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高职院校语文模块化教学内容构建的原则入手,探讨了如何构建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内容,并指出了实现模块化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对未来社会的4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说明,在现代教育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国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改变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从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出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尝试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代数为几何提供研究方法,几何为代数提供直观背景"的优势;对学生理解高等代数中的抽象概念、定理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几何,也可避免两门课程中重叠内容的重复讲授与教学中学生所需知识不同步的问题,并增加数学方法的计算机实现以及实际应用等内容。总的来说,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的优化教学,比独立教学节约课时,且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效果略优于独立教学。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块化理论的航空物流服务链整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模块化理论和方法对航空物流服务链进行整合设计,可增强航空物流服务链的整体性、战略弹性和动态适应性。航空物流服务链整合模式的构成包括结构、界面和标准三要素:我国航空物流服务链整合的核心企业是机场,机场与其他节点企业应视具体情况建立正式契约或关系契约,同时构建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并通过组合模块实现服务创新;其检验标准可以看客户价值的可实现性、模块的可替代性和子模块企业的"全局观"三方面指标。  相似文献   

5.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展开论述,提出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多方位渗透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研究性学习以及英语阅读的相关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有机整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能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 式与研究性学习的矛盾。而要实现校园网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就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利用校园网,学 生自主选题;利用校园网,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利用校园网,展示研究成果;利用校园网,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利用 校园网,促进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学基础实训课程模块化的整合从实训教学内容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优化、实训课程项目的设置突出专业性、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强化了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并购后企业组织整合的失败是导致企业并购失效的主因之一.文章引入模块化理论和方法构想并购后企业组织整合新形态,以期弥补传统组织整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局限.文章指出,并购后企业组织模块化是以突出核心竞争力和弹性化来构造企业能力价值网络结构的过程,该模块化组织不能被简单界定为产品模块化、技术模块化的高级演化形式,它具有组织管理意义上的独特态势.  相似文献   

11.
很多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提出人的认知系统是模块化的,所有这些模块都受中枢模块的调动和影响,凭借中枢模块的搭桥作用,小模块之间也是相互作用和促进的.通过研究虚拟语气的句法模块和语义模块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即兴口语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虚拟语气的句法模块的作用明显大于语义模块的作用.根据这个结果.教者与学者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激励方法来提高英语虚拟语气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重人文、轻理工的传统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外生性"特征,使科技与人文二维冲突尤为激烈,从"道""艺"之争到"中学""西学"的对抗,直至现阶段培养"工具人"与"精神成人"的争鸣。通过构建中国高等教育文化二维思路模型证明:科技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是贯穿于中国高等教育历程的文化二维思路。高等教育中的人文与科技思路没有固定的、一劳永逸的路径,应在不断变化的时空背景下彼此不断消长,在相互磨合中找到最适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未来新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新经济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重视创新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特点。因此,创新是迎接新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的产生不是中国传统教育自身演进的结果,而是"后发移植型"的产物.与西方高等教育不同的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步诞生,追赶型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在追赶中高等教育由传统的教学型向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型转型.因此,转型体制的创新和培养成熟的赶超心态及健全的创新心理,是实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功能转型和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分离及人材培养面向市场,这有利于高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的基本使命和作用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如何使高等教育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进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状,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弘扬传统文化、重塑新的人文精神,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并向普及化发展的三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应当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而更具全面性、传统性、关键性的举措,是推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1980年代以来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深层次的体制性改革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必须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治、社会参与治理建设,并改革完善高等教育招生、培养、就业、国际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体制,解放和发展高等教育生产力,从根本上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稳定持续地提高。  相似文献   

18.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将其引入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等学校数量与规模、师资力量、经费配置、专业实践以及个人就业愿望和社会岗位、人才需求等是影响高等教育供需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中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个人就业愿望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两大矛盾。通过对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分析发现,高等学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类型比例不协调、师资力量不达标、教育经费投入不充足和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高等学校个人就业愿望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学生就业观念不科学、职工安全生产有隐患和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解决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的路径应适当转变高等学校定位,科学建设教师队伍;重视专业实践环节,多元开拓经费来源;积极改变就业观念,完善人才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使人成其为人的过程。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精神性是人成其为人的根本标志。从人和社会的需要出发,既赋予人从事社会生活的能力,也提升人的精神发展的水准,使人性在合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总体框架下,不断向更高层次和更加完美的程度攀升,这是高等教育的精神所在。以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个维度的综合作为哲学基础的高等教育,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最终目的在于使人学会同自己的精神打交道,学会用多种方式去养成精神,去丰富精神,去拓展精神。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确立的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在知识经济时代渐成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却明显地呈现经济化、物质化、市场化等异化现象,需要我们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