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治国治企皆同理,这也是一条不容置疑的真理.  相似文献   

2.
正"王道"一词,最早由孟子提出,即"圣王之道",提倡圣人成为王者,以仁政治天下。"王道"常与"霸道"相对。霸道以法制、权势治天下。古人有云:"王道务德,不来不强臣;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王道主张"以理服人",霸道则强调"以力服人"。一、相辅相成的王道思想与霸道手腕儒家将王道的基础诉诸仁心,法家则认为霸道基于功利实用。纵观历史,推行王道的唐太宗与推行霸道的秦始皇,都成就了一番大业,  相似文献   

3.
正盘点2014年老百姓关注之最,当数党中央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力反腐、频频"亮剑",使一批大大小小的贪腐官员应声落马,让世人振奋、百姓称快,同时也印证了一个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着力依法治官。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官。我国早就有"清流必先正源,治国必先治吏"的说法。清初政论家唐甄在《潜书》中写道:"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而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新中国成立不久,  相似文献   

4.
<正>"罢孟"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相似文献   

5.
正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3.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  相似文献   

6.
《史记》有言:“世亦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立再造乾坤之壮志,扬国家民族之大义,殚精瘁力,为民献身,创千秋万世之功,留天地浩然之气。当今之世,中国共产党人定强国富民之策,创和谐美好之邦,是为非常之人。亦为非常之事。本刊提出治家治国之非常道,赞家国同治之典范。暴败家败国之个案,谨献读者之左右,以期既“扫”一室又“扫”天下。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舜何以能如此?一般儒者都以为他能“所任得其人,故优雅而自逸也。”如《大戴礼记·王言》上说:“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新序·杂事三》上说:“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赵歧《孟子注》也说;“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 关于舜之“任官得人”,孔子指出:“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朱熹注曰:“五人:禹、稷、契、皋陶、伯益。”其实,按《尚书·尧典》记载,舜所任用的大臣远不止这  相似文献   

8.
正对年轻干部,以"不错"或是"不行"的模糊评价,来简单决定其"上下",是不负责任的。孟子见齐宣王纵论治国理政之事,谈及用人,这位"亚圣"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段话,说的正是选人用人要兼听兼采,才能识得真金、选出贤人。"用多双眼睛看人选人",近日,中央召开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座谈会,中央领导提出"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切中了新时期年轻干部培养选任工作的要害。  相似文献   

9.
吴安琪 《经营管理者》2011,(4X):312-312
儒家是以奉行"仁"与"礼"为主的学派,儒家思想则是中国影响很大的流派,主要代表任务有孔子,孟子等,孔子与孟子的法律思想以及他们的治国方略,在今天都给我们很大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以辅佐齐桓公治国理政、强国富民的成功政治实践为基础,总结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价值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思想。特别是《管子·牧民》中集中提出的"无私、审时、察用、备官"这几项关键素质,对当今领导者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管子云:"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  相似文献   

11.
用爱塑造美     
春秋末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为我国教育事业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爱学生。"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他在教育过程中是十分热爱学生,忠于教职的。被后世称为"亚圣"的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更是把教育过程和人际交往中的"爱"看得重要,他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  相似文献   

12.
魏国的新王——襄王即位了,第一次召见孟子。孟子去了。可是两人见面谈话的情形和内容,没有作客观的直接记述,只说孟子见了襄王以后,出来了。然后由当事人之一的孟子对别人说:这位新王,一眼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像个皇帝。“望之不似人君”这句话,成了名言,成了大家的口头语。几千年来,直到今天,大家常会借用这句话去批评别人,每个人都可以体会一下,当借用这一句话去批评别人时,自己的心理、情绪上是什么状况。那一种心理状态也是颇为复杂、微妙而难以形容的。孟子又补充一句说:等到接近他时,再仔细地看看,他一点谦虚之德都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13.
用师者王     
正在谈到用人之道时,曾子提出了"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论断。意谓任用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就会成为业中的王者;任用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会成为业中的霸主;任用平庸之辈就必定失败。足见用人是否得当事关事业成败,切莫等闲视之。"用师者王",此确为事业成功之要道。刘邦在谈到自己得天下的缘由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相似文献   

14.
正曾国藩一生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为九个字: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1.事不拖:一勤天下无难事。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相似文献   

15.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逐利,人们争先恐后,四处奔波。因此追求利益的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有竞争对手。如何避开强手,寻得商机,是经营者们都至为关心的话题。避实击虚是“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中有效的制胜法宝。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虚实篇》如是说。避实击虚不仅是古代军事家们用兵取胜的重要谋略,而且也是当今企业进入市场竞争的有效制胜法宝,能深谙避实击虚之秘义者,定有成功之望。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相似文献   

16.
河之洲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提意见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孟子采用了迂回的手法,由远及近,步步进逼,启发齐王认识自己的过失。他先举出两个失职的例子,询问齐王如何处置,意在引导齐王对这类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最后,他才针对齐王失职的事实,提出问题,虽没有点齐王的名,但齐王心里已很明白了。这时候,齐王是很尴尬的,只好“顾左…  相似文献   

17.
5S原则:寓言故事里的危机公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昌乔 《决策》2007,(1):27-29
权威证实原则 狮子听说人类叫他森林之王,非常得意,于是决定去验证一下自己在森林中的威信. 狮子遇见了一只猴子,于是大声问道:我是森林之王吗?猴子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称是;接着狮子遇见了一只狐狸,又大声问道:我是森林之王吗?狐狸早已屁滚尿流,一个劲儿地说:"如果你不是森林之王,那还会是谁呢?"  相似文献   

18.
官痞绝学     
正道分正邪,官有好坏。宋神宗朝的邓绾,官瘾甚大,官秩颇高,以官痞绝学贻笑于世。科举得中"礼部第一"的邓绾,熙宁三年冬出任甘肃宁州通判,地位仅次于知州。此人"极其佞谀",好抱权力大腿。彼时王安石执宰、推行变法,邓绾就上书言事、大拍马屁:"陛下得伊、吕之佐,作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观之,知天下皆然。诚不世之良法,愿勿移于浮议而坚行之。"颂神宗为商汤、武王般圣君,捧王安石为伊尹、吕  相似文献   

19.
诸子之学各有特点。墨家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主张"非攻",反对诸侯的兼并战争,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观念,并以唯才是举的"尚贤"、消弥社会等级的"尚同"、反对奢侈享乐的"节用"作为治国方针。法家主张制定法律,加强国家权力,注重发展经济,实现富国强兵。名家虽然夸夸其谈,但是开辟了逻辑领域,建立了逻辑学的理论体系。纵横家通过从事政治和外交活动,主张"合纵"——连六国抗秦,或"连横"——拆散六国联盟,为以后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代帝王,只要是真心想把国家治理好的,无不注重君民关系。他们往往自称是"民之父母",就是想拉近自己与百姓的距离。儒家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告诫,对他们影响很深。他们既"敬天",又"敬民";既"畏天",又"畏民"。遇有机会,就要"示好"于民。明清帝王倡导节俭明太祖朱元璋最欣赏孔子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一语,以为是"治国之良规"。他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