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讨论人与自然及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了人文学者的一个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这方面,英语世界的生态批评率先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进行了干预。本文在恰当地评价了生态批评的积极意义之后,试图从后现代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构传统的"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的排他性,同时也对生态批评家所鼓吹的自然—地球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予以质疑。在当今社会建构一种和而不同与天人合一相结合的后现代环境伦理学是最为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段平山 《晋阳学刊》2007,(1):113-117
“学院派”文学批评最明显的风格特征是将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统统纳入自己的表达范围内,用极具前瞻性的语言来创造一种“怀乡”的体验。尽管在“学院派”批评中并不存在一个可以囊括一切的理论框架,但通过对不同研究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沟通与整合,一方面可以拓展(文学)研究的视野并确立其“视角”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或意识到各不相同的研究范式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它带有浓厚的后现代性色彩。虽然“学院派”文学批评不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逻辑产物,但它的发生无疑得益于“文化自觉”这样一个具有后现代性的全球化“语境”以及具有后现代性思维方式的表述策略。借助于“后现代”视角,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学院派”文学批评这种“文本”,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带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当代“批评文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开始向伦理面转向,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明确的批评方法在学术界全面复兴.从文学批评的本质、后现代语境和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内动力三方面因素来论述文学批评伦理转向的必然性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是文学批评理论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评价文学批评的基础标准是从学术角度评价文学批评的成果,它包括四个方面:真实、准确、创新、群体认可。它是对文学评价根本标准的细化和补充,是文学批评理论的组成部分,有助于认识与评价文学批评的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的根本特性与功能是文学评价,它既关联着文学本身的价值内涵,也关联着批评主体的价值观念及其价值标准.文学评价应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只有将个人审美趣味与社会价值诉求契合起来,才能使文学批评的价值功能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实现.文学评价的有效性在于其应有的价值判断,以及由此形成的足以影响现实的价值导向.文学评价标准的形成机制,一是基于对文学特性及价值内涵本身的理解;二是离不开从对以往文学经典的认识评价中形成的某些价值标准和审美规范的传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代,文学批评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迎来了中国文学事业的春天,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终于告别了极端功利的批评倾向,使文学艰难地回到了自身。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批评很快就迷失在"商品化"、"市场化"的时代潮流中,在告别了"政治投机"之后,却再度陷入了另一种投机状态。这种对"方法论"的态度使当代文学批评形成了一种"理论至上"的文风,最终导致了文学创作界与理论批评界的隔膜。与这种尴尬的批评现状相伴生的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价值迷失","文学价值"和"批评价值"的双重迷失,理论界需要对这种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我们相信,随着批评家的理论自觉,学术评价制度、匿名审稿制度、期刊评级制度的逐步完善,一种独立、自由、健康的文学批评局面或可形成。文学批评不是为某位作家、某部作品而存在的,它所捍卫的是文学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张进  缪菁 《甘肃社会科学》2015,(1):81-84,99
"后批评"是随着文艺研究领域有关"后理论"和"理论之后"问题讨论而逐渐凸显为一个新的理论批评话题的,至今还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论证的术语,但它对文学批评活动的批判反思和批评者自身批评行为的重新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针对性,预示着新世纪文学批评的新趋势。"后批评"是对传统的"文学批评"和后现代以来的"元批评"的批判反思,强化了文学批评的悖论性、述行性和化域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品格,是其个性魅力和创造性的基础.批评主体精神的自由决定着文学批评的高度,它包括心灵自由和思想境界两方面内容,批评家的修养是获取它的前提;批评个性是批评自由的另一表现,个性赋予文学批评以独立的存在价值和力量;批评的自由品格还体现在批评形式和批评的表达上,灵活和智性是文学批评的艺术追求.当然,自由不是无节制的放纵.作为一种文学权力的体现,批评需要遵循尊重文学、情理结合等原则.自由应该成为所有文学批评家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茅盾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历史作用。无疑,茅盾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社会的文学批评。这种批评,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和批评范式,实质上也是对文学批评确定性的一种选择和寻求,寓示着他对时代要求的历史回应与契合,显示了复杂深邃的精神文化意蕴。假如可以说这种批评选择系统是一个具有丰富容量与弹性的圆圈的话,那么,从各别视角去看茅盾的文学批评,便可见出这个圆圈的弹性与张力、富足与丰厚。这里我们选取一个历时性的纵向审视角度,依据时序演进,把茅盾文学批评置于动态的现代宏阔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中,来深入剖视其批评选择的矛盾发展的历史轨迹,考察其群体心理、人格心理的矛盾运动进程。或许,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茅盾的文学批评世界的进一层的把握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互文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批评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20世纪西方文论重要的理论成果,互文性在文本的关联属性、构成特点、生成方式、阐释策略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以往文学研究不同的观点,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修正甚至革命。同时,从批评学的角度看,互文性也通过对主体作用的消解、对话语游戏的肯定、对意义不确定性的重申、对碎片价值的追寻等等,为文学批评涂抹上了极其鲜明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1.
探讨文学批评存在的可能性问题对文学批评自身的建设深具价值。在当前多元的思想与文化语境下,需要确立马克思人学批评的主导性地位,以寻求一元主导下的多样化形态并存的文学批评的发展。马克思人学批评就是一种以实现马克思人学理念为根本目标的批评形态。在当下文学批评中,尤为应该把马克思人学实践作为一种方法论来看待和实施。这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当然,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化研究,并且它还与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真正合理而完全的开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传媒介入文学批评,一直以来都饱受质疑。我们认为,应该辩证客观地考察这一文学现象。一方面,必须看到传媒批评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催生了批评的平民化时代,构建了多元化的批评格局,建立了良性互动的批评机制;另一方面,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其局限性,诸如批评对象边缘化,批评主体浮躁化,批评格调低俗化,等等。最好的一种态度是,转变既有的文学批评观念,宽容地对待和合理地引导这种新型的文学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空间批评是结合了文化地理学和文学批评的一种跨学科的批评方法.空间批评经历了早期的空间社会定位、中期的空间文化研究以及近年来的空间的后现代属性研究等阶段.文学的空间研究将文本中的空间看做一种蕴涵多维文化信息的指涉系统,注重探究文本中空间的社会、文化及后现代属性,进而揭示文学空间的多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的理论基座应是价值论而非认识论,评价作为文学批评的主要功能,在价值关系中充分体现主体评价对价值生成、建构和构成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批评主体性及其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对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指导与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理论为民族文学提供了一个差异、多元、平等的自我书写与自我发展的语境,渗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意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必须运用后现代理论,深入挖掘民族文本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寻根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批评的书写策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表面化、模式化和空洞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受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影响,文学批评领域出现价值失范危机,主要表现为文学批评的庸俗化、批评价值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价值取向相互冲突与失语的困境。文学批评肩负着解释文学和变革文学的双重任务,重塑文学批评的价值维度,建构文学批评的核心价值体系,任重而道远。建构文学批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尊重文学本质特性,坚守文艺批评家职责,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价值观,坚持"美学的和历史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走向后现代的文艺学--兼谈当代西方的几本文艺学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精神是当前的文艺学研究亟需的一种思路.后现代在这里指怀疑和反对作为现代观念的本质主义、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的一种思想状态.对当代中国的文艺学研究来说,尤其是对大学制度化的文艺学研究和教学来说,从根本性的思想反思的角度上提倡后现代的文艺学显得尤其重要.这至少涉及到本质的语境化和多元化、理论的文本化和历史化、理论的批评化、文本的扩张和标准的内向性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后现代文艺学只是一种大概的思路,一种思想或精神状态,一种开放的理论和实践空间,它决不是一种理论体系.提倡后现代的文艺学,有利于改变我们僵化的知识结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原生文学批评长期被学术界、批评界视作"不入流的事物"而选择性忽略,难以进入理论研究视野。但这种"网生文学批评"作为网络文学批评的"中间取向"却是互联网世界的主流批评,最能代表网民的主观好恶、审美趣味与价值倾向。它以技术赋权带动文学批评主体转换,以脱冕言说替代传统批评的严肃论述,以网络审判重塑在线批评价值标准,在颠覆中分享了批评话语权。这种"人民的"、大众的后现代主义批评促进了草根批评与精英批评间的竞争互动,推动了小众性、个性化批评的兴起与多元化审美取向的共生发展。网生文学批评彰显了文学批评的真我立场、间性对话与锐利表达,促使文学批评向形而下评说、重经验判断、审美体验优先的方向转变。重建网络时代的批评秩序,应引导网生"新民间批评"融入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体系,不断走向规范化、健康化。  相似文献   

19.
文学批评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因而能够成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以文学批评思维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思维学,是一门正在建构中的新兴学科。它是文学批评方法学与思维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兼具文学学与思维科学的属性,而其研究对象为文学(批评),则最终决定它的本质是一门文艺新学科。文学批评思维学是研究文学批评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类型的科学。本文系文学批评思维学系列论文之一,主要从主体思维的个体思维角度论述文学批评的无我思维与有我思维。  相似文献   

20.
一、批评是价值的显观和意义的阐发学术批评与学术研究的一致性在于:学术研究是学术的原生形态。学术批评是学术的评价形态。倘若我们从价值角度考察则更能看清学术研究和学术批评的这种统一性——学术研究是学术价值的产生和创造过程,学术批评是学术价值的评价过程(自然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可能还会体现批评的若干价值再创造)。就认识论的广义而言,批评这一种评价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一种价值认识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