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6):15-23
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环节,当下我国老年临终关怀服务较容易被忽视。对比目前国内发展现状,通过对江苏省各类型老年服务机构的调研,发现当前我国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存在服务资源匮乏、体系混乱、人员分散、模式单一、临终关怀意识缺失五个方面的共性问题。为建立更为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体系,从制定相关政策、整合服务团队、开展生命教育三个维度提出建议,以促进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有其异同。应将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和谐融合起来。临终关怀才能回避安乐死的伦理难题,真正实现死安乐安然死亡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唐东霞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54-56,62
当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团队呈现以护理人员为主,社会工作者严重缺失的特点。通过借鉴美国卡罗莱那州临终关怀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临终关怀团队建设的本土化路径,认为:应围绕医护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两条主线,在社会工作专业中增设临终护理课程,在护理专业中融入社会工作模块,培养交叉学科背景下的专业临终关怀人才。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正在起步阶段,民众的临终关怀意识有待提升。基于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的临终关怀意识及其与死亡态度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临终关怀意识水平不高,89.6%的大学生不知道临终关怀如何实施;68.3%的大学生处于不镇定的死亡态度;病情告知、继续治疗、临终关怀认知、临终关怀接纳、死亡态度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是否配合家人假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以及生活满意度对死亡态度得分有较为显著的预测性。引导大学生参与临终关怀志愿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临终关怀意识,这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海燕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3):65-68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临终关怀"人性至上"的服务理念一致,社会工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临终关怀的"尊重生命、善终优逝"的科学生死观不谋而合,社会工作"案主自决"的实践原则与临终关怀"知情同意"的生命伦理一致.因此,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行性.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工作的专业方法主要有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和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在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要注重协调关系、提供服务、获取和链接资源等,帮助临终患者减轻身体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感,同时也为家属减轻压力、疏导情绪. 相似文献
6.
7.
杜丽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5):446-452
文章旨在了解肿瘤科临床医护人员感知的患者及其家属临终关怀的需要强度、此类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以及自身满足此类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估,识别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影响因素,及了解临床医护人员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渠道。对68例肿瘤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总体而言,肿瘤科医护认为患者及家属的临终关怀需要较强烈,但需要被满足的程度较低,且自身具备的相应知识与技能较为缺乏。具体而言,临床医护认为临终患者的精神、心理需要,患者获得对接纳死亡的需要,及家属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最低,且其自身满足该类需要的能力也更为匮乏。相对于护士及年轻的从业者,医生及年长的从业者自评掌握更多相关知识与技能。医护人员目前所具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最主要来自于实践。相关部门需大力推广针对肿瘤科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服务团队,以及普及学历教育期间针对医学生及护理学生的系统课程。同时,针对年资较低的医护人员的相关在职培训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金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145-148
以照护为主的思想在东西方国家里有悠久的历史,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起源欧洲。由于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等因素影响,临终关怀在我国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陷入了伦理困境。文章从探讨临终关怀的源起、发展以及内涵开始,对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做出分析,从宏观、微观层面建构临终关怀伦理,以解决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促进临终关怀本土化。 相似文献
9.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临终关怀又被称为安宁医护,或善终服务。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维持作为人的尊严是临终关怀的根本意义所在,全球癌症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和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促使了现代临终关怀的产生。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群多元临终关怀需求大量增加,部分老人选择借助对宗教的信仰解除对死亡的恐惧,达到自己及亲属精神上的宁静与平和。通过对宗教临终关怀的解读,可以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多元精神需求,是对我国构建和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有机补充。 相似文献
10.
鉴于目前我国在临终照护中频发的医疗纠纷和各种医疗诚信乱象,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中佛教与儒学生死哲学观的比对中,探讨佛教生死观念在临终关怀语境下的作用,以资重新确立临终关怀的本土文化概念,希冀能够对本土临终护理事业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起到一定的帮助。认为借鉴现代临终关怀实施的核心策略——积极构建患者新的人际关系,嵌入佛教生死哲学的悟性,可以达成生死抉择上的精神引导作用。通过研究本族文化根基的概念衍生临终关怀的中国理念,是本论证议题援引佛教生死理念及儒学生死哲学的本意。 相似文献
11.
程明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3):20-24
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标准不仅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本文梳理了美国临终社会工作实务标准的历史演变历程并基于实务标准的3个维度:开展社会工作所必需的伦理、价值和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的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探索了对我国现阶段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标准制定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徐晓红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3-46
人口老龄化与死因模式的转变提升了对临终关怀的需要.临终关怀是病人及其家属释放压力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表现.传统死亡观念阻碍了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故急需将死亡教育纳入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以改变传统死亡观念,提高对临终关怀作用的认识,推广临终关怀的科学方法,并最终提高临终关怀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老年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在不断拓展其服务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政策、资源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尤其是核心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开展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体现为价值、知识及技巧三个维度,具体包括文化敏感、安然死亡、立体关怀、绘泽生命、功能维系、信仰剖释、内部顾问、死亡教育、危机干预、缅怀往事和灵性照护共计十一个方面。根据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基本框架,可以分别通过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政策来培养、提升和夯实老年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芜湖市老年人选择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选取芜湖市老年人642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7.0%的老年人选择了综合性医院临终关怀病房,28.0%选择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6%选择了独立临终关怀机构,仅有11.4%选择老年护理机构。老年人的性别、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对临终关怀机构的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随着芜湖市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临终关怀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对综合医院配备临终关怀病房存在客观需求,相对于紧张的医疗资源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临终关怀机构和老年护理机构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作为晚期肿瘤患者极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会直接增加患者的痛苦,加大护理难度,加重病情,严重时还可因继发感染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压疮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因为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加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6.
17.
临终关怀是指对不能治愈的患者采取积极的、全人的照顾,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状,以确保患者和家属的最佳生活品质,结合心理及精神层面的照顾,让患者有尊严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并提供家属在患者生病期间及逝后哀伤的各种支持性服务。临终关怀机构通过"身、心、灵、社"关怀空间的构建,响应着临终关怀的理念,将自己塑造成为末期疾病患者的心安之处。以关怀为理念的临终关怀机构,又和以"康复"、"救死扶伤"为理念的医院提供的空间并置、相互渗透,成为一种典型的福柯所谓兼具"危机异托邦"和"偏离异托邦"性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解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改进我国医学生临终关怀教育,本研究选取该医学院校52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0,P<0.001);以往临终关怀教育情况、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是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临终关怀态度,进而影响临终关怀认知。建议将全面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高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作为医学本科生临终关怀教育工作重点,以改善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高源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1):43-44
目的观察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具有可测量指标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80mg/m2.d,分2次口服,连服14d,21d为1周期,连用3周期,化疗后休息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CR4例,PR10例,SD8例,PD10例,有效率43.75%,主要毒副反应为厌食、恶心、呕吐、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等。结论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小,特别适宜于年老体弱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