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商品是用来交换和出卖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就是以交换和出卖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商品生产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因为社会分工,人们需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人们需要经过买卖来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商品体现着不同所有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才开始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从商品生产中产  相似文献   

2.
<正> 商业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商品运输、保管、包装、挑选整理费用,以及广告费、手续费、设备折旧费、租赁费、商品损耗、企业管理费等各项费用,统称为商品流通费。这些费用开支即商品流通中的成本,它们从商品进销差价中扣除。商业企业要提高盈利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的商品流通是由商品收购、商品销售、商品调运和商品储存(通常简称为:购、销、调、存)四个环节所组成。它们之间既有互相制约而构成整个商品流通有机体的统一性,又具有各自属于不同流通环节的相对独立性。商品收购和商品销售是整个商品流通或某个流通阶段的起点和终点;商品调运和商品储存则是组织商品在不同地点之间进行移动,和为了调节市场供需矛盾而贮存商品的流通中间环节。在商业活动的实践中,这四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活动内容、各异的物质技术条件、不同的业务过程和相应的经营管理技法。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研究范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商品流通经营管理日益提高的需要,将商品流通过程中购、销、调、存四个环节所运用的专门知识,分别提炼成四门独立的商业经营管理学科已成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4.
包装是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称。在循环经济下,包装如果耗费了大量的资源,造成环境的污染,就扭曲了包装和商品的关系,违反了商品流通中的包装的价值规律,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中遵循资源和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 一小城镇有自己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的来说,小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小城镇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即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剩余,出现了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的情况下,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在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小城镇具有一定阶段性。处于形成阶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商品流通范围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包装材料的需要量也相应地大幅度地增加,特别是包装用纸的需要量更为巨大,我国森林资源缺乏,为满足包装需要,每年都要用大量外汇进口纸板或造纸原料,为此,深入研究包装用料的节约尤为重要。为节省材料,首先需弄清包装造型与商品的合理排列及包装用料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本文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和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中,认为商品经济的产生要比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更早。商品经济产生的最初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使产品有了剩余,才产生了最初的偶尔交换动因;而不同劳动生产物之间的交换,是因为存在着部落、民族,因居住、生活的自然环境条件差别所造成。从而认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因居住、生活自然条件差别所造成的劳动产品差别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 市场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必要条件,反映了各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联结工农、城乡、产销的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提高得很迅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商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批发市场异军突起,它是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市场物价相继上升,不少商品涨价或变相涨价,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造成市场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货币方面的原因,也有非货币方面的原因,但就目前来说,主要是与我国的货币发行与流通的不正常状态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因此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必须借助于货币与货币流通来实现。货币流通是一种与商品流通相联系的经济过程。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从属于商品运动,它作为流通手段,媒介着商品的交换,不断地为商品流通服务。根据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  相似文献   

10.
<正> 商品包装装璜是商品生产的继续,是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消费领域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随商品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起着保护商品、美化商品、宣传商品、传递信息的作用。实践证明:优秀的商品包装装璜是推销商品、扩大市场、增加盈利的有效方法。 商品包装主要有:销售包装,运输包装和目前世界上正在日益兴起的超级包装——集装  相似文献   

11.
王永评 《南都学坛》2003,23(2):121-122
<正> 一、品牌与消费者心理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的品牌往往是消费者识别商品的标志,也是使商品流通渠道顺畅的保证。因此,企业要充分了解消费者对商品的品牌心理,这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促进商品流通,并使消费者对商品更满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消费者的品牌意象 消费者的品牌意象,即一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以及加之于消费者的一切特性和信念。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各种各样促销活动的影响,由此可能会对特定品牌产生认识、评价和信念,尤其通过使用该产品,加深对该品牌的印象。在此基础上,个体的需要、期望、态度、价值观、情感等,很自然地投射到该商品上,形成消费者的品牌意象。例如,轿车中“红旗”品脾,使消费者联想到我国的开国领袖们、天安门或新华门,联想到民族工业、黑色的较长的车体、鲜艳的小红  相似文献   

12.
商标顾名思义是一种商业性的标志、记号,在艺术范畴里,它是标徽图案的一种。商品包装上的商标是为了区别不同企业的产品而制作的标志。所以,在商品包装的设计中,需要运用它来体现商品的牌名,并与整体设计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一个统一的“画面”。这样它就不仅有了标记作用,而且也有了美化商品的作  相似文献   

13.
<正> 商品离开生产领域,便进入流通领域。商业部门从事流通领域的工作,是联接工业同农业、城市同乡村、生产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常说的购、销、调、存就是商品的流通过程,这一过程中的调运和储存是两个重要环节。商品经济的存在,决定了商品流通的必然性,商品流通又决定了商品储存与运输的必要性。没有商品运输就没有商品流通,离开了商品的储存就不可能保持商品连续不断的流通。  相似文献   

14.
<正> 商品流通体制作为国家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期改革的重点。 为了实现对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我认为首先对流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承认它的两重属性。 流通是流转通行的意思。商品流通就是商品的流转通行。这种流转通行是通过商品、货  相似文献   

15.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表现为对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消费能力的提高。包装装潢设计作为现代商品包装外貌上的视觉艺术形象,是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和对美的需求,是实现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一种必要手段。包装装潢设计是设计者根据产品的造型和特点,以  相似文献   

16.
<正> 购买动机是指激励人们购买市场上某种特定的商品和劳务,以满足自己需要的内在动因。它的产生,有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一、最强需要的刺激 一个人要产生购买动机,首先要受到自身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最强需要的刺激,这是个体购买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人的需要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这种多样性随着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17.
秦汉市场经济较繁荣,商品丰富,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小农的农产品及家庭副业产品,二是私营手工业者生产的手工业产品,三是官营作坊生产的工业产品,四是周边各少数民族及外国输入的商品。而商品流通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传统体制的主要弊端 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分配式的商品流通体制。该体制的出现不是孤立的经济现象,而是与整个社会的产品经济相适应的,是低生产力水平和产品经济社会下的流通模式,它的职能就是借助于合理分配、平均分配来弥补社会产品的不足,流通活动的指令性计划、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直接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国营经济成份的垄断经营这几个方面构成了行政分配式流通体制的基本格局。在这种体制下,商品流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由于按行政区  相似文献   

19.
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提出以 后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和市场的老观念,确立了社会一切产品(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都是商品,都可以进入市场的新观念。这一理论突破,对推动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对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曾经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成为在当时条件下唯一可以接受的指导原则。然而,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不可能从根本上解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也没能解决建立新经济体制的目标模  相似文献   

20.
一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登上历史舞台,冲破古老的井田制和宗法制,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由剩余生产品的交换向商品生产过渡,交易媒介物货币的使用日益频繁,高利贷事业日益猖獗,于是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债务奴隶大量出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生息资本或高利贷资本”,“是洪水期前的资本形式,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很早已经产生,并且出现在极不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高利贷资本的存在所需要的只是,至少已经有一部分产品转化为商品,同时随着商品买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