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创立的政冶经济学证明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这就为我们认识中国社会的具体规律在科学方法上树立了典范。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产生了二千年专制统一的帝国,这是中国人历来自大、自守和自欺的主要资本。然而社会动乱、改朝换代的痼疾始终缠绕着秦汉之制,成为中国难治的病根。中国专制统一和治乱反复的根源何在?对秦汉之制和地主小农经济应该怎样评价?这是大家  相似文献   

2.
城市形象研究的提出反映了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呼唤,这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又以信誉的建树为重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有极大的联系,更需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与人的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是中国水路交通得到突出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秦汉船舶制造业的成就成为这一历史进步的基础。秦汉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中使用数量空前的船舶。秦汉船舶的承载力、快速性和稳性等,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楼船的出现与应用,是造船业发展的例证之一。当时还出现了多种适应不同需要而设计制作的异型船。大量考古资料可以说明,秦汉造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船舶成品下水后的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也已受到重视。秦汉时期已经形成生产能力相对集中的若干造船基地,其中多数为后世造船业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当时水路交通的发展不仅为经济文化的进步和政治的统一创造了条件,秦汉船舶远航东洋、南洋,也打开了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文化理论,可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总框架是物质生产的“生产力一生产关系”,在此框架下有关文化的两个分框架是:“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框架和“必要劳动时间一剩余劳动时间”框架。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出的剩余产品(剩余价值、自由时间),乃是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这种物质条件的物质生产体现了“物的生产性”,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创造则体现了“人的生产性”。“生产性”与“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的两大柱石,其中,“生产性”理论对于探讨在当代社会和产业转型中作为符号经济的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之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与非产业化发展之间的财富配置关系及相关核心价值观等文化战略学问题,有重要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香烟牌子是经济头脑与文化眼光的特定组合。香烟牌子的问世与发展,综合反映了社会大文化。它以社会为土壤,以社会大文化为内涵,以商业文化为本质,随社会大文化的律动而变化,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百景,包括社会风情的概览、行业百态的扫描、百科文化的播杨、体育天地的介绍、服饰文化的关注、交通运输的聚焦、历史事件的展现等,对社会大文化进行了极其广泛的社会性集散。香烟牌子是文化艺术的时空定格,集各画种和摄影之长,采“西画东渐”之风,取新型画材之忧。今天我们对于香烟牌子的研究,已远远突破了方寸的局限,而带有经济学、社会学、史学、美学和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经济学界对“基础结构”的概念及功能还没能取得一致意见。本文所用的“基础结构”一词,是指那些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设施组成的综合体,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科研、教育、通讯、卫生、给排水、仓储、车站、码头等。它们一般不直接参加生产和交换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浙江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交通运输全面紧张,这不能不使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发展予以极大关注。本文围绕交通运输在浙江经济中的地位,对浙江省经济增长和交通运输的关系作初步的数量分析,并对如何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提几点建议。一一九七九年以来浙江省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很高,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中居首位。1979—1984年六年中,浙江省交通邮电部门净产值平均以31.6%的速度递增,个别年份甚至高达53.1%(见表一)。  相似文献   

8.
秦汉政府在浙江的人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是浙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期,但过去由于文献记载的阙如,很少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本文作者根据有限的文献记载,对秦汉政府在浙江的人口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弥补了这一课题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9.
梁宁森 《学术交流》2006,(2):185-187
战国秦汉时期是西南地区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它历经500余年完成了从酋邦众多、部族林立到统一。从原始社会形态、奴隶制社会形态到封建制社会形态的转型,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它使西南地区从此彻底纳入中国版图,融入汉文明之中,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及政治文化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地区完成了社会转型,社会转型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国家政治、铁器和移民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又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如何以文化为导向,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牵涉到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系列重要问题。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财富不断涌流。但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不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唯一标志,也不是人类幸福的最终归结…  相似文献   

11.
汉初“无为而治”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杨开新秦始皇是一个富有才略的政治家,他13岁即秦王位,21岁亲政。在李斯、王兹等文武大臣的帮助下,统一了七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00年的纷争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统一...  相似文献   

12.
广州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秀媚 《探求》2000,(3):12-14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文化事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化发展逐步走向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1998年7月,文化部成立了文化产业司,这标志着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管理方式也随着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本文试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它是文化生产者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效益的生产过程。文化产品或服务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性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它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无偿获取能…  相似文献   

13.
曹鉴燎 《探求》2001,(5):27-28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纲领性文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的关键,就是要全面理解、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的精神,充分发挥理论创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积极推进“一 路三区”战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  相似文献   

14.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观结合任何领域的经济活动,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种统一,就形成各种经济实体:微观经济实体(企业)、中观经济实体(部门和区域)和宏观经济实体(社会)。 中观经济作为一个实体,必须具有两重性质:技术性质和经济性质。 从技术性质上说,无论是部门还是区域都有自己独立的生产力系统,也就是中观生产力系统。其中每个部门和地区都可以从事独立的生产和营销活动,互相连结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当然,部门和区域的生产同时也是社会的生产,但在技术上这些活动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完成。这是生产的一般规定性,…  相似文献   

15.
王山 《探求》1998,(Z1)
当今的中国,存在着两大社会现实:一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厂是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面对经济、社会的转型,文化建设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一、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  相似文献   

16.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法国当代社会学的代言人,经历了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目前的长期的理论探究和反复的田野调查,创建了一种反思的象征的形式社会学。他的社会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人类学,并对人做历史人文考察。在早期的著作《阿尔及利亚的社会学》中,他明确地指出,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人”的文化活动及其精神思想的复杂性,对社会发展及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在1992年出版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更进一步强调对于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必然要进入“汽车社会”,入世又加速了这一进程。中国发展汽车业的关键在“私车”而非“公车”。因此,发展高质量的经济微型汽车最有前途。在这方面推进中日经济合作大有可为。此外,还可以在汽车技术培训、建立交通体系和零配件生产方面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8.
从《史记》看西汉中期以前的妇女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育松 《浙江学刊》2000,(4):115-118
作为反映西汉中期以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文献,《史记》为我们了解先秦至汉武帝时期妇女地位的概况和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当时妇女在政治中的地位较高,贞节尚未成为对女性单方面的要求,三从四德也未成为评价女性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春秋中后期至秦汉,随着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对原始遗俗的扫荡和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出现了封建社会强化贞节观念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对妇女的歧视继续加深,夫妻关系逐渐与君臣关系相对应,最终被纳入“三纲”中。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一个具有多重中心作用的经济综合有机体。在商品经济和城市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要发挥城市经济中心的作用,也就是发挥城市经济综合有机体的作用,就要首先发挥流通中心的作用。一、城市是个具有多重中心作用的经济综合有机体城市是历史上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城市集中了各类经济部门和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这些经济部门和工业企业的集中,不仅是城市经济高度发展的源泉,而且也是城市经济综合发展的物质基础。一般说来,现代城市都是一定地域内的商品流通中心、工业生产中心、交通运输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也是科技中  相似文献   

20.
西方社会出现了“第三部门”,也叫“第三域”的 新概念。这是风靡于全球,有别于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营利部门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几百年来,市场机制推动了西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它能否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呢?从欧美发达市场机制国家的社会情况来看,市场机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并不能解决复杂而多种多样的社会问题,常会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生态恶化等问题,特别是会对社会中诸多弱势群体造成诸多困难。 囿于种种原因,政府权力机构也同样不能十分完满解决这些问题。被称为第一部门的政府,它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