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在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会发生哪些变化?出现哪些情况?根据对上海市少年管教所85年6月至86年5月一年内新收少年的犯罪情况调查,本文试对当前犯罪少年的观念变化作一初略分析。一、对金钱的异常追求,使犯罪少年在价值观上表现出金钱化的倾向。首先,从少年犯罪的案由来看,盗窃、扒窃,偷窃等经济犯罪已占诸类犯罪的首位,成为主要的犯罪形态。对少管所近年来新收犯罪少年情况分析表明,经济犯罪在整个犯罪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上升。83年严打前后为33.8%,到84年底为48.32%,到今年第一季度为59,97%。青少年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家庭的崩溃被认为是少年犯罪高发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过程,美国家庭日趋瓦解,缺陷家庭数量骤增,传统家庭在管理教育青少年、预防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大大减弱,少年犯罪突出,因而缺陷家庭与少年犯罪之间的联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三十多年前,社会学家埃莉诺和谢尔登·格卢克发现,少年犯罪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它随着家庭的稳定性和父母的慈爱或惩诫程度而起变化。最近的研究资料作出了相同的结论。埃利奥特·柯丽在1982年7—8月《工人报》  相似文献   

3.
少年犯罪今日在不少国家及地区已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起因多是由于都市化、工业化等因素所引起。当然,社会与经济结构之变化,也是构成少年犯罪原因之一。在国内,近年来少年犯罪也成为一个很突出的社会向题,犯罪少年年龄逐年降低,更有趋向集体化、智慧化方向。少年犯罪问题之处理,除了公安,惩教部门有份处理之外,司法部门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本文主胃是介绍美国与台湾少年法庭之演进与特质,试图以一个西方之司法制度与一个东方司法体系作比较,以供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4.
田旎 《当代老年》2007,(2):18-19
少年失足犯罪被关进管教所之初,对自己的未来大都是感到迷茫,甚至“破罐子破摔”,难以改造。一位老人13年如一日,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挽救了240多名失足犯罪的少年,被失足犯罪少年亲热地称为“我们的奶奶”。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审判机关,既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又要强调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如何抓住两者的结合点,继而对犯罪少年进行矫治。我院少年法庭近年米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摸索、尝试,取得一些效果:1.试行暂缓判决。有了暂缓判决,少年法庭的审判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和适用自由刑。少年法庭除了要达到刑罚保卫社会这一总的目的之外。还要追求少年法庭判决的特定目的即矫治犯罪少年,消除其犯罪意识,使审判人员通过考察和矫治,帮助少年走出犯罪的泥潭,做出既能保护社会又能保护犯罪少年健康成长的刑罚决定。2.建立考察基地。我院与上海…  相似文献   

6.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初生的太阳、人类的希望。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一些被人们捧为“小太阳”的少男少女,却一步一步滑向了犯罪的深渊。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令人震惊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7.
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30例犯罪少年的调查分析张炳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相当复杂,有个体心理、生理的关系,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行为科学学会医学行为科学学会1990年组织上海市少年管教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心理学会一些专家、学...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在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少年的工作中,摸索分类矫治的方法,在转变违法犯罪少年思想及行为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分类矫治是教育感化实践提出的新课题。1984年,我所收容的女犯罪少年中犯性罪错的达90%,这些人留恋犯罪生活,有的在所内搞同性犯罪活动,屡屡违纪。虽经批评、教育乃至处分,但收效不大。于是,我们认真研究了她们由受骗失身到堕落犯罪的特点,觉得应该对她们在教育上要开小灶,对症下药,“四自”(即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教育应运而生。由于针对性强,“四自”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绝大多数女犯罪少年开始认识罪错,懂得了保持人格的重要,有的还主动揭发检举了他人的犯罪活动。“四自”教育的成功实践,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分类矫治打破粗放型的传统模式,有利于提高教育效采,是较为科学的方法,从而坚定了我们探索分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信心。一、深入调查研究,确立矫治目标根据矫治犯罪少年思想和行为的需要,首先对他们实行分类编队;其次对犯流氓、盗窃  相似文献   

9.
日本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性矫治工程──对大阪市少教机构的考察与思考孙嘉明日本在对青少年"非行"(越轨行为)的社会性矫治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以作者对日本大阪地区少年鉴别所和浪速少年院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为依据,从日本的青少年犯罪现状、对青少年罪犯的处置、矫治...  相似文献   

10.
犯罪是人的行为,消费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内所提消费仅指生活消费,不含生产消费)。人的行为与消费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据此,讨论社会生活高消费与少年犯罪关系,在当前少午犯罪日趋上升时期,有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4名少年以殴打的方式取乐,将街头一名陌生妇女活活打死!近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宣判。在法官审问这4名少年的犯罪动机时,他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看到别人痛苦,心里就快乐。"  相似文献   

12.
郭贝贝 《现代妇女》2014,(7):317-317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各个国家重视的社会问题,也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在媒体报道中,侵害犯罪未成年人隐私和权益的情况屡屡出现。本文以英国少年杀人案和重庆女孩虐童案的媒体报道为例研究,深入探讨在未成年人犯罪报道中,媒体应该如何更好得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诸多有关犯罪问题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成年犯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的曾是犯罪少年,也有的曾是违法少年;与之相关的研究还发现,个体初次陷于违法犯罪的年龄愈低,其以后再次陷于犯罪的可能性就愈高。形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个体在初次违法犯罪后所感受到的罪疚感,在以后的犯罪活动中将明显削弱,甚至消失;其次,有违法犯罪前科者,以前的劣迹难免成为重新做人的障碍,也可能使之在生存竞争中因处于不利的地位而重新犯罪;第三,更有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在监所、工读学校等处受极个别人的恶性感染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对初次…  相似文献   

14.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作为世界、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品德修为、知识素质和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对青少年教育的缺失,其违法犯罪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中,笔者结合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及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特征,然后从青少年个体、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深度剖析了他们犯罪的原因,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预防策略,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作用,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5.
文化程度的低劣是违法犯罪少年一个明显特征,在上海市少年管教所的入学统计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达到85%左右,据四个班级168人的一个调查,38.6%的少年在入所前脱离学校教育,这里还不包括更多的旷课逃夜学生。违法犯罪少年自认为文化程度低劣、愚昧无知,遂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认识,是简单而且普遍的,据对两个班级78人的调查,谈及这条原因的占94.7%。违法犯罪少年的文化程度的低劣,理解分析能力的偏差,使他们在教育改造过程中,对探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采取漠视态度;对一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急剧增长趋势。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攀升,将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本文在分析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相关的司法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占中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重视和关心每一个少年,给大墙内的失足少年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以真情呼唤浪子早日回归社会,既是大墙内特殊园丁的职责,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经常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一九八七年,本市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市民安全感普遍增强。但也出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动向,即十八岁以下的少女作案成员呈大幅度上升。据公安机关统计,去年,全市抓获的少年案犯占全部案犯总数的16.83%,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峰。同时,去年的少年犯罪,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低龄化和结伙作案。关于低龄化,一九八七年全市抓获未满十四岁的作案成员比一九八六年上升31.87%,甚  相似文献   

20.
我们宁波市青少年犯罪几乎呈直线型上升,成为我们与犯罪作斗争的主要对象,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文革”前,青少年作案人数约占案犯总数的30%。粉碎“四人帮”至“严打”前的一九八二年青少年作案数已占总数的70%。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慑于“严打”的威力,青少年的作案数有所减少,约占总数的63%,但从一九八六年起又始回升,一九八六年为65.8%,一九八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