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黑龙江省朝鲜族散居区学校就读学生的语言背景调查,发现散居区学校接受朝汉双语教育的学生民族构成多样化,第一语言以朝汉双语为主,校园语言环境以汉语为主,不同民族的学生对朝、汉两种语言均持有开放型语言态度。然后从社会经济、语言生态环境、文化心理、人口状况四个方面分析散居区文化生态环境,提出散居区双语教育应立足于当地的语言生态环境,发挥民族学校语言文化的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突破散居区文化生态环境束缚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高静文、周亚成等著的《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调查研究》围绕社会稳定对新疆四个主要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征展开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民族需要心理、民族意识、民族认知特点、民族人格、民族交往心理、民族社会心态以及绿洲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等。全书分为新疆维吾尔族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  相似文献   

3.
论弱势语言生存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社会环境有着强烈的依附性,任何语言都要依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拥有固定的使用人群,使用者内部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共同的文化基础,语言社区要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大的社会动荡出现.此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语言使用者群体之间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对方的语言.以上是一种语言,尤其是弱势语言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其中任何一项缺失,都必然会导致语言出现生存危机,并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4.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语言多样性丰富的多民族地区.这种语言现实和语言格局影响了清朝政府的语言观念和语言态度,使其制定了符合新疆实际的维汉双语政策,从而提升了维吾尔语的社会地位,建构了维吾尔族对于清朝政府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运用PPS抽样方法,我们以结构式访问法在新疆伊宁市城市居民当中进行了有关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的调查。伊宁市维吾尔族城市居民普遍具有维汉双语能力,但高比例的双语人口和较低水平的汉语使用能力同时并存。维吾尔语与家庭、友谊、学校等方面域相连,维汉双语使用模式与日常生活、工作相连,场合越正式,汉语使用比例越高。在语言态度上,他们既注重语言的实际效用,也强调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象征意义,对学校族群结构和学校教学语言类型的期待是多样化的。语言是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尤其是在多族群共同居住的地区。本文还就调查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学校教育、各族群之间交往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个为社会语言学家所广泛接受的观点就是,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和集团同一性的符号,是集团成员资格和团结一致的象征。豪根曾这样写道,语言“既象社区的法律、宗教和经济一样是一种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同时又是协调其他社会制度使之发挥作用的一种社会工具。作为一种制度,它可以被视为社区集团的一个符号。”既作为交际工具,又作为集团同一性符号的语言,总是伴随着不单单是语言使用者,而且还有不了解这种语言的人们对它的态度和评价。例如,尽管本书的读者中很少有人了解美洲的手势语(Sign Language),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各种手势语作出了一些评价,他们可能在电视里见过这种语言。然而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对待某种语言的态度——是否优  相似文献   

7.
语言景观作为以书面语言形式呈现在公共空间的社会符号,是多语社会语言关系和权势地位研究的突破口.本文以贵州典型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语言景观的语言特征及各语言群体对语言景观态度的调查,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剖析西江多语社会结构中各语言之间的关系及社会地位;进而基于文化资本理论,探析民族文化符号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路径,旨在提高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弘扬民族语言和文化.研究表明:文化资本与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决定着语言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民族文化符号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实现是提升民族语言文化社会地位,进而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怎么教转向研究学习者如何学.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人员又开始关注情感因素(如态度、动机、个性、焦虑、移情、自信等等)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焦虑这一情感因素也开始倍受关注.通过在同等情况下对学生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有关减轻焦虑心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立鹏  薛璐璐  范航 《民族学刊》2023,14(4):1-10, 134
民族交融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一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学界鲜有关于个体民族交融态度如何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实证研究。本文采用《民族交融态度量表》《中华民族认同量表》《心理距离量表》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682名参与者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族交融态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即积极的民族交融态度有利于提高个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同时,中华民族认同和心理距离在民族交融态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基于此提出“保障民族交融政策有序落实,培育积极民族交融态度;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打造中华民族认同社会共识;充分挖掘与宣传历史记忆,重视隐喻对心理距离的作用;积极探索个体心理发展规律,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等建议,以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心理学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人类学家哈拉尔德,艾德黑姆(Harald Eidheim)的论文《当族群身份成为社会污名》,从挪威人和拉普人的语言态度分析的视角下,来阐述身份认同、面子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文化语境、心理认知模式对商务英语语篇构建有一定影响.社会文化语境对商务语篇构建的影响,表现为商务英语语篇具有平等性、灵活性和说服性等文化特征;而商务语篇中的正式辞令、指示性代词、委婉语等语言特征体现出交际者的认知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凭祥地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边境,通过对其牌匾语言种类、结构和特点的分析,窥探本地区常用语的使用、接触情况,分析本地区语言态度及语言态度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为新时期少数民族边境地区的语言政策、教育政策以及边贸、邻邦交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文通过对当代俄罗斯青年民族自我意识以及民族关系基本状况的探讨,发现民族自我意识是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具有个体特征和社会特征。阐明了民族文化、民族行为、民族价值观、民族态度、以及个人价值取向是民族自我意识内容的基本体现,揭示了民族自我意识对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禁忌与回回民族的人文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族语言中禁忌现象的形成,基于民族宗教文化和社会人文心理.它是回族语言的特殊标记.回族语言禁忌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类是避讳,一类是别同.这两种语言禁忌,透视出了回回民族的民族情感和人文观念,闪烁着民族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强健 《民族学刊》2021,12(5):41-49, 111
社会心理服务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多方参与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社会心态培育、社会心理疏导、社会情绪调节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心理建设和强化社会建设的内在需求。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次重大拓展,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项伟大创新。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基于居住地域的特殊性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逐渐形成了具有和谐性、包容性和差异性等特征的民族心理,但也因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会心理服务作为促进各民族积极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具备接受度高、有效性强和易于推广传播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匮乏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现实问题。因此,欲推进与完善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可通过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系统,引导理性民族认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开展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途径,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民族认知、维系深厚的民族情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不断提高各族民众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中,构建团结稳定的民族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肖健 《民族论坛》2008,(6):55-57
本文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了南通西藏中学学生对藏语、普通话和英语三种语言的态度以及相关语言的使用情况和交流能力,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三种语言持积极态度;大多数人在西藏讲藏语,在南通则依具体情况有变化;学生三种语言的交流能力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被调查者对母语的态度中情感因素起重要作用,对普通话和英语的态度中理性成分更多;西藏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被调查者使用藏语,南通的语言环境改变了他们的语言行为;南通的教学质量提高了他们普通话和英语的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平等”或“语言的平等”这种说法,虽然初步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即不同地区语言类型的复杂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说明了使用语言的条件不同,适用于使用语言方面的法律形式也不同;但是,没有充分反映出理论概念和实际应用的复杂性质。语言平等基本上不是,或者说不仅是一个组织问题,尽管从实现语言平等的角度来看,组织问题非常重要。语言平等首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关系或民族关系,因此和社会、政治、法律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许多问题有联系,而且取决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双语类型及其历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类型是双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双语类型在诸种社会人文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转换.从西南地区的双语类型转换看,移民、民族地区治理及西南边疆治理与开发、商贸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民族杂居、婚姻家庭组合、民族心理及语用观念等方面是诱发双语类型转换的主要因素.双语类型转换对语言结构发展、语言使用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等地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使用土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三者使用土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的情感态度、行为倾向态度及其差异等方面较全面地描述了互助县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的使用现状.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的角度提出: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有利于满足土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政府部门应当大力加强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20.
双语,是指一个民族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还兼用另外一种或几种语言的现象。在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双语人往往能交替使用几种不同的语言;而这几种语言之间又存在着系统的层次关系,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双语场。双语场语言层次的存在与发展,受着各种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制度、民族关系、民族心理等)的制约。本文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新疆伊宁市双语场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