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官邸制     
《办公室业务》2013,(11):14-1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官邸制”是一种官员的住房制度。它既是我国官员福利住房的一种传统,也是许多国家目前采用的官员住房制度。在国外,一定级别官员的官邸和私邸是严格区别的。私邸是官员跟老百姓一样在市场上购买的私人财产,官邸只能在任职期间居住,个人没有产权。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官邸制,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典型的福利分配制度。改革开放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除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外,所有公务员都参加了住房制度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住房制度改革虽有重大突破,但同时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官邸制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期间居住的场所,官员本人对此没有产权。官邸制的正向效应是多重的。对国家财政而言,由于官邸制的要义是"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官邸可以长期且持续地使用,无疑可以减少对官员住宅的财政支出;对官员而言,由于任期只能居住在官邸内,这种看得见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官员进行房产腐败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探索实行官邸制。"一时,"官邸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一、官邸制的内涵特征所谓官邸制,指的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重要官员在任期内提供居住的住所的制度。官邸,即一定级别的重要官员在任职期间居住的住所。对于官邸,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官员任职期间,居住官邸;任职结束,离开官邸。  相似文献   

4.
南波子 《领导文萃》2006,(12):164-167
提起“官邸”总会点燃隐匿于我们心中一个悠远、富贵、优雅的旧梦。身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因为历史悠久,所以古迹众多、官邸林立,而同样号称“十家王朝”的南京以及天津、上海也是如此,它们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把自己积累成了“园林”与“官邸”之城。出人意料的是,对这些“园林”与“官邸”的想象,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复兴进程中一个异乎寻常的组成部分。北京官邸:传统政治理想的寄托北京原本是一座被“四合院”文化包围的城市。比起一般的民间四合院,真正的士大夫官邸更大、更精致,且往往带有花园。能够拥有与王府相近的建制及建筑规模,一直…  相似文献   

5.
《决策探索》2009,(24):51-53
古代官员授职有回避原则,就是不许在原籍或有家族产业的地方任职,所以当时的“公务员”如果经常在职的话,就得到处宦游,一方面少有时间精力在原籍营建房产之类,另一方面无论到哪儿工作,总有条件优越的官邸供你和家属居住。可是一旦休官,马上就得搬出来让给继任者。而且往后定居何处还有限制,比如南宋规定,几各级地方政府官员休官后,三年内不许在任职地居住,倘在当地有亲属,或置有财产,三年以后也不许居住,违反者处一年徒刑所以,若要盘点休官所带来的实际损失,迫在眉睫的就是再也不能继续居住设备齐全的官邸了。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在行政问责事件中被问责的政府官员的去向问题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问责官员的复出问题逐渐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但是,现在许多问责官员的复出都是秘密进行的,复出的程序不公开、不透明,从而  相似文献   

7.
<正>在最近一次的官员调整中,女性官员格外引人注目。中央政研室秘书长赵涛、财政部纪检组长刘建华、副外长傅莹都是各自系统知名的女性高官。赵涛是中央政研室第一位女秘书长,刘建华曾是中纪委案件审理室第一位女主任,傅莹则是继王海容后第二位女副外长。  相似文献   

8.
刘典 《办公室业务》2012,(16):59-60
<正>关于上班迟到,在现在很常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员工的迟到,各大公司都有相关的惩罚规定,而在古代同样如此。各个朝代对于官员的迟到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今天读来颇有趣味。"早出早归"的作息时间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下班,不得有迟到早退、缺勤等行为,这是古代做官的基本原则之一。古代官员的工作时间与现在"朝九晚五"的八小时工作制不同,整体来说是上班上得早,下班也下得早。  相似文献   

9.
<正>在"既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的反腐语境下,曾经让百姓无比艳羡的"官员群体",这一年过得越来越不自在了。在自媒体时代,官员的整个仕途装满了"摄像头"。官员戴块名表、抽盒好烟、喝瓶洋酒、说句妄语,都有可能瞬间变成公共事件,轻则丢乌纱帽,重则锒铛入狱。《行政诉讼法》大修后,"民告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学会羡慕     
羡慕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活动。山野飞鸟羡慕笼中金丝雀的吃喝不愁,养尊处优;笼中金丝雀则羡慕山野飞鸟的自由翱翔,一飞冲天。平民百姓羡慕官员位高权重,前呼后拥;官员羡慕百姓闲心不操,无官一身轻。年轻人羡慕成年人功成名就,有房有车;成年人羡慕年轻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人都是生活在比较之中的,幸福与否,快乐多少,都是相对而言的。"恨人有,笑人无"是人们最常见的阴暗心理,羡慕别人也是每个人都不能免俗的心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大之前,这种官员调走了,带走相关东西的情况部分存在,而且原单位想要回来,还比较麻烦。官员都带走什么?并不是所有官员调走时,都会带走东西;也不是所有带走东西的,都不正常。有些官员离开一些地方时,会希望带走一两件价值不高、但对他个人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算是对他在当地工作这段时间的纪念。这种情况,只要按照一定程序说明,当地一般比较欢  相似文献   

12.
青木 《决策探索》2013,(23):74-75
提起欧洲宫邸,许多人都会想起法国爱丽舍宫、英国唐宁街10号和柏林贝尔维尤宫。其实,欧洲官邸的范围并不止于此。在欧洲,有的国家官邸制适用到部长,有的则适用到州长、市长级别,还有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许多官员,对环境是相当喜爱的--这点与人们偏见中的形象不同--他们的激情,甚至只有父母对孩子的怜惜可以相比拟.孩子多么丑,在父母的眼里,都是最漂亮的;而我们的环境无论如何污染,在官员的眼里,都还是完美的.这不是深沉的爱,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政府是有形象的,每一级政府都应当注意树立自己的形象。但什么才是政府的真正形象,并不是所有的政府官员都清楚。有的官员不量民力,一味追求巍峨雄伟的标志性建筑,认为这就是政府的形象;有的脱离群众,不切实际地攀比办公大楼的豪华气派,认为这也是政府的形象;有的甚至不惜重金为自己造势,认为这更是政府形象。其实,他们都错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都不是政府的好形象。那么,政府真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句话可以丢官,一顿饭可能被罢免,一个不经意的微笑都有可能进监狱。虽然这些都是极端案例,但也不可否认,当今官员的从政环境越来越透明,越来越高危。具体而言,如言论危机。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说了不恰当的话,就有可能成为新闻中心、攻击焦点。在信息时代,官员的言论危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危机。一个不恰当的行为就有可能让领导成为过街老鼠甚至众矢之的。"零容忍"危机。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情况  相似文献   

16.
8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07中国女鞋之都国际采购节"新闻发布会在那里高调亮相。跟以往不同的是,"一都"的政府官员旁边多了"两园"的政府官员,这也是成都市在产业布局方面创造的区域合作模式。鞋都创造的速度让广州、温州等地的鞋企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7.
<正>在自媒体时代,官员的整个仕途装满了"摄像头"。官员戴块名表、抽盒好烟、喝顿洋酒、说句妄语、上KTV潇洒一回,都有可能瞬间变成公共事件,轻则丢乌纱帽,重则锒铛入狱。如今,官员的购物卡没了,私人会所去得少了,更不能大操大办了。《行政诉讼法》大修后,"民告官"的困境也有望破解了。正如有人感叹,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  相似文献   

18.
新视野     
<正>官员形象亟待风险管理分类既是官员形象塑造和优化的前提,也是客观考评和规范管理官员形象的关键。首先,依据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距离远近,官员可划分为贴近群众、面对面开展服务的基层官员和以内部决策、管理为主的官员。对于"群众身边型"官员,一方面,要把握群众预期、积极顺应民意,优化官员形象;另一方面,要努力从行动上改变群众最讨厌的官员形象,用好全面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童大焕 《领导文萃》2009,(13):22-26
作为作家的影响力要大于且持久于作为一个官员.一个官员直接办事的权力要大于作家。对于这两种权力,许多人都会采取“同时拥有”的方式,突出自己“在官员中是作家。在作家中是官员”的双重身份,从而在两边都左右逢源,同时占据更加鹤立鸡群的优势地位。龙应台先生没有这样做。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聘请离退休官员担任独立董事(简称“官员独董”),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上市公司通过聘请官员独董能够建立起与政府部门的政治联系,从而帮助其从政府手中获得各种稀缺资源和优惠政策,同时也需要承担提供就业机会、政府税收、官员政治升迁等多种社会服务和政治任务。官员独董给公司带来了怎样的经济影响,这是学术界和企业界长期热议的焦点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科学检验。        为了探究官员独董对所任职公司的经济影响,利用2013年10月19日中组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简称“18号文”)作为外生冲击事件,手工收集2013年10月19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790起独立董事辞职公告,利用事件研究法检验辞职公告的市场反应,以测量官员独董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发挥的实际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对官员独董的辞职公告事件表现出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而且官员独董辞职事件的正向市场反应明显强于非官员独董辞职事件的市场反应,实际上非官员独董辞职事件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说明相对非官员独董而言,官员独董更多地扮演了“掠夺之手”的角色,进而损害了公司价值。进一步探索公司内外部多个因素对官员独董价值的可能影响,发现如果公司注册地的政府监管强度或者公司注册地所在省市的市场化水平越高,该公司的官员独董辞职公告事件所引发的市场反应就越积极,官员独董的“扶持之手”角色越难以发挥作用,从而更加突显了官员独董的“掠夺之手”角色。但是,并没有发现官员独董的行政级别、行业专长以及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情况等内部因素会影响官员独董价值的经验证据。        创新之处在于增加了非官员独董群体作为对照样本,从而能够更好地判断和评估独立董事政治联系的经济价值,得到的相关研究结论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此外,利用官员独董离职潮事件考察独立董事政治联系的经济价值,不仅丰富和深化了独立董事领域的相关研究,而且拓展了政治联系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中组部发布“18号文”的政策意义提供了及时可靠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启示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和构建与政府的联系,实际上与政府保持适度的距离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