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效率与公平是证券市场的两个基本范畴。政府是否应该基于公平的理念干预市场、对投资者提供全面和足够的保护 ,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讨论了理论界对政府干预和监管的不同理论 ,指出对投资者进行有效和平等的保护是一个追求公平理念的政府的份内职责 ,是政府监管的伦理基础。在此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投资者保护的具体内容 ,从反欺诈、反歧视待遇、社会救济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对投资者保护给予了全面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伦理与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伦理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是会计准则存在的依据和评价的标准。会计准则应当以公正为伦理基础,准则的公正性表现为分配正义。然而,由于属于结果公正范畴的分配正义往往难以客观的评价和衡量,准则的公正性只能通过程序公正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从准则制定的价值观、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认定和赔偿(矫正正义)、准则制定程序等三个方面对我国会计准则公正性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经济与伦理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主体自身需要的增强,经济伦理的核心即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主题和丰硕成果体现出经济的道德蕴涵与理性特征,可以预测经济伦理之研究必将出现一个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4.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偿付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颁布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法律制度,但是,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偿付范围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不少缺陷,需要我们借鉴先进市场经济国家的比较成熟的相关制度,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制度创新,对已有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理念下的中国行政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特征.这种"经济人"理念的植入并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基于"经济人"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倾向,其在行政领域的适用,引发了行政人恪守行政伦理的困厄:追求自身利益与代表公共利益的矛盾;对上负责与回应民众的矛盾;为政绩而政绩的"政治作秀".笔者以为,"经济人"理念下的行政伦理建设必须从转变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度伦理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回报机制不健全、中小投资者权利意识淡薄、法执行力较弱等几个方面;监管机构也陷于执法手段有限、稽查执法人员不足、力量薄弱等困境。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一是要加快监管机构转型,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二是要强化市场主体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建立健全信用平台;三是要优化投资回报机制;四是健全投资者适当性机制,加强教育,提高风险意识;五是保障中小投资者行权与维权的便利性。  相似文献   

7.
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经济人"进行反思,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人"的行为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但其伦理缺陷也是明显的.作为现实的人、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人,需要"经济人"的一些特性,但又不能局限于"经济人".健全人格的行为选择需要超越"经济人"达于"现实道德人"."现实道德人"是基于现实条件、从现实出发的道德人,他追求义与利、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实现"经济人"到"现实道德人"的超越,需要从社会层面建构扬善抑恶的利益和精神双重机制,也需要主体实现从急功近利到追求长远利益,从利益追求到自我实现价值取向的双重转化.  相似文献   

8.
法与金融作为20世纪90年代新兴的金融理论前沿,为研究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现有法律体系受到历史法律传统和计划经济法律制度的双重影响,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法律保护的投资者对象和范畴有较大不同,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有独特表现.文章在分析法系起源、法律制度及执法效率对投资者保护的基础上,运用法与金融理论的研究分析方法,结合中国转型经济实际,探析了中国法律传统和制度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国家法律及其实施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权益以及公司治理体制.作者从法律角度来理解公司治理及其发展的诸多问题,从我国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及其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现状来看,我国投资者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但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上都还未能形成高效的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律体系,这一缺陷直接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对此,作者提出成立维护投资者权益专业机构,将其作为诉讼主体来加强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国家法律及其实施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权益以及公司治理体制。作者从法律角度来理解公司治理及其发展的诸多问题 ,从我国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及其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现状来看 ,我国投资者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已经建立起来 ,但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上都还未能形成高效的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律体系 ,这一缺陷直接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对此 ,作者提出成立维护投资者权益专业机构 ,将其作为诉讼主体来加强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新比较经济学提出的"最优制度安排的状态依存性"为理论依据,提出政府管制放松是考察转型经济中投资者保护问题的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视角。以我国近30年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从改革指导思想演进以及由此带来的法律法规和改革措施等相应制度建设两个层面,考察我国投资者保护问题。文章将我国投资者保护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侧重外商投资者保护;侧重国有出资人保护;开始更加关注市场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是在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而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存在用户需求观和投资者保护观两种争论。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投资者,保护投资者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投资者保护问题源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会影响投资者保护水平。投资者保护不仅受到所披露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影响,而且受到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质量的影响。所以,用户需求观难以满足我国现实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的目标应该选择投资者保护观。  相似文献   

13.
董事会独立性、盈余稳健性与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关董事会通过对财务会计过程的影响而发挥治理功能,一直倍受关注。该文考察了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董事会独立性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公司盈余稳健性,一方面延迟了盈余对好消息的反映,有助于保护全体投资者利益,提高市场效率;另一方面加快了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有助于保护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体现市场公平。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的投资者保护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内部控制对投资者保护的两大实现路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一方面,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运行、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督三个层面直接实现对投资者的保护;另一方面,内部控制通过保障会计信息质量,间接实现对投资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股权众筹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其作为一种新型股权融资方式,主要定位于初创型、小微型企业的直接融资。股权众筹不仅给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还有利于激发我国的市场活力。但是股权众筹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也出台了一些规定,但是该规定并不完善,在实践中也经常发生投资者遭受欺诈的现象。因此股权众筹应当以保护投资者为中心,为此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建立适用于我国的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是A股监管层近期提高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系统论构建了实证分析框架,检验结果显示股利政策具有直接定价功能和间接定价功能,即股利支付水平与企业股价显著正相关,同时股利政策还可以提高会计盈余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当企业的代理风险较高时,支付现金股利可以降低代理风险,进而提高市场对企业的估值。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增加股利政策信息披露和股利支付的频率,投资者应该在投资决策时提高对股利信息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7.
类似于物种的演变,财务会计目标的变迁是财务会计环境变化和自身内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会计环境需求和会计内在动力两方面分析了财务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再到投资者保护观的演进路径和动因。针对当前会计信息体系的不足,提出通过完善会计定价功能和会计治理功能来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会计定价功能的完善可以通过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导向、未来导向、原因导向等来实现;会计治理功能则可以通过完善会计报告内容结构和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期货市场中小交易者保护与政府介入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货市场中小交易者是否需要监管方式给予附加的保护,政府监管当局介入中小交易者保护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研究得出通过市场的方式并不能给中小交易者提供足够的保护,交易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只有不完全激励保护中小交易者。政府监管介入应当考虑监管的成本和收益,在交易所激励充分的领域政府监管当局不应当介入,在交易所激励不充分的领域政府应当和交易所共同履行监管职能,通过外部监管改变交易所激励,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19.
转型经济中正式制度的失灵或低效使得媒体监督作为一种法律外替代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监督能够降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公司治理效率。结合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的耦合机理,分析了媒体监督在公司治理中对投资者保护的作用,指出媒体的信息制造功能有利于缓解公司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迫使公司高管改变行为,并通过声誉机制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发挥引导作用。从媒体公信力、公司公共关系努力以及共同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总结了影响媒体监督发挥非正式治理作用的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媒体监督所遇到的困境,并给出了提高我国媒体监督在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中发挥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