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藏族姓名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姓名探微旦正加藏族姓名文化是藏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内容。研究藏族姓名文化现象,探求其一般及特殊规律,并加以总结、概括,使更多的人对其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藏民族的认识,显然是有益的。一、藏族的姓藏族自远古就有姓。许多藏、汉文史料中不乏“四大氏族”(...  相似文献   

2.
阿柔部落是青海藏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部落。据史籍记载,阿柔部落原本是藏族四大姓氏“嘎氏”分支“穆擦嘎’’支系,世居大博国(即吐蕃)三大区域之朵迈迪乔喀(意为“安多马区”)①。历史上,阿柔部落的分布随着部落的迁徙而不断发生变化,至今主要集中分布在三个地区:果洛州境内的藏阿柔部落、迁居河南县境内的藏格玛等部和祁连县境内的阿柔主体部分。根据笔者调查,  相似文献   

3.
苯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以万物为神灵,崇拜大自然。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境内依然存在着十二座苯教寺院,分布在白龙江两岸。这在安多藏区是独一无二、难得的原始宗教文化的珍贵遗产。早在公元八世纪后期,西藏灭苯信佛,苯教僧徒被流放到嘉绒(四)l[藏区)地区。嘉  相似文献   

4.
凡都到过藏族地区的人都曾见到过那种经幡飘扬、神秘莫测的“Lartse”崇拜,有人也能形象地描述它的祭祀过程和解释其内在含意—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一种遗俗.“Lartse”从藏文字面意义上讲是山巅或山峰的意思、汉语的引神意是山神.从“Lartse”的祭祀形式和藏族对它的崇拜、信仰的表层观察,的确有点自然崇拜的意味.每年祭一次,一般在农历四、五、六月份进行.当地汉族等称这种活动为“插箭”或“造山神”.从藏族的原始宗教本教的“三界”说来分析“造山神”这一现象,本教认为天神、地神、地底神是万物的主宰,无处不有.而山神仅在某一山头或地段.山神因不同部落、氏族的精神寄托,其形象也不尽相似.这似乎又反映出原始人类自然崇拜的影子.有的将牦牛作为“Lartse”的替身;有的将山羊等作为传递供奉者愿于“Lartse”之间的信使.在不排除自然崇拜这种可能的前题下,它是否与畜牧业经济及其生产方式有关.畜牧业的发展,离  相似文献   

5.
在藏族卫藏、安多、康区三大传统区域中,康区被称作"人区"。对这一称呼的内涵及缘起,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称康区为"人区"始见于《汉藏史集》,"人区"实为"黑头人区"的简称。文章对藏文文献中3种有关"黑头人"的记载进行梳理和研究后认为,康区被称作"黑头人区"应与藏文文献中的"黑头矮人"概念及"四氏族"、"六氏族"起源传说密切相关,因为传说中的"四氏族"、"六氏族"大多分布于康区。康区被作为"黑头人区"的说法也反映出了13-14世纪藏地三区在文化整合及民族和地域认同上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藏族的历史典籍中,“霍尔”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民族称谓,但是,不同历史时期所指的民族就有所不同。“霍尔”在汉籍中译作“霍耳”、“互人”、‘猢”等。那么,“霍尔”究竟是指什么民族呢?对此,国内外专家都有考证。有不少学者认为藏籍中之是“胡”的直接音译。例如,任乃强先生说:“Hor恰是汉语胡字之音,今藏族称蒙古人为索波,称其他北方民族皆曰胡刚‘。「苏」罗列赫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西藏的‘伙尔’(Hor)一称就是汉文胡的直接音译。这一名称是汉族对伊朗和突厥——蒙古种族中亚部落的通称”。“我国从事文化人类研究…  相似文献   

7.
云南藏区暨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云南省纬度和海拔最高的地区,素称“高原之患”。历史上为我国西北和西南古代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汉藏友好往来的桥梁。由于她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既有别于西藏又不同于其他民族地区的几个重要特点。本文根据藏汉文史料,试就云南藏区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色及其成因进行归纳研究,以为引玉之砖。一、云南藏族历史的几个特点(-)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汇发展的特点。演藏(迪庆藏区)不同于西藏也不同于内地的主要特点是,这里在两千多年前…  相似文献   

8.
民主改革前藏族牧业区生产资料占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改革前藏族牧业区生产资料占有制度星全成藏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之一。千百年来,藏民族及其先民世代在世界屋脊繁衍生息、开拓进取。而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则使他们与畜牧业结下不解缘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畜牧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始终...  相似文献   

9.
从藏东康区住宅形式谈藏族住宅建筑艺术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历史时轮的旋转,人类的住宅由原始的洞穴向现代的大厦演变。由于上下古今。纵横万里、沧桑巨变,使我们难以也不可能详细得知住宅建筑的沿革历史。尽管如此一方面由于我雪域藏民族地处四面高山环绕、与世相对隔绝的“世界屋脊”上,使今日得以传留下具有古风古貌的各类住宅建筑。二则,加上近日再显悠悠古风的考古建筑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古代住宅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材料。三则在先辈文人的古籍以及世代口耳相传的传说中又有有关藏族住宅建筑的信息。依之,凡博学而有志者就可对藏族住宅建筑艺术的沿革作深入的研究。本文只从今日藏东康…  相似文献   

10.
三、藏传佛教对西藏及其“一江两河”流域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一个民族的人口分布,首先要弄清该民族的一个固定的地理范围。对于藏民族来说,在历届赞普统辖下的吐着王朝的版图内不仅包括西藏自治区,而且还包括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以及青海省的西南部。这些地区传统上分为上中下三部。即上部为阿里“三围”、中部为卫藏“四如”、下部为朵康“六岗”。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藏族聚居的三大藏区,即:西藏(今西藏自治区之前后藏和阿里地区)、康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1.
试探巫文化和道教文化在青藏高原的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到过内地的藏族称内地的道教的道上为“苯教”。18世纪,藏族学者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在其所著《土观宗派源流》中说:“道教的教主为老君,先师汤吉勤巴①说,‘老君与本教教主敦巴辛绕为一人”’。苯教是藏族固有的宗教,源于青海高原的原始“苯”术。道教是汉族固有的宗教,源于中原地方的原始巫术。本文试图探索巫文化和道教文化在青藏高原上的足迹,以请教于方家。由于探索中涉及西藏苯教时,对苯教史有所叙述,但不是本文的重点。中原原始巫术与青藏高原的原始苯术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各民族都有悠久的…  相似文献   

12.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因此,熟悉和研究《格萨尔》必将促进藏学研究,并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 《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社会形成的史诗。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描述的古代藏族社会是一个部落社会。它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由分散到统一的全部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历史重任的是岭国(当然,这里所谓的岭国是《格萨尔》中描述的岭国,下同)。因此史诗对岭国所属的主要氏族、部落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交待得比较清楚。 格萨尔称王前的岭国,其社会组织已是以冬氏族(gdong)部落为盟主组成的较小部落联盟。我们说这是较小的部落联盟,是与格萨尔称王后逐步组成的新的大的军事部落联盟相比较而言。格萨尔称王前的这个较小部落联盟,除冬氏族部落之外,还有其它氏族部落,如:达戎(stag rong)十八部落,丹玛(vdan ma)十二万户部落,戎巴(rong pa)十八大部落,殊(vbru)部落,果(葛vgog)部落,噶(sga)部落,噶德(dgag bde)部落,高觉(go vjo)部落,甲纳(1cags nag)部落,嘎如(dkar ru)部落,那如(nag ru)部落,  相似文献   

13.
门巴或门,在藏族文化中被广泛用于指有很少共同点的不同人类群体。阿里斯先生写道:在第八、九世纪的藏族文献中发现有和(时和a。”)这两种字形,后来这个词用于指与藏族人有接触的分布于喜玛拉雅山的各种群体。这个术语渐渐失去原有的特定意义,变为指“非印度、非藏人的南  相似文献   

14.
尊胜 《西藏研究》2001,2(2):27-40
格萨尔史诗包括两个部分 ,即至今在民间传唱的口头部分和已经铅印出版的文本部分。其中口头部分占据了史诗的绝大部分的内容。格萨尔史诗虽然呈现出口头和文本交织的繁杂局面 ,但史诗的整体结构却十分清晰 :史诗以格萨尔为中心 ,纵向追溯了祖先“董”氏族的渊源和传承 ,横向铺叙了格萨尔一生的丰功伟绩 ,每个故事在这个坐标中都有适当的位置。史诗的核心内容讲述从“董”氏族———岭部落的衍变过程。史诗提供的这些发展线索 ,能从历史典籍中得到证实。因此 ,我们可以确信 ,“岭”部落、“岭·格萨尔”在藏族史上实有其事 ,而不是民间艺人编造出来的。关于史诗产生的年代 ,经过与藏族最早的《玛桑故事》的比较研究证明 ,它们至少在止贡赞普时代已初具雏型 ,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我们可以推断 ,格萨尔史诗在藏族民间流传有两千年的历史。格萨尔史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 ,受到藏传佛教的歪曲和窜改。宗教的文人和信教的艺人竭力美化、神化格萨尔 ,力图让格萨尔脱下战袍 ,披上袈裟 ,甚至供到“保护神”的佛龛上。一些史诗的文本中宗教的色彩几乎掩盖了世俗的内容。研究、欣赏格萨尔史诗必须拨开宗教的迷雾 ,寻找格萨尔的原形。  相似文献   

15.
藏族族称考     
本文首次对见于历代汉文史籍中藏族族称的各种写法进行了系统分类,指明其出处,考释其由来。作者认为历代藏族族称的汉文写法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依居住处的水名地名命名的族称,如藏人、藏民、藏族;第二类是依西藏高原周边部落的他称译写的族称,如吐善、土伯特、图白忒等;第三类是依藏族及其先民自称记音的族称,如番族、濮、百巴、北发、发羌等;第四类是藏族先民部落名称(即藏语的藏族古称)的译写,如悉补野、弗夜、宝、附国等。  相似文献   

16.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上)芉一之一青海汉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应该研究青海汉族是青海这块广阔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的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世居民族,与兄弟民族藏、蒙古、土、回、撒拉等,同是这里的聚居民族。许多人都知道,青海最古老的原始居民是古代羌人。由于...  相似文献   

17.
杜世华 《民族论坛》2004,(12):27-29
羊毛毡帽上插白鸡毛 白马藏族的一个特有标志 在四川西北山区的平武县白马藏族乡,沿着涪江上游的白马河(又叫夺博河)居住着一支古老而独特的民族——白马藏族。说它独特,是因为其文化习俗既不同于藏族,又不同于羌族,更不同于汉族。1951年,他们被暂定为藏族。据专家考证,他们可能就是古代“氐”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18.
拉卜楞寺时轮学院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卜楞寺时轮学院建立200多年来,在推算星辰位置、日月食预报等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编的藏历,对安多藏区农牧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藏、蒙地区广为应用,有些甚至流传到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等国家。本文拟就藏族天文历算的形成和发展,该院的历史沿革、规模、组织以及修习内容等作一概述。一、拉卜楞寺时轮学院历史沿革时轮学院,藏语全称“丁科扎仓艾奥钦科琅”(S。’咋RI由。货合8。”中【意引,意为“时轮学院容智法轮洲”),系拉卜楞寺六大学院之一,为密宗学院,是专门培养研究天文历算人才的机构。…  相似文献   

19.
一、山崇拜和灵魂崇拜在藏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中,对山神的崇拜是特别突出的,甚至可以说它是藏族原始自然崇拜的基础。先民们认为在雪域藏地的任何一座山峰,不论其大小都有神灵,并且这些神祇和精灵,都主宰着人们的吉凶祸福。为什么山崇拜在藏族原始自然崇拜中,会如此地突出?这完全是因为青藏高原特定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高原多山,崇山峻岭比比皆是。我们知道,原始自然崇拜的对象,是把直接可以为人们感官所觉察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用来作为崇拜对象的。千百年来,我国的藏民族,都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有着崇山峻岭的环境之中,不管是生活、生产劳动,第一个与之打交道的就是山,近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2014,(1):80-80
这部带有浓郁康巴文化色彩的作品,可谓其有典范的意义——它没有用书写藏族题材时常见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也不是新中国初期藏旗文学中的风情展示,且越过了“藏族新小说”的技术创新探索.而是回归到朴素清新而又别具意蕴的本土风格,可以视之为数十年来藏族题材小说经历主导性话语和西方风潮洗礼后沉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