主景区和以建筑为主体的住宅建筑区,住宅建筑区根据其使用功能不同又可分为会客办公区、生活居住区和宴会庭院区。通过对网师园各个分区空间组织特点以及空间之间组合的手法进行分析,学习网师园在园林空间组织处理时用到的明暗对比、以小见大、丰富空间层次的手法,利用有限空间既满足了生活、起居、休闲的功能,又创造出了丰富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朝阜大街是北京旧城内一条极具城市传统文化特色、横贯东西的景观走廊。与单体的历史遗迹不同,朝阜大街是一个集中了街巷、皇宫、园林、寺庙、名人故居等众多文化形态的综合体。作为展示北京古都风貌的核心之地,对朝阜大街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不仅考验着城市主导者的智慧,同时对于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全局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六朝时期的江南园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朝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崛起与寺观园林的出现,打破了皇家园林一枝独秀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系统的形成,推动了园林艺术风格的发展。六朝时期,人们在艺术审美上崇尚自然,趋向自然。园林艺术逐步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园林创作手法,推动了"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人工山水园的修建。  相似文献   

16.
拙政园是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小沧浪水院位于拙政园西部,院落虽小,但曲折有致,空间变化丰富。小沧浪水院在整个园林的景域组织中属于幽深屈曲,深邃回合的景物空间,是利用建筑和水体创造奥如景域的典型,在水院空间的处理中很有特色。本文分析了小沧浪水院视觉莫穷、往复无尽的空间特征,从空间深度、空间形态、建筑形式、流线组织等方面分析了小沧浪水院空间处理的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在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宋代园林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因此宋代园林的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教的主要思想、宗旨和哲学观对宋代园林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宋代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在宋代园林布局、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植物园"旅游经济"的发展,植物园在承担植物科学研究及科普功能的同时,也成为公众日常休闲的重要绿地。本文选取南京中山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探寻影响植物园游憩功能的显著因子,为未来植物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游客对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游憩功能达到基本满意水平。其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景区分布、建筑景观、声景观的满意度较高,滨水景观的满意度评价值较低。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植物色彩丰富度、科普场所、科普内容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因子。运用IPA图对16项评价因子进行重要度-满意度分析,并对各象限内的因子提出改进方向。最后基于游憩功能满意度评价结果,提出改进策略:加大对植物园休息设施、卫生设施、娱乐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的投入;更新科普方式,增添特色游憩主题园区;完善现有道路体系,增强对北部专类园的可达性;增加色叶植物的种类、提高色彩丰富度等。以期为中山植物园游憩功能的优化及其他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城市建设运动中出现的忽视地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本文从地方园林文化的传承问题入手,结合“汇芳园”的修建及特点,探求历史园林文化与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如何继承和发展地方历史园林文化遗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进现代设计文化之中,形成以特色地区为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总结了“汇芳园”设计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园林建设中应注重对潮汕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地方历史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