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南方局与西南地方实力派孙金伟在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实力派是中间势力的重要一员,而中间势力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取中间势力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重要内容。研究市方局在争取西南地方实力派斗争中的伟大实践和卓著贡献,对于缅...  相似文献   

2.
李波  王海胜 《北方论丛》2010,(6):104-108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间势力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中间势力政治影响力大,作用独特.抗战时期,中间势力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投身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推动国共合作.中间势力在抗日战争中支持拥护共产党主张,广泛宣传抗日;积极协调国共关系,推动国共合作;坚决制止破坏活动,维护统一战线;发动民主宪政运动,争取和平民主;努力壮大自身组织,积聚进步力量.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国民主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统一战线内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别的政治态度和目的各不相同。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斗争策略,并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4.
孙金伟 《殷都学刊》2001,4(1):51-55
中间势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重要"政治砝码",其政治倾向的向背是反映抗战时局和中国政局走向的"晴雨表".抗日战争中后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长期"结庐在虎穴",对聚集在西南地区的中间势力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统战工作,通过广交朋友、推动联合、开展合作等方式,争取了广大中间势力在抗战后期的"一边倒",即倒向共产党一边,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5.
张瑞娟 《中州学刊》2002,2(5):110-112
毛泽东关于争取中间力量的思想是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总结各根据地斗争的经验 ,进一步提出要争取中间力量 ,必须发展进步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必须扩大中间力量的对象 ;必须实行正确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自此 ,中间力量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日趋活跃 ,逐渐成为一股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的政治力量 ,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1947年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董必武同志长期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武汉、重庆、南京、上海等地,忠实地执行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捍卫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和组织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形成反对美将反动派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所谓中间力量,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过下列阐释:"中间力量,包括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因为他们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主要统治力量之间有矛盾,同时和工农阶级有矛盾,所以往往站在进步势力和顽固势力之间的中间立场。"①由于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以前的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我们当然不能照搬毛泽东的说法。不过,根据九一八事变以后至全面抗战爆发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比照毛泽东以阶级分析划分社会政治力量的方法,我们大致可以作这样的说明,即: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爆发前,中间力量主要包括除国共两党以…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背景和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这个特殊斗争环境中,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中国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艰苦的统战工作斗争实践的磨练,孕育和锻造了我党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红岩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抗战精神"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而顽强战斗的"韧"性精神.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党派,是指国共两党之外代表中间阶级、中间势力的政党和政治团体,主要是1941年3月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三党三派(即中国青年党、中国国家社会党、第三党、中国人民救国会派、中华职业教育社派和乡村建设派),它们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主党派中虽然有左、中、右之分,但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在坚持抗战、坚持团结、要求实施民主宪政这些根本问题上,它们是基本一致的①。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由整个中华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更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共南方局紧密配合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把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定地维护国共合作,最大限度地争取中间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创了党的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初期,周恩来就和毛泽东、张闻天等同志一起,把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同盟军的理论与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周恩来并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科学地划分各阶级为三类:“一类是进步力量,就是工农小资产阶级;一类是中间力量,就是中间阶层;一类是顽固力量,或是反动力量,就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从而制订出了“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分化和打击顽固力量,也就是联合大多数,反对少数,打击最顽固的力量”的策略方针。本文将以这些策略为指导,对这一时期周恩来的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及其实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反华势力与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联合,通过"东突"、"藏独"等分裂组织在境内外不断制造事端,企图制造民族矛盾,分裂我国.他们甚至把分裂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特别是大学生身上.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对于粉碎敌对分子的分裂图谋,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皖南事变50周年。我们认真总结皖南事变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皖南事变发生的经过及当时国内外的形势 在击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准确地分析了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治路线。还规定了同顽固派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勤  郝影利  樊卡娅 《江淮论坛》2001,3(1):116-120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日趋激烈的集中表现。事变前后 ,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完成了一个由孤立分散而至政治结合的联盟过程 ,其主要表现是由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建立发展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对中间党派为坚持团结抗战、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而进行的政治结合给予了积极支持 ,因此是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国内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阴谋与策略.为此,通过阐述"和平演变"在当前我国的危害性及其实质,指出了反"和平演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30日,由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7.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直接发动的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破坏团结抗战、致使共产党遭受巨大损失的一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共在事变发生前站在战略高度,审时度势,顾全大局,及时提出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对策。在事变发生后中共坚定地维护民族利益和团结抗日大局,处变不惊,冷静分析,采取政治攻势军事守势,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打退了反共高潮。中共的成功应对为今天我们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这次全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是我省第一次就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举行的较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几天以来,开得很成功,今天就要结束了。发生在四十年前的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的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史上取得的第一次彻底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党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全世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斗争的深入开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这次的学术讨论会,从许多方面探讨了抗日战争的伟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没有独立;对内没有民主;贫困而又落后.中国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近代中国任何进步的、革命的阶级、集团和个人都必须承担这桩历史的使命,而一切真正的社会变革则定要以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其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16-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世界政治军事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毛泽东军事思想有了新的发展。这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补充、发展和修正;敢于以弱制强,号召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争取中间地带国家,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孤立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加强中国军队现代化与国防建设,以人民战争防止敌人突袭;把握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不怕战争,准备战争,更要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