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已经发生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展现了资本主义不断向社会主义趋近的事实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为社会主义认识资本主义提供了条件,使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面激化,引发了社会主义革命,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产生了列宁主义。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从物质生产转向智能生产,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新形势的挑战,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五大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而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进而提出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科技革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江泽民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政治经济和哲学历史的高度来观察和研究科学技术,提出了许多反映科学技术本质和规律的独到见解。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二、充分估量和高度概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三、密切关注和深入阐述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四、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实践中进行新的概括 ,得出新的结论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见解 ,包括不搞科学技术 ,生产力无法提高 ;必须打破常规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要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应用 ;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等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丰富的科学技术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周绍森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1999,(1)
本文系统考察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形成过程,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从而指明: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生产力理论提高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提出的新命题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理论创新是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前提 ,理论创新是我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创新已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要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必须以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进行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进行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实践没有止境 ,创新没有止境 ,以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的活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物化劳动只是借助于活劳动转移自身的价值 ,它本身不创造价值 ,增加价值量。科学技术是科学劳动的物化 ,属于物化劳动 ,不创造新价值 ,不是价值的源泉 ,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科学工作者的劳动即科技劳动作为活劳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不仅创造新价值 ,而且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江泽民同志极具特色是哲学思想。在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体系中,科技创新思想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指导性强,是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的体系化和理论化。本文对江泽民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本质、技术创新机制、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等重要思想进行了阐述,展示了江泽民同志科技创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深刻分析了现代工业文明造就人和社会的"单向度"弊病,从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的需求的关系等方面对科学技术采取了否定性和激进的批判态度,从而试图寻找一条人的解放的理想之路.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虽有思想闪光,但却充满梦幻色彩与空想性质. 相似文献
12.
张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1):1-4
生产力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作为第一生产
力的科学技术更集中地体现了生产力要素中进取和创新的特质。科技创新实质上就是要不断发挥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结构,是“十五”期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
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1](P369)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2](P88)。为了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各个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政策,而科技政策通过对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各要素的政策支撑发挥其促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科技政策从不同的方面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科技拜物教”在一些人关于“知识经济”的炒作之下,于20世纪末仍以兴盛。对此,必须冷静地分析。也正是在这种炒作中,使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日益突出。唐袅所著《科技属于人民———全球化与科技》一书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精彩分析,提出了明确社会科学地位的新见解。目前对科学技术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指自然科学及其应用,认为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是公正的“纯科技”,并以此为由把社会科学排除在科学之外。正如书中写道:“仿佛技术和自然科学只是抽象个人用来呼风唤雨的什么阿物儿,不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并且对其发生影响,简直同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乡村衰落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重要举措。乡村精英在稳定乡村社会秩序、吸纳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村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结构洞理论视角来看,乡村精英是有效联结乡村社会内外关系网络的结构洞节点,具有信息和资源优势来构建或者扩大与乡村内外部其他行动者的网络关系。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乡村精英所占据的结构洞位置,不仅是乡村社会内部人际关系、人员组织、村务自治的关键节点,也是乡村社会与外部世界政策、信息、资源等汇集和调配的关键节点。只有构建跨越结构洞的桥梁关系,促进乡村各治理主体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优化乡村社会网络结构,推动多元化乡村精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才能实现乡村精英在乡村振兴中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过程中,乡镇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我们振兴仓储场发展振兴的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90年开始,我担任场支部书记兼厂长,当时企业亏损严重,外欠款达80多万元,职工人心涣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著名的批判学者,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深入剖析,得出了单向度的社会的结论,并对科学技术的异化进行了深刻批判。在批判中,他深刻地指出人类社会在破坏自身和谐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将对和谐的追求蕴藏在寻求人类解放的探索之中。这些隐约闪现的和谐思想的萌芽,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科技生产关系的内涵,并且着重探讨了科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特点。这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生产关系理论,对于人们在实践中理顺科技生产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难点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它涉及到制度、方针政策的制定 ,风险资金的投入 ,科技制度的创新 ,科技的产业化等问题。只有解决好诸多的现实成果转化因素 ,科技产业才有可能走上健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学习、宣传、贯彻<科普法>,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普及(简称科普)工作,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