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职业培训是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的重要手段。由于大部分下岗职工年龄偏大 ,文化素质较低 ,技能单一 ,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为提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 ,各地高度重视再就业培训工作。据统计 ,去年全国共培训下岗职工513万人 ,其中培训合格425万人 ,再就业273万人 ,再就业率为64 2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1 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根据劳动保障部提出的《“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 ,有29个省市自治区制定了再就业培训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和优惠政策 ,成立了再就业培训工作指导小组…  相似文献   

2.
《职业》1998,(6)
本刊讯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总结交流各地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的经验,研究布置下一步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3.
职场动态     
《职业》2003,(11)
头条我国前9个月新增就业岗位650万个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向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做报告时说,至9月底,今年全国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含相应证明)823万个,占全部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63%。在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中,共有35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达到全年目标任务(400万人)的87%,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98万人,接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4.
有关专家曾再三强调,通过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是在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采取的一项过渡措施。据来自基层的消息:在东南沿海地区,近年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已多于下岗职工人数。这预示了在这些地区已安全地渡过了“过渡期”  相似文献   

5.
职场信息     
《职业》2001,(3)
劳动保障部帮助下岗职工尽快再就业 本刊讯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字: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1998年是50%,1999年降为42%,2000年又降至35%,今年一季度的再就业率比去年同期又有下降。 据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决定对下岗职工的就业、保障提供全面的援助。首先,各地将集中抓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为下岗职工求职提供一个好环境。其次,有关部门还会帮助下岗职工转移和接续社会保险,真正做到“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此外将做好“保生活”的工作,在衔接好三条保障线的…  相似文献   

6.
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这个问题能否较好解决,关系到改革能否深化,经济能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社会能否稳定.本文从下岗职工失业的原因和再就业的难点入手分析,提出了治理下岗再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职业》1999,(3)
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行培训、引导和扶持,帮助他们成功地创办企业,从而在解决创业者本人就业的同时,使更多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业培训是推进再就业工作的一项新举措,是再就业培训的深化和发展。从1997年11月份...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最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远程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利用广播电视手段开展职业指导和远程再就业培训,具有覆盖面...  相似文献   

9.
“下岗职工”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一种特定现象,它将随着改革的深入而消失,取而代之将只有就业和失业两种情况。因此,对于如何进行“成功求职”这个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到了所有人们的面前,技工学校毕业生也不会例外。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背景下,为配合“再就业工程”和“131”计划的实施,劳动保障部和中科院心理所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下岗职工成功求职策略”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指导新方法。1998年10月,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决定在北京、重庆…  相似文献   

10.
《职业》1998,(2)
“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将在全国实施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李占武本刊记者黄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为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劳动部于今年2月初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根据...  相似文献   

11.
杨学峰 《职业》2003,(2):26-27
2002年12月,北京。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一等功的宜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克作为湖北省惟一代表,作了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站式”再就业服务的事迹报告。宜昌市“一站式”再就业服务的新模式、新经验,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满堂喝彩。近年来,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湖北省宜昌市劳动就业管理处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内容,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站式”就业服务的新模式,先后为10万余名下岗失业职工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有近8万人通过“一…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实证研究认为失业保险金支出水平的提高、支付期限的延长、支付序列的不当及领取资格的具备都将抑制再就业。已有文献对失业保险金各因素与再就业行为关系研究较多,但对各因素作为整体对再就业影响的研究不足,应加强对失业保险支出设置各方面对再就业行为影响整体效应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职业》1999,(6)
本刊讯为了有效地推广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开展企业创办者培训的做法,加大我国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1999年4月27日至3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14.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务必高度重视,立刻行动,力争全面见效。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从大局出发,坚持培训就业结合,为再就业服务。目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或者需要转业转岗,或者自身素质不高,再就业面...  相似文献   

15.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是党和政府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再就业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政策给予下岗失业人员更多的帮助。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印发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对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在此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本文浅析了此项工作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困境与出路———关于我国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本文是对辽宁等17个省区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集中对下岗职工及当地政府开展的“再就业工程”的描述,包括基本情况、问题、原因、下岗职工本人的...  相似文献   

17.
《职业》1999,(2)
本刊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在今年1月14日召开的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向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了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的要求。林用三指出,去年,这项工作已在点上有所突破,今年要加大力度,在面上铺开,真正取得促进再就业的实效。各地要...  相似文献   

18.
动态     
《职业》2004,(5)
头条 我国将建失业调控体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将集中力量探索失业调控方法,争取用2至3年的时间,初步形成我国失业调控的政策措施体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说,失业调控的基本思路,是从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出发,以控制失业率  相似文献   

19.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求职行为——上海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岗职工是有中国特色的失业者。① 针对下岗 ,下岗职工及社会环境都有回应。求职行为是下岗职工最积极的应变策略 ,其中旨在“受薪就业”(paidemployment)的求职行为与大部分人有关。再就业工程则是社会环境积极回应下岗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全体下岗职工 ,且可直接对下岗职工施加影响 ,因而在再就业工程中有特殊地位。②本文探索三个具体研究问题 :( 1 )下岗职工所得的再就业服务如何 ?( 2 )其旨在受薪就业的求职行为如何 ?( 3)上述再就业服务是否影响以后的求职行为数 ?一、文献回顾对于何谓再就业服务 ,西方…  相似文献   

20.
动态     
《职业》2004,(6)
头条 2004年劳资关系将面临重大改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召开的全国劳动工资工作座谈会议,对今明两年的劳资工作进行了部署。 重要举措包括,加大解决拖欠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力度,明年上半年基本解决建筑领域2003年以前的陈欠,做好小型劳动密集型机械加工、服装、餐饮等企业的清欠工作,力争三年内基本解决拖欠问题;加快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争取年内在全国地市一级基本建立三方机制;巩固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国有重组改制企业和农民工中推进签订劳动合同工作,力争到明年底使正规就业部门基本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