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化考试既符合思政课的特色,又顺应了网络化时代的潮流。思政课网络课程的考核内容应从知与行两方面进行科学设计,考核题型可选择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并不断向网络标准化试题发展,组卷和阅卷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同时应建立相关规范。思政课网络化考试的社会价值十分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辅助形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在教学中活动中意义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等各种素质的功能,能够产生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应当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协调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恰当选择校内、校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积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在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实证调研发现,当前已开展的网络课堂教学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网络课程制作门槛过高和教学平台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有效利用与充分发展。面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只有通过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科学运行机制,强化校际协同建设,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等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政治理论教育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暴露出一系列社会问题,这迫切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并加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6.
7.
当前人工智能正引发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新变革,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赋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高度重视,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需注意智能应用欠缺、技术至上倾向以及智能技术滥用等问题,防止出现教学实效降低、德育效果弱化、伦理风险产生等偏离与异化现象。为此,积极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坚持以需求牵引、全面赋能、安全稳妥原则为根本,通过健全智能教学保障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供给、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模式等路径,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8.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红色文化借势文化数字化趋势推进发展,有益于红色文化传播和传承,有益于新时代文化育人。将数字化技术与思政课相结合已成为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与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深入融合,通过建立数字红色文化共享资源库、创新合作新模式、提升软硬件支持和夯实合作融合质量等措施双向努力达到赋能思政课育人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推进个性化教育,探索"精准供给式"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要求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常态,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解决思政课大班教学的诸多问题,有助于解决思政课的社会实践问题等。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需要坚持客观性、全面性、政治性和反馈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需要通过学生评价、教研室评价、教师自评和教学管理机构评价等进行多方面评价,并针对思政课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也是文化自信理念实施的主力军.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有责任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当前高校思政课存在课程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文化情感培育缺失以及"文化自信"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结合当下坚持"文化自信"的良好契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找到"文化自信"与思政课结合的契...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是解决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困境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学生需求、教师魅力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对高校思政实践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转型期和信息新技术更迭的网络微文化在高校日新月异,作为新生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社会人"情感意识的微表达与反思,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但高校对它尚缺乏清醒和全面的价值认知。崛起的网络微文化加剧了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博弈,考验其变革能力的即时提升,亦引发对传统与现代教学的双向思考。要突破微文化生态下的各种瓶颈,实现高校思政课价值自觉,需保持高度敏感和主动进入的姿态,稳定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实现教学主体的价值提升,力求教学效果的价值增值,拓展高校思政课的价值运用,契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真正做到价值觉知。  相似文献   

14.
红旗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在内容上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高校思政课作为宣传红色文化的前沿阵地和理想信念的铸造基地,肩负着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原红色精神的光荣使命。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回到历史语境,精细化讲好红旗渠精神;运用现代技术,立体化讲好红旗渠精神;联系生活实际,实战化讲好红旗渠精神;依托大思政课,协同化讲好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质量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生命线,是理论育人的关键点.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中的课堂建设环节,迄今尚未引起各方面足够关注.没有一个优良的高校思政课课堂,绝不会有一流的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质量,而一个优良的高校思政课课堂不会自然而然的出...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校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支撑。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思政课教学目的一致性表明,在思政课教学中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具有优越的先决条件和可靠的政治保证。进一步研究在思政课教学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策略,努力繁荣高校廉政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思政课教育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课堂主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和学生的需求,网络教学成为思政课发展新形式.本文阐述了从思政课面临的时代背景以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析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需要不断将法治社会建设目标融入高校的思政课堂中,实现新时代思政课法治教育与德育的目标。将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法思想中,具有德育的意义。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应将法治要求与德育作为核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思政课的教学结构。在实施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一环,提升教师的法律道德素养,培育具备思政教育与法治教育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也是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针对一些高校思政课理论性强、教学存在的形式传统单一、对青年学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强、“到课率”“抬头率”偏低等问题,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大课”“实践大课”“人生大课”,是以“铸魂育人”为价值导向,以“社会现实”为实践观照,以“教学创新”为关键手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新动力。“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发展割裂、教学场景与学生生活世界脱离、协同育人乏力等问题。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高校聚焦队伍建设,找准教学规律,搭建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