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琳 《金色年华》2008,(1):13-14
谁的工资在涨 2007年7月1日,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论坛指出:2002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422元,到2006年达到2100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2%,比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2%高出2.8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工实际工资收入水平增长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骆潇 《职业》2008,(5):12-12
“工资应该涨.也有空间涨,涨了也会好。”200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新年报告会”上,文跃然用这句话给自己的演讲做了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结语。几天后.他的“十二年内职工工资有2.4到3.2倍增长空间”的论断.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同时,文跃然认为一个工资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3.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对社区工作者工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工资平均涨幅达1100元。此次待遇调整,增设工作津贴每人每月600元,增设奖金每人每月300元。同时,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的,职业化水平补贴分别增加至每人每月300元和200元。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将分别享受社区副职和正职待遇。  相似文献   

4.
杨生文  刘怡 《职业》2004,(9):5-8
公务员加薪要看"四大背景" 记者(以下简称记):每一次公务员加薪都会在社会引起一些反响,您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公务员加薪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涨薪     
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国政府承诺: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将转向对消费的拉动。中国的确需要拉动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细细品味,如果过大力度地拉动消费,搞不好就会落入一个巨大的经济"圈套"。  相似文献   

6.
不能再涨了     
进入四季度,成都房地产业可谓是热闹非凡,先有房地产市场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中国房地产形势报告会上专家学者们的理论探讨,然后是政府举办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火爆.资深经济学家说买房最保值,行业主管部门说房地产"无泡沫",商家则在房价疯涨中赚了个钵满罐盈.家境好点的购房者在掏尽积蓄交了首付后为月供而努力赚钱,成了银行的打工者;钱不够首付的消费者则看着节节攀升的房价兴叹,悔不当初没有借钱下手,贷款买房,……社会变革剧烈,价值取向多元,老百姓本来就浮躁的情绪又增加了"居者有其房,居者优其房"这个烦心事儿.  相似文献   

7.
和华 《职业》2008,(13):39
中华英才网发布的"毕业生薪酬报告"显示,金融行业一跃成为毕业生收入最高的行业,年收入达到 58388元.据了解,该报告是根据 2007年下半年的 32.2万多条数据和 2006年下半年的 22万多条数据,对比后得出的.  相似文献   

8.
工资谈判     
我在汽车销售公司一干就是5年,工资却从来没涨过。刚来的时候每月2000元,到现在还是这个数。猪肉眼看着都翻倍地涨。物价越来越离谱。可我的收入却如此“稳定”。  相似文献   

9.
工资与政治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问题.会议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等改革目标作为这一次工资调整的重中之重.工资新政,拉开了新的一轮改革征程.  相似文献   

10.
工资与政治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问题。会议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等改革目标作为这一次工资调整的重中之重。工资新政,拉开了新的一轮改革征程。  相似文献   

11.
12.
和华 《职业》2008,(5):39-39
中华英才网发布的“毕业生薪酬报告”显示,金融行业一跃成为毕业生收入最高的行业,年收入达到58388元。据了解,该报告是根据2007年下半年的32.2万多条数据和2006年下半年的22万多条数据,对比后得出的。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从产业规模来看,位列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就社会地位而言,事关民生、稳定的根本大计.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用自曝"蜗居"经历的方式,强调了在任期内必须抓好房地产业的决心.两会期间,房价成为代表、委员们提案的重点,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让人耳目一新,伴随着国家房地产市场的二次调控新政,楼市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究竟是涨,还是跌,再次成了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焦点.  相似文献   

14.
王丹 《职业》2008,(13):20-21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雇用人力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员工的薪酬和福利等,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文官官等官俸表》,重新厘定了各级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按照该表规定,时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拿的工资跟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和各部总长一样,都是每月800块大洋。副委员长、各部次长以及各省主席,每月能拿到680块大洋左右。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工资     
终日辛劳,回报无外乎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柴米油盐的日子里,实实在在的货币愈发成为生活品质的衡量标准。于是,在老百姓的眼中,工资俨然就是收入的"代名词"。说起工资,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专家学者,不管传统媒体还是网络论坛,关注热情虽说高涨,论调却是大同小异般悲情:收支难抵。往上看,树  相似文献   

17.
工资的故事     
在那些众多的时代背影中,工资总是令人难忘的话题。物质匮乏的年代,它所代表的往往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它以各种方式体现出来,比如票证,比如实物。而长辈们总是以怀念的口吻提起这些事物,因为那时候的工资变迁远没有今天大,而那些在今天看似微薄的收入当时也能勉强养活—家人。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吃、穿、住、行哪个方面,每个人都能真切感受到物价的上涨.物价涨得比头发还快,工资涨得比眉毛还慢,通货膨胀在一点点侵蚀着你的财富.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面对日益增长的教育支出,面对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面对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职场人最关心的是薪酬什么时候涨.  相似文献   

19.
干制原料涨发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烹调使用的原料,不仅有大量鲜活的动植物原料,还有相当一部分经脱水干制的原料.原料之所以要经过脱水干制,一是为了便于保存,二是为了便于运输,还有就是有的原料经干制后还可以增加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20.
姜永杰 《职业》2010,(5):18-19
无论从吃、穿、住、行哪个方面,每个人都能真切感受到物价的上涨。物价涨得比头发还快,工资涨得比眉毛还慢,通货膨胀在一点点侵蚀着你的财富。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面对日益增长的教育支出,面对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面对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职场人最关心的是薪酬什么时候涨。你的薪酬涨了没有?为什么没有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