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灵魂。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缺少文化内涵、呈现低层次运作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区管理“政社不分”、权责不明;社区自治功能缺乏、居民参与意识淡漠。而由“全能型”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文化建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外在的“形象工程”,缺乏社区文化建设内涵式发展中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民生本位时代,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应本着“以人为本”、社区参与和民主自治的内涵式发展理念去指导其实践,才能将这一“文化惠民工程”真正回归于社区本位,服务好社区民众。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社区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从围绕中心服务社会,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四有公民角度探讨了强化社区文化的教育功能;结合辖区个行业单位的基础条件,充分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以加强社区文化主体的作用.提出了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要注意与家庭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城市文化几个方面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地解决民生问题,关注民生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以民生为本位的时代,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映,其走向也要体现民生本位,把民生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为此,时代呼唤民生哲学的建立。以便为人民的生活实践和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指导,进而促使人民尽快实现个体自身完善,加快实现人类进入和谐社会境界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仍面临着体制和机制改革滞后、人才队伍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中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等诸多困境和挑战。为保证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应从文化创新、人才支持、外力引进、主体培育等方面探寻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力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味, 既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城区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当前 城市社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三方面探讨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构建过程中,人员流动性增大,城市社区居民间关系淡漠、社区共同体意识式微、治理主体缺位的被动局面阻滞了社区治理的有效实现。对武汉市T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表明,多样化的社区文化建设功能不仅体现为文化自豪感、文化认同的强化,更着重表现为居民在共享文化意识中可能形成的超越个人私利的关注公共利益的集体意识、自治意识等公共精神,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区治理格局。因此从调动居民参与、突出社区文化个性、系统化社区文化建设、强化居民公共精神等方面来提升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高度,以期激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不失为一种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社区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等进行分析,从社区文化的方向、硬件建设以及处理好各种关系等方面,探索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做好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文化强民的重要载体,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保障文化强民的战略目标在基层的贯彻实施。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资金投入短缺、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到位、文化活动形式陈旧、组织不力等问题,需要有刚性的制度保障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质量、水平,发挥其在文化强国、文化强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区文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城市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建设在观念、行为、物质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于传统文化建设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文化教育功能及队伍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马丽华 《社区》2014,(9):10-11
上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面积181平方公里,有6个街道办事处和54个社区,常住人口39万。东纳钱塘江之浩气,坐拥西湖之秀美,肩枕吴山之逶迤,是自然与人文环境得天独厚的老城区。上城区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上,提出了打造“精神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口号,将社区文化建设与促进社区认同和形成社区价值共同体结合起来,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依托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上城区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创新之道,从而使自己在新时期全国城市社区建设领域居于前沿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对武汉百步亭社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百步亭社区从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入手展开的文化建设,并深入分析了百步亭社区文化建设取得的文化治理成效以及百步亭社区文化建设的提升空间。社区文化可以为社区治理提供长效动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充分激发文化的治理功能,促进社区治理实现自治、德治、善治的有机统一。因此,文化建设应该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化散文近年颇为盛行。本文通过对文化散文的三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地域本位”、“民族本位”的比较分析,指出文化“大”散文应是文化散文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化建设是我国治理变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建设随着居民文化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发展。由于社区建设中传统管理色彩比较重,社区文化的发展历史较短等原因,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尚未形成较成熟的发展体制,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构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意识方面都相对薄弱。发达国家在社区文化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因此,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应该着重于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愈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文化惠泽民生也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民生不仅是指物质层面的民生,而且包括文化层面的民生。文化民生是民生的丰富和发展,是更高层次的民生。这些文化民生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和中共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文化民生有着多方面内容,即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人民群众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的塑造,以及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在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建设,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构建良性的文化生态加以保障,并把文化生产力作为其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5.
社区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 ,它担负着倡导主流文化、促进社区发展、培育社区精神和开展社会教育等职能  相似文献   

16.
社区文化是现代社区发展的逻辑起点。社会资本从主观体验和情感需求方面为社区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在社会资本的视野下,社区文化建设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建设思路,并且对社区乃至社会治理发挥有益作用。要实现真正的社区发育,还应在社区文化建设时以积累社区社会资本、唤醒社区意识、增强社区认同为主要目标,使城市社区真正成为现代人栖息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在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文化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中心-边缘"政府治理结构往往将乡村社区视为文化建设的客体,而忽略其自主参与性和能动性。虽然以国家为主导的乡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对改善乡村社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颇有成效,但不能有效解决乡村公共文化物品供给不足、不均衡及不可持续性等问题。通过对闽东一个典型乡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个案的"兴盛—没落—重建"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社区能力建设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能起主导性和关键性作用。因此,应从社区能力建设视角构建新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即以乡村社区为主体,通过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和社区资源链接能力的提升,从而建设一个可持续的乡村社区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体系。由此形成的社区能力建设路径或许可以为我国乡村文化建设转型和文化振兴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行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分析了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现实境遇和挑战,探讨了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文化建设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文化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城市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基础。应当增强社区文化建设意识,丰富社区文化内涵,完善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为城市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依靠地缘关系而产生的现实社区建构与邻里互动模式正遭遇冲击的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以便民利民服务为宗旨的"网上小区"的创建与运行在建立新型邻里关系的基础上,扩大社区居民的人际交往与信息沟通,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自我完善的高层次心理需求。"网上小区"在发挥多种功能的同时还存在着普及度相对较低、信息沟通不及时、虚假信息传播以及因缺乏背景性而造成信息误读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