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族乡村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乡村文化建设就是生存方式的转变和提高;少数民族自我发展能力是指对资源的认识能力、在多种经济形态上的生存能力和对制度的重构和建构的能力等;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少数民族加强文化建设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客观上改善和提升了壮族乡村的生活质量,人们的衣、食、住、用等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壮族乡村文化传统也受到了冲击,主要表现在:老人的传统地位下降,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女性地位上升;传统文化活动迅速衰减,文化传承面临危机;互助范围缩小;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乡村生活群体弱势化等方面.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因素,对于负面影响,我们要做的是理性面对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集群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建设乡村文化等方面,探讨产业集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指出发展产业集群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美术活动是人们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活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时代性,而群众是群众文化传播的介质与桥梁,在美术活动的文化传播中具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非劳作时间,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群众的文化建设。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因此,本文将对于美术文化的内涵、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5.
美术活动是人们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活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时代性,而群众是群众文化传播的介质与桥梁,在美术活动的文化传播中具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非劳作时间,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群众的文化建设。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因此,本文将对于美术文化的内涵、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传统节日在乡村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地位,对乡村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透过节日文化表象、文化内涵,我们看到壮族传统节日与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等方面的关系极为密切,对乡村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传承方式及在传承过程中乡村社会发展的关系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乡村面貌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群众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开始追求新的精神生活,群众文化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在农村开展.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文化起到关键的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娱乐载体,并且引导群众的思想紧跟时代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文本主要针对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给予相关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与当前普遍的乡村戏剧衰落的格式化叙述截然不同的是,牛哥戏在桂东南乡村的演出场景热闹红火.作为当地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方式,牛哥戏一方面通过演出构建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并帮助乡村社区形成新的孝道象征符号.另一方面介入农民的私人生活领域,看牛哥戏已经成为当地乡民喜好的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由于契合了当下乡村文化生活由公共性、狂欢性转向私人化、日常化的趋势,乡村戏剧的持续繁荣成为乡村社会中被边缘化的文化建设的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壮族乡村和谐社区建设中,布洛陀文化具有促进社区生态和谐,促进社区人际和社区社会和谐,增进人的身心和谐的作用;建设具有布洛陀文化象征的生态空间,培育具有布洛陀文化基础的民间组织,建设具有布洛陀文化特色的和谐文化,是发挥布洛陀文化作用、加强壮族乡村和谐社区建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五项总要求之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局,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与灵魂,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和质量保证。湖南省在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移风易俗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强化,农民的文明素养明显提高。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在湖南省的实践表明,制度建设是保证,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前提,移风易俗是重要内容,基层党组织是重要力量,激发村民主体性是根本。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治理,激发内生动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书针对中国乡村前途问题的讨论,明确指出乡村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乡村的价值不仅表现在乡村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也表现在乡村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如果不理解乡村的文化载体意义,就会在建设乡村过程中破坏乡村文化。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要把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正式施行,更是将其提升到法治层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非遗小镇有助于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聚合人才,发展特色文化;升级产业,促进转型发展;改善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但是现阶段,非遗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趋同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李晓林  程华清  何斌 《中国民族》2010,(12):I0003-I0003
新疆吐鲁番市为打造文明、整洁的乡村面貌,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乡镇实施农村万米文化墙工程。到2010年秋天,全市绘制完成文化墙长度近6000米,分布在城郊的亚尔乡、葡萄乡、恰特卡勒乡以及椿树路社区、幸福社区等城区。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新闻工作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新闻工作应该从推动经济建设、宣传民族政策、倡导先进文化方面入手,总结经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水平,在具体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生活,不仅仅局限于追求物质文明.乡村广场舞独具魅力,符合广大老百姓在文娱活动方面的客观需求,符合他们已有的艺术感知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等.随之,各乡村掀起一股广场舞浪潮,极大地推进了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郑磊  杨春娥  王平 《民族学刊》2022,13(11):57-68, 14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特色村寨价值不仅体现一般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体现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地方立法不足,乡村过疏化,村寨传统文化解构,成为影响恩施州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主要因素。通过完善立法内容,增强村寨经济活力,重塑村寨文化,或许是促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实现民族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进入新的时期之后,群众的思想已经和过去截然不同,过去的文化活动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要想促进新时期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就必须创新文化活动的理念、内容以及形式,形成良好的文化品牌效应,激励基层群众踊跃加入,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民委公布,我国60%以上的国土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中90%左右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乡村。因此,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0.
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人、事、景、情,是湖湘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发挥湖湘特有红色文化实体性,开展湖湘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建设湖湘红色文化宣传平台,提升湖湘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湖湘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等多种途径将湖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