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国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商品化农业的发展较前大为加快,其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也较前更为明显。烟草、鸦片等是此时期西南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农产品,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覆盖均有较大影响。此时期西南地区现代化因素如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扩大了对粮食、工业原料等商品化农产品的需求,促使农业分布由传统中心区域向其他区域扩张,从而也成为刺激西部农业布局拓展进而推动生态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种种因素积渐所致,最终形成宏观的生态环境后果。 相似文献
2.
3.
申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与农业科技的商品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实现农业技术这一特殊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技术商品化应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积极引导,着力培育,稳步推进。要积极推进农业技术产业化,大力培育农业技术市场,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建立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进霞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14-17
以近代我国粮食作物的商品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粮食贸易和商品率增长的原因、粮食作物的商品化程度以及农村各阶层粮食商品率的差异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认为,近代期间(1936年以前)中国的粮食商品化程度是不断发展的,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粮食的商品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是陕南农业商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陕南地区的全面开发、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以农副产品、林副产品为主体的手工业的发展,陕南农业商品化出现了兴盛的发展势头,无论在内容上、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较早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对陕南农业开发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近代地方民族商人发展崛起过程中对滇西北多民族地区农业的商品化渗透为研究基点,探讨并梳理了滇西北民族乡村农业商品化浪潮下的发展表征和具体变迁内容.研究表明,在以滇西北为缩影的近代西南边疆民族乡村地区的农牧业商品化发展的过程中,本土民族商人扮演着重要的推动者角色,而且其实际的发展状况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这是这个特殊的边疆多民族地区近代乡村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景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恢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确中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自然资源缺乏、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结构与功能整合原理,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并从人口、资源、环境及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了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健全法制监督机制、加快绿色科技进步、推广生态农业等在发展中恢复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默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74-77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是环境保护的一个方面。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变迁的历程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变迁路径表明,我国未来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创新方向应是激励机制的市场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逐步改变“以户为主”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程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1-5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是环境保护的一个方面。首先回顾了中国农 业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变迁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变迁路径 ,最后指出激励机制的市场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逐步改变\ 相似文献
11.
郭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87-91
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社会转型和农业商品化的需要,由此使得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成为必要。相比于其他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农业经营的主体,其劳动和资本的合一使得家庭能够在农业种植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比和参照分析,不仅能对家庭农场本身的功能进行定位,也能获得对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功能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农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少荫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71-76
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在加入WTO与农业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农业的生态环境建设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内在规律与外在因素,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河南近代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与商品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至今一直是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区。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商品输入和原料掠夺的加强及中国机器工业的发展,促使经济作物商品化,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河南农业经济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发展轨道,但是这个发展是不正常的,带给农民的痛苦也是沉重的。 相似文献
15.
陈祖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3):36-39
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持续农业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选择。持续农业应遵循生态环境的内在演化规律。民族地区实施持续农业必须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提高资源更新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生态环保公司。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严重影响了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农业环境承载力、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作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评估的动态发展研究。评述各指标体系的特点并对照、提出研究的问题及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邵治亮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3):18-19
在西部大开发,榆林生态环境建设中农业发展事关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农业发展是实现生态恢复建设的基础,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果生产应作为农业生产重点发展,水土流失应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同时应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晔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3):17-21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通过有效地减灾抗灾,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治理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罗义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39-41
本文从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依存关系出发,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与城市化分离发展所造成的城乡二元格局的历史成因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陈彤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泰国依靠“以农立国”的方针来实现经济整体腾飞,其成功的经验在于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出口型农业企业,配合先进的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的有效推广,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形成规模经营。通过阐述泰国农业成功之路,就中国农业发展现状,提出加速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1)在规模经营基础上,实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2)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3)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规模与档次;(4)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和引导职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