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的范围是鲁迅与东北作家群,而并非鲁迅与东北作家,意在考察鲁迅对在抗战前后出现的这一作家群体的关怀、支持,以及给予他们的教益与影响。东北作家究竟有多少成员?由于各人理解的不同,范围或宽或窄,难以开出一张完整的名单。本文所论及的仅限于与鲁迅有过交往并受其影响的成员。鲁迅生前所写的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2.
阿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年),美国密苏里州一个佃农的女儿,当初似乎不大可能成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的朋友和合作者。但回顾一下往事,就会发现他们俩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初逢时,史沫特莱已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革命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后来又以随军记者身份在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生活过多年,并写了观已成为经典的朱德元帅传——《伟大的道路》。鲁迅和史沫特莱都以极大的热忱献身于改革社会改革文化的事业。他们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日益紧密,却又始终独立于共产党之外。两人到了中年的  相似文献   

3.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得到鲁迅关怀、爱护和培养的青年作家,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叶紫、柔石、殷夫、萧军、萧红……但把鲁迅的影响直接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的,却要属当时的几位年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鲁迅战斗的一生作出了最正确、最全面、最充分的评价。当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逝世时,中共中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立即发唁电给许广平先生,对鲁迅先生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在这同时,我们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名字,亦列入了鲁迅治丧委员会名单之中,这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大光荣。下面,是对于几份不同的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讣告和治丧委员会名单的研究与鉴别。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先生病卒于上海山阴路(原名施高塔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阿Q正传》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笺注、解说汗牛充栋。经典常读常新,有与当代对话的能力,容易与读者共鸣。如果经典被读者束之高阁,仅作为文学史中的一段论述或作品词典中的留存词条,其经典地位将受到质疑。鲁迅的多篇作品入选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老师在课堂上串讲、细读,学生熟读甚至背诵。这虽然为鲁迅作品扩大了影响,但也不能保证其经典性。  相似文献   

6.
论鲁迅不和谐的美学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创作,融贯了熟为人知的鲁迅式的思雏方式,情感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鲁迅式的美学风格,进而形成了鲁迅异常独特的美学倾向——不和谐之美。鲁迅作品中意象的对抗性,音响的怪诞性,旋律的不协调性,以及色调的强烈的反差等,既是不和谐的美学倾向的自然流露,也是鲁迅复杂情绪的微妙传达。  相似文献   

7.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叶继奋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鲁迅文学是博大精深的文化经典。鲁迅提出的"生存、温饱与发展"的目标,他对"最理想人性"的求索,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存在合理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超越的本质特征。但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鲁迅经典大众传播通道受阻。该著以全景式视野考察了新世纪以来鲁迅经典大  相似文献   

8.
一、毛泽东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与鲁迅虽然终生未曾谋面,但是他们彼此信任,互相尊重。鲁迅对毛泽东衷心拥护和爱我,毛泽东把鲁迅当作自己的同志和战友,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酷爱鲁迅著作,经常阅读.在战争年代,行军打战,长征路上,也把《鲁迅全料带上。解放后,在书房卧床上放着《鲁迅全集》,出外观察,也常常带着。毛泽东很熟悉鲁迅著作,很了解鲁迅的为人。早在1937年他就充分地肯定和赞扬了鲁迅。在鲁迅逝世周年纪念的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  相似文献   

9.
鲁迅和沈从文的关系是学界时有争议的问题。建国前沈从文对鲁迅的文学成就在《鲁迅的战斗》、《从周作人鲁迅作品学习抒情》、《学鲁迅》等多篇文论中都有论述,认为鲁迅作品中具有他认为构成经典文本重要内容的"人生可悯"的情感因素;盛赞鲁迅"对工作的诚恳,对人的诚恳,一切素朴无华性格,尤足为后来者示范取法",对鲁迅为文为人的高度评价体现出对鲁迅的逐步接受。建国后改业从事文物研究的沈从文在他的大量书信中多次提到鲁迅。富有意味的是,他人生的后40年在书信中提及鲁迅时多隐含讽刺,鲜有溢美之词,而是体现出一种疏离: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一鲁迅——保卫儿童的战士伟大的鲁迅逝世之后,他的同志们、朋友们在悼念他的时候,曾经举出很多文学家来比拟。有人比作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有人比作法国启蒙运动中杰出的天才伏尔泰或现代的自由战士罗曼罗兰;也有比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奠基人高尔基。一九四九年十月,法捷耶夫访问我国时,写了一篇纪念鲁迅的文字“论鲁迅”。他说:“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善于运用比喻的语言艺术——喻人、喻物、喻事,而且比喻的构成方式灵活多样——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扩喻、缩喻。由于比喻的成功运用,鲁迅的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或通俗浅近、平中见奇,或注重神似、新颖别致,或照应语境、自然贴近,或幽默辛辣,深刻隽永  相似文献   

12.
95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鲁迅作品篇名选@周燕儿~~  相似文献   

13.
一、作为方法的鲁迅——专集《21世纪初在东亚讲鲁迅》初次印象的汉城,因烤肉的烟和热闹的促膝交谈已化为令人满意的回忆。我访问韩国实在是出乎意料的事,这是因为去年(2001年——译者注)12月14日、15日举行的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第七次国际学术大会(场所是汉阳大学)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鲁迅同国民党人站在一条战线上。“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既压制迫害鲁迅,又妄想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拉拢。鲁迅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先是玩弄欲抑先扬的手腕,1949年逃往台湾后,则对鲁迅著作采取查、封、禁、堵的政策。到80年代末,在台湾广大民众的冲击下,这一反动政策被迫取消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镭     
众所周知,鲁迅(周树人,1881—1936)是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但是,对于鲁迅早年曾撰写专文《说钳》,向人们介绍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成就之一——放射性和镭的发现,并第一个为镭元素拟订中文名称,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一、十九世纪末从阴极射线开始,物理学的研究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由阴极射线进而发现了X射线(1895,德国伦琴);又从对X射线的研究发现了放射现象(1896,法国贝克勒耳);而对阴极射线本质的深入研究导致电子的发现(1897,英国汤姆生)。此后对放射性研究成绩最为卓著的当推法国皮埃尔·居…  相似文献   

16.
这一命题、虽非禁区。却也是一块废置的荒地。本来鲁迅笔法、鲁迅精神,双峰并峙,不可或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作家在做出那么多战斗实绩的同时,以自己特有的精神和笔法,立文坛之楷模,这是没有先例的。“逸响伟辞,沾溉文林”,应该充分评定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尤其是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上的贡献和地位。而不能得鱼忘筌,冷落了载道之文,使鲁迅笔法成了废弛的荒地上零星半点的野菊花——任人采撷而又随时委弃掉的“满天星”。  相似文献   

17.
鲁迅“用功很猛”的习佛时段在抄写《法显传》后戛然而止,意味着鲁迅的佛学修习最终从发起信心的尝试又回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因缘层面。鲁迅所抄写的两部佛典的作者都对律戒十分重视,《法显传》中记载的佛陀生活遗迹所显示的佛陀人格,也在鲁迅人格生成中造就了一种深层的精神固结,这是理解鲁迅对大小乘佛教“先有”“偏见”的一条路径。鲁迅一生都在文学与历史的领域中穿越往来,推崇“疑”的精神和知人论世的方法,也得益于僧佑学者人格的浸润。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孙伏园既有同乡之谊,又有师生之情。1911年底,鲁迅任山会初级师范学校校长时,孙伏园正在该校念书,当时鲁迅不仅代课,有时还代国文教员批改作业。因此,在孙伏园写的一篇恭贺南京政府成立并改用阳历为内容的作文上批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几个字,极大地鼓励了年轻的孙伏园,对他日后用战斗的笔对旧世界的宣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8年至1921年间,孙伏园在北大读书,鲁迅也在北大兼任讲师,主讲《中国小说史》,孙伏园再度聆听,又一次成为鲁迅的学生,师生的关系更加密切。因而,1919年孙伏国初任北大《国民新报》编辑时,即主…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大众媒体迅速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成为当下话语生成的新力量.作为鲁迅经典形象重构的主体之一,大众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学术研究界之外自觉充当了让鲁迅通往大众的桥梁.“孔庆东正说鲁迅”即是借助电视媒体参与鲁迅经典形象重构的案例.然而《百家讲坛》所塑造的“鲁迅”是何种形象,有哪些特征,又存在何种问题,这进而让人思考经典普及大众的最优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论鲁迅的民俗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鲁迅的民俗学观刘玉凯在研究鲁迅的思想和作品的时候,我们也许较少从民俗学角度去看鲁迅。但是如果撰写一部中国现代民俗学史,无论如何也不能忘掉鲁迅的贡献。这一事实足以诱惑我们有兴趣探讨鲁迅的民俗学观。的确,鲁迅并不是严格的民俗学者,他生前从未以民俗学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