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是我国经济建设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要提高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首先需了解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现状.因此,建立一个可靠、可操作、具有系统性的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求职信息,统计分析了信息行业就业的基本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特点,提出信息学科硕士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高校培养和毕业生自身成长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州市6所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探析大学生就业成本与就业状况间的联系。据调查:毕业生求职费用中花销最大的前三项分别是:服装、化妆品等包装费,培训费、考试材料费,应聘的差旅费;就业成本的高低与毕业生能否就业无直接关联;毕业生充电费支出的收益相对较高;超五成毕业生对就业成本无规划意识,收益未达预期。最后从政府、高校及毕业生三个角度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政府需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构筑和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高校需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学生需增强成本意识,减少盲目求职;不断完善自我,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硕士研究生能否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文章通过搜集样本数据,总结分析某大学近几年来三十余个专业敷千名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结合存在于高校内部的与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紧密相关的生师比因素,实证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不同水平下生师比数值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影响程度,力求通过调整改变高校内部可控的生师比,为用人单位培养高质量人才.并最终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水平提高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多强调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需要,教导毕业生调整择业心态,"先就业后择业",对于毕业生找到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却关注较少.这种职业指导理念违背了大学"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命,致使大学生就业后工作稳定性差、工作满足感低、跳槽频繁,造成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为此,高校要树立"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负责"的新理念,不仅要注重毕业生就业率,还要关注学生职业的长远发展,建立"指导理念人性化、指导过程全程化、指导人员专家化、服务流程系统化、职业指导个性化、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职业指导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事关重大。本文就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对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意义、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理工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合肥市211高校和985高校503名理工科硕士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理工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状况及其与群体性质、应对方式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理工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况比较严重,群体性质对就业焦虑影响呈现不同的特点,就业焦虑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和退避对就业焦虑的各要素及焦虑总分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还发现,在就业焦虑方面,存在学院类别和有无找工作经历的差异,而且差异十分显著。文中最后给出若干应对研究生就业焦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再到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逐步过渡;就业指导工作职能逐渐从以计划分配、行政管理、就业安置等工作职能为主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核心的方向转变.通过整理和归纳恢复高考以来相关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分析和总结该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为将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然而许多企业又面临"用工荒",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是造成以上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博弈角度出发,分析了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产生的机制,并从"失信的机会成本"角度出发,分析学校等监管机构对毕业生行为表现的影响,最后引入"重复博弈模型"改善问题。提出对策:一要增加就业竞争的透明度,降低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二要减少毕业生选择"失信就业"的期望得益;三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个人信用账户制度,把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四要完善激励监督机制,提高毕业生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总结了当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一直是政府、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笔者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指标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数值型监测结果——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指数,用来表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1.
试论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就业难目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一系列诚信方面的问题。为此,人才市场应加大自身规范的调节力度,用人单位应完善聘用制度,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谋业素质,全社会应努力构建社会诚信监督体系,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诚信问题,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对上海某高校2009届在校本专科大学毕业班学班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毕业生在就业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存在着断裂与脱节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建立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一体化就业指导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毕业生择业的政策导向。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环境和就业形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国仍采用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概念、统计方式,导致了人们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误区,夸大了就业矛盾,直接影响到社会相关部门正确决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各决策部门应对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新形式进行分析与思考,以获得客观和正确的社会事实真相,作为决策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已由原来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既有社会原因 ,又有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从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高校毕业生人数却迅速增加,因而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我国政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出台了一些直接地和间接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然而,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的力度也不够大。我国政府应当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条例》,将税收优惠政策法律化。同时,政府必须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广州市研究生就业现状的有关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研究生就业具有流向集中与失衡、对现职满意度不高以及普遍存在就业压力过大等问题,其主导原因包括研究生个体、学校与社会等多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相应的配套工作;建立就业信息网,大力拓展就业新途径;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研究生就业市场的区域供求失衡问题,积极改变沿海城市的人才“高消费”问题: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大学生普遍出现了恐慌、焦虑、自卑、自傲、盲目“屈就”等情况。大学生只有客观地把握形势、认清自我,适时调整就业心态,才能成功实现就业突围。  相似文献   

18.
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业生就业率是评价高校办学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就业率只有量没有质的含义已凸显其局限性。因此,建立就业质量的定义和标准,在就业率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就业质量率的概念,其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发展,更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就业焦虑易于滋生、求职战线不断拉长、就业观念相对滞后是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心理。辅导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责任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责任担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疏导员”“观念引导者”和“精准服务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