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高校党建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探讨高校党建的特征着手,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党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党建提出了新要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应切实抓好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招收的学生良莠不齐,使高校的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对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提出了进一步增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离退休老同志在高等学校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分析新时期我国高校离退休工作呈现的特点,阐述新时期做好高校离退休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是新时期的重要特征,高校师德建设要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来进行,打上时代的烙印.当前高校的扩招、教师工作量核算量化、教师"蜡烛"奉献精神在传承中失落等等,都给今天的师德建设带来了困惑.完善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措施,需要从调整考核体系、注重职业伦理教育、弘扬"蜡烛"的奉献精神和结合时代的特征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观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基础教育与专业培养、理论知识与能力等几个重要关系入手,审视了新时期高校的人才培养观.结合新时期社会的要求和高校实际,分析了目前高校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如何认识并处理好这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变大,在新时期对教育实习改革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的第一要务.新时期条件下要求对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实行改革,因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加强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样能够加强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完善程度,来应对我国新时期局面下的发展要求.文章对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改革进行的相关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需求尤为迫切,传统育人观念显露问题.新时期高校必须转变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不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德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德育的观念、内容、机制、途径等的创新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由表入里具体表现为物质性文化、制度性文化和精神性文化三种形态.新时期必须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导向功能、创新激励功能、学生自我成才功能等角度全面提高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坚持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构筑优美物质环境,建没科学制度环境,塑造积极精神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情况分析--以广州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现状特点在由多所高校合并组建的广州大学中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党外知识分子的调研分析,结合在高校统战工作实践,对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范礼安将耶稣会的适应思想应用于远东传教活动,对中国的传教事业进行了统筹和规划,他主要采取了组织学习中文、研究中国文化、创办圣保禄学院、编写汉语版基督教义等措施,从而使天主教入华传教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并且在客观上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担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通过理论导航,强化理论宣传,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关切;通过价值引领,丰富精神世界,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群众根基;通过环境保障,营造良好氛围,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后盾。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形塑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想道德观念,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价值基础,促使人民在统一思想、意志和行动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大学作为一类组织与其他各类组织在功能和使命上存在着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组织特征。我国大学所处的环境与欧美国家大学所处环境明显不同,与欧美国家大学在组织特征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大学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以使命为导向,以行政权力为尊,大学精神正在衰微,合法性机制占先。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我国哈文出版行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较全面介绍了我国哈文出版行业,对哈文出版行业的今后的任务,发展方面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双重使命”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3年,马克思针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其后果,提出了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使命理论,即英国要在印度“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为印度“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在印度的双重使命,造成了双重后果.就“破坏性的使命”而言,它既造成了巨大而深重的灾难和累累罪行,又为印度带来了一次亚洲历来仅有的社会革命.而建设性的使命,为印度社会播下了新的社会因素,但其结果却是未来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其实现途径方面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逻辑过程如下 ,1 .“政治是各阶级间的斗争”这一基本政治理念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起点。 2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观是其形成的逻辑关键。同早期经典作家们一样 ,列宁认为“经济方面的政治”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一个基本历史阶段。为此 ,探讨并总结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具体途径 ,就构成了列宁“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中国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它侧重于汉族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文化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描述和研究。19世纪之后,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中国学研究渐趋专业化。尽管这一研究深受传教会的传教立场影响,但是它客观上不仅推动过法国中国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知识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国与日本的朝贡关系确立于永乐初年,而废止于嘉靖中后期,前后持续近150年之久。日本自应仁之乱以后,室町幕府的权威每况愈下,由其主导的对明勘合贸易逐渐落入大内氏与细川氏的掌控中。为独占贸易权,大内氏与细川氏明争暗斗,各不相让,嘉靖二年更是发生了著名的“宁波争贡事件”,对此,明朝并未予以深究。大内氏在独占对明勘和贸易后,先后派出两批使团,为明朝所接纳。其后,大内义隆为其陪臣陶晴贤所弑杀,明日勘和贸易失却了支持,遂告断绝。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大学建校55周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有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面对新世纪新使命,必须以新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新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强化特色优势为重点,努力办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现代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20.
近代苏州的教会医疗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近代苏州传播过程中,教会医疗事业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监理会等差会不仅创办医院,而且进行医学、护理等教育活动,对近代苏州社会的变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