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位朋友相聚,说起"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有人当场提醒大家:"朋友有好坏之分,多一个诚信的朋友,就多条友谊之路;多一个居心叵测的朋友,就多条有害之路,甚至是不归之路。"听了此番表述,我不禁想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个简单的日常消费范例,将向我们显示品牌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就在前几天,有朋友从外地到成都,打来电话时我刚好要下班,于是大家约好一起吃晚饭叙叙旧。我要讲的关于品牌的故事就这样顺理成章发生了成都餐饮业十分发达,要我立即在电话中确定一家就餐其实是很为难的。由于和朋友多年前同在媒体共事,我们的小聚既不需要太正式的场合,却也不能过于随意,当时我能作出的最佳选择是,从每天上下班沿途要经过的数家宾馆饭店中选了太升路上的那一家,因为它的商号是我熟悉的,印象中也与我想的档次吻合。接下来的情况是这样的,就餐的环境、服务和餐厅经理推荐的菜品都让大家满意,饭后余兴未了我们到了宾馆的茶坊品茗聊天,还未分手时朋友又改变了事先要去另一家宾馆住宿的主意,决定就在这家宾馆下榻。  相似文献   

3.
双赢才是赢     
黄小平 《领导文萃》2010,(17):144-144
<正>一日,朋友指着报纸上一则钟表广告问我,为什么广告中钟表的指针指向十点十分?朋友见我回答不上来,最后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因为一是时针和分针刚好构成"V"字形,是胜利的象征;二是他们同时上扬,令人感到欣悦;三是它的形状如鸟展翅,给人奋发之感,再者就是十点十分也代表着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4.
博文集萃     
<正>勿侵犯别人的"领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土"范围,只不过当它以无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时候,就常常容易被忽略,而这也恰恰是最易出问题的时候。在办公室侵犯别人"领土"的方式有很多,如:未经同意就推开同事办公室的门,看到主管不在就坐在主管的椅子上,随意到别的部门聊天,等等。不要以为这没什么,事实上,你的举动已经造成了对方的不快。这不快会藏在心底,并对你有了坏的印象,甚至怀疑:他对我到底有什么企图?是想来刺探什么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我与他的公司的一些员工很熟悉。朋友在员工培训方面是下了大力气的,定期请工程技术人员给员工讲课,员工受益匪浅。而员工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工作中,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前不久,我来到朋友的公司,却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直觉告诉我:公司最近又换了一批员工。后来,我问几位员工"跳槽"的原因,说法大致相同:公司年初承诺的"年终奖"、"业绩奖"没兑现,公司为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无中生有     
正有一天,他在街上看见了钟局长,但钟局长把他当空气,眼皮都没抬一下。他当时就来气了,跟身边一个朋友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想让他下来,他的官就当不成。"朋友说:"你调到纪委去了?"他说:"没有。"朋友说:"那你怎么让他下来?"他说:"我有办法。"和朋友分开后,他看见一个熟人,于是跟熟人说:"钟局长出事了。"对方说:"胡说,我刚才还看到他了。"他说:"不错,刚才我也看到他了,但也是刚才,他让  相似文献   

7.
言论     
正好的朋友就是,在一起时都是小孩儿,分开了都是大人;玩起来都是小孩儿,做起事来都是大人;在彼此家长面前都是小孩儿,在彼此朋友面前都是大人。——朋友的界定"你要知道"或者"我只是说",或者"我真不想跟你说这个",  相似文献   

8.
河之洲     
《领导科学》2012,(4):32-33
认识一万人十多年前,我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个人,对他印象深刻,至今也没有忘记。朋友对我介绍此人姓徐,认识一万多人,啥事都能办。我记得那天每个人都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老徐在桌前腾出一块地方,摊开3个电话号码本,打电话落实  相似文献   

9.
看轻与看重     
范俊强 《领导文萃》2010,(23):129-130
<正>前一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个朋友"被嘉宾",参加了省局主办的一个行业专题研讨会。中场休息之际,朋友跟我小声嘀咕着:"你看那个靳处长,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和一帮儿辈的领  相似文献   

10.
“人商”     
正朋友跟我说他领导的种种恶行劣迹,我说:"这人情商有问题啊!"朋友说:"不是情商有问题,是‘人商’有问题。"朋友所说的"人商"和智商、情商属于一个语义系统。我试着给"人商"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人商"即做人的水平和能力。如果说智商低叫"笨",情商低叫"傻",那么"人商"低可以叫"劣"。曹操的几个儿子争嫡。曹植智商极  相似文献   

11.
刘戈 《领导文萃》2010,(7):120-122
<正>又有一位朋友突然告诉我,他离职了。我知道不久前他的顶头上司刚换了人,便问他:"是和老板不合了吧?"他居然回答说:"和老板关系还好,就是和新来的总监没办法沟通。""可怜的人,居然没有搞清楚谁是你的老板。"我在心里感慨着,嘴上说:"我说的老  相似文献   

12.
"音乐皇帝"     
据说,拿破仑在歌剧院里看歌剧,见另一个包厢里坐着著名的作曲家罗西尼,就叫侍从请他过来。罗西尼赶紧来到拿破仑的包厢,跪下请罪道:"皇帝陛下,我没有穿晚礼服来见您,请恕我大不敬。"拿破仑语出惊人:"我的朋友,在皇帝与皇帝之间,礼仪是不存在的!"从此,罗西尼便有了"音乐皇帝"的尊称。  相似文献   

13.
刘淇 《领导科学》2015,(3):30-31
<正>胜任是对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领导者不断成长的过程亦是领导胜任力不断提高的过程。领导成长离不开环境塑造、组织培养、机遇垂青与自我努力等,领导胜任力的提升亦需要方方面面因素的长期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贵人相助"。哈维·柯尔曼说:"在影响一个人晋升的各种因素中,工作表现只占10%,给人印象占30%,而在组织内曝光机会的多少则占60%。"赵忠祥在其《岁月随想》中感慨道:"一个人本事再大,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一朋友问我画界中某人,我答:"有耳闻,但不相识,更无往来。"朋友很讶异:"人家在画家中很活跃的,看来你不是圈子中人。"我方醒悟:艺坛各角落,群分类聚,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集幕僚,群风骚,各领一团;显魔彩,呈妖氛,万花竞秀。于浮躁  相似文献   

15.
心态     
念龙 《领导文萃》2006,(4):49-49
有个朋友乘船去英国,途中突然遇到暴风雨,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朋友却看到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祷告,神情显得十分安详。风浪过后,朋友十分好奇地问老太太:“您为什么当时一点都不害怕呢?”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戴安娜去了天堂,二女儿玛利亚就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作的时候,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接我去天堂,我就去看我的戴安娜;如果留我在船上,我就去看我的玛利亚。不管去哪儿,我都可以和心爱的女儿在一起,我怎么会害怕呢?”心态@念龙  相似文献   

16.
看《藏宝》节目,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个人秀出自己收藏的宝贝时,都一脸喜悦,称赞它多么好多么值钱。等专家鉴定完,一盆凉水泼下来,指出宝贝实乃赝品时,宝主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凝固了,换成了一张哭脸。一次,一个女收藏者拿来一个顾景舟的陶壶。这个陶壶的来历很特别,是一位朋友向她借了几十万,结果,朋友做生意亏了,还不上钱,就用这个陶壶抵债。主持人问:"你不怕这个陶壶是假的吗?几十万买个赝品可亏大了。"她大大咧咧地说:"假的也没关系,因为我喜欢这个陶壶,不管真的假的,我都觉得很值。"  相似文献   

17.
士心 《经营管理者》1996,(10):44-44
<正> 在澳洲印象最深的也许是这个国家的优美环境,但更令我难忘的是我见到他们卖楼的绝招,以至于我对澳洲的印象产生了与人不同的说法。 ●示范单位 令人钟情● 澳洲的房地产商们非常重视示范单位的设计与室内配套家私的布置。楼宇建成后。他们一定会精心设计几个示范单位,有的甚至将它保留为永久性的示范单位。示范单位的布置,物无巨细,均是根据专业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跟外国的朋友聊起来,他们问我:"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但是来到中国,我们觉得中国人生活压力仍旧很大。这是为什么?"中国目前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社会保障不健全,医疗体制有待完善,人均收入低,生活成本高,大城市生活压力大……这个问题一时让我很难回答。  相似文献   

19.
刘瑜 《领导文萃》2012,(1):22-23
近来公共交通安全事故不断,微博上对有关部门的反应骂声一片。我和一个朋友就下面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知道这些群情激愤的声音吗?我的朋友认为:"他们"当然知道,点击微博观察民情,不就是举手之劳吗?再说了,"他们"不点击,"他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专家芭芭拉·哈歇尔几年前收到了一张朋友寄来的明信片。她的朋友在明信片上写道:"我可正在恣意纵情地滑雪!"对朋友所写的这句话,她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她滑雪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她觉得这位朋友的意思应该是:他正在技巧娴熟地、愉悦地、平和地、自信地在雪上滑跃。虽然她没有希望象她朋友那样放纵地滑雪,但她真想恣意纵情地生活。她相信那些饱经岁月风霜并享受着成功的人生的男男女女,一定都掌握了以下5个秘诀,深得人生真谛。1、要有一个自尊的自我这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要有一份很强的责任感。它意味着一个要信守诺言,要忠于自己,忠于家庭,忠于工作;它意味着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为之努力拼搏;它意味着要确立个人自己的标准,而不要把自己拿来跟别人横攀竖比。这不是一个要比别人强的问题。追求自尊和完美的个性的力量要求一个人要超越自己,超过他或她认为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面对反对的压力。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充分展现了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