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述了代理关系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认为股东与管理当局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盈余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代理人竞争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代理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是盈余管理目的多元化的动因,并认为理顺代理关是控制盈余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私募股权投资已成为活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新兴力量,因其高度参与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带来的公司治理优化效应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发现:由于契约短期性等限制,私募股权的参与并未发挥公司治理优化效应,反而加剧了正向盈余管理;私募股权参与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更隐蔽,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兼而有之,且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要高于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声誉、是否联合投资等私募股权特征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据此,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在优化公司治理、净化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相关制度设计须兼顾有效约束私募基金因投资契约而做出的短视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特点,从控股股东行为视角研究盈余管理作用于过度投资的机理过程。文章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过度投资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正相关关系受到控股股东属性的影响,非国有控股的公司操纵盈余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更为强烈。结果还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盈余管理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大多数都存在盈余管理,那么什么是盈余管理?这些上市公司为什么要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文章着重针对以上问题来展开论述,分析了引起盈余管理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5.
投资机会集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投资机会集的概念,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制造业49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企业成长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我国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报酬一绩效契约已经形成,投资机会集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关性,但符号结果不一致。通过分析可知,由于选取样本的年份具有特殊性,2007年的上市公司报告收益激增,管理者不得不将超额的利润递延到未来会计期。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奥地利学派的信息分布异质性假设和制度理论关于非正式关系是正式制度的功能性替代的观点,建立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政治关系、所处制度环境和其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框架。来自广东、重庆和陕西共324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政治关系有效地提升了企业高管对市场环境中新机会的识别,且该影响在管制政策不确定的情境中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在市场法规更为有效的制度情境下,政治关系与机会识别的关系显著减弱,显示出市场化改革在制约权力寻租和经济利益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1—2019年A股创业板1 611家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的交互项,研究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大股东股权质押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上升;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我国创业板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退市制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退市制度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1998年后,上市公司在被特别处理前一年明显存在调低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2001年后,在被特别处理后一至两年内存在显著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且主要采取调控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手段;2003年出台的"补充规定"使亏损上市公司的追溯调整行为较之2003年前明显减少,但盈余管理行为总体上无明显变化.该结论可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对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影响,构建了研究假设,在盈余管理度量模型以及报酬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市场报酬率关系的模型,同时结合市场报酬率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关系,研究不同盈余管理程度下机构投资者的反应。按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将机构投资者以6%为分界点,分成持股比例高与持股比例低两组。研究发现机构持股比例高时,在面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时,并没有明显减少持股比例的动机,因为持股比例高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关注收益外,更注重收益和公司治理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当机构持股比例低,面对盈余管理现象时,更多表现为采取抛售股票马上获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现有文献发现,宏观经济环境和管理层特质均可能影响企业投资,但对两者交互作用的研究比较少.以2003—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为样本,检验管理层业绩预告历史所体现的预测能力(或特质)是否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以往的业绩预告的准确度越高,本期的投资效率越高,但以往的业绩预告的准确度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无显著影响;以往的业绩预告的乐观偏差会降低本期的投资效率,而以往的业绩预告的乐观偏差越大,企业投资总量和投资效率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敏感度越弱.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投资的治理机制中应该考虑业绩预告历史所体现的管理层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盈利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盈利管理的研究,能为认识会计信息失真、假账真算等现象提供更深入、客观的理论依据。本文拟从盈利管理与管理激励的内在联系来分析企业的会计行为,寻找导致企业实施盈利管理的激励和制约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会计行为,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高管薪酬如何受到盈余管理后的盈余影响,发现公司普遍通过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投资收益显著提高高管薪酬水平。进一步研究了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和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控股、股权集中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低于非国有控股、股权分散的公司。说明国有控股、股权集中的公司可以有效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对薪酬业绩敏感度没有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7—2011年间发行公司债的我国A股主板中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本文研究发现,公司债的发行主体在公司债发行前一年和发行当年都有显著向上调整盈利的行为,且公司债发行主体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有一定的选择。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在发行公司债前一年调增盈利的行为显著降低了公司债的实际发行利率,结果表明,我国公司债市场不能对公司债发行主体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16.
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秉承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资本市场韧性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盈余平滑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维度,考察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不同属性盈余平滑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在降低股价同步性方面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可以促进企业的信息属性盈余平滑,抑制机会主义属性盈余平滑;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通过促进信息属性盈余平滑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股价同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内部控制较差、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信息属性盈余平滑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要加快建设机构投资者体系,发挥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以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与管理层薪酬间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研究内容、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未来的研究中应关注对管理层隐性薪酬的研究;应充分考虑我国特殊的宏观微观环境对这一领域的影响;加大对我国不同所有者企业制度因素差异对这一领域影响的研究,以期为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准确性会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但更取决于管理层的预测能力,管理层业绩预告的持续准确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剔除盈余管理的噪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管理层的预测能力。以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前3年管理层业绩预告偏差的均值度量管理层预测能力,实证考察了管理层预测能力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的预测能力越差,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即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也越大;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管理层预测能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越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业绩预告的持续准确性可以对外传递公司的盈余质量信息,有利于缓解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一直担忧的业绩预告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证了由产权保护、契约执行和政府干预三项制度变量构成的区域制度环境与在华外资区域分布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中国30个省级辖区中120个典型城市的计量检验发现,城市层面和省区层面产权保护、契约执行制度环境的改善以及政府干预水平的降低,均能促进城市中外资的流入,提高城市工业部门中的外资渗透度,其中省区层面制度变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和稳定.在排除地缘因素和城市等级的影响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此外,城市间各异的运输成本、工业基础和集聚水平、政策优惠也会影响外资分布.这为理解在华外资的区域分布失衡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阐释中国以对内改革推动对外开放的内在机制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