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族与国家合一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19世纪末民族主义在中国勃兴。清政府以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反对帝国主义;革命党人以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民族主义在新军中传播,在革命党人影响下,新军接受反清反帝的民族主义,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从排满转向反帝。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宗旨。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在新的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应当超越血缘种族,建立一个富有包涵力、整合力、融合力的现代国家体系。在一个国家的大范围内融合凝聚各民族,发展成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在理论上应当合而为一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也应当是合二为一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基础,由此凝炼出共同的民族精神,建设强大的民族国家。这就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延续两千多年的皇权制度被推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关于辛亥革命期间民族问题方面的研究与评价主要集中在对革命派民族主义所起到的作用、辛亥革命时期引发的边疆危机、民族地区开展的辛亥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多民族国家的建构及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其中,分歧难免。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多关注西方因素对中国的影响,而往往对中国传统因素在辛亥革命中起到的作用重视不足。事实上无论是辛亥革命的准备阶段、发生阶段与后辛亥时期,诸如“杀身成仁”、“和为贵”、“正统观”等中国传统因素对辛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论文试将辛亥革命融入中华文明史中,以中国传统因素的视角来解读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是一历史的概念 ,现有的辛亥革命的话语主要源于革命党人关于革命的历史记忆与历史叙述 ,同时又受到了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影响。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晚清最后十几年间 ,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维新运动、社会化趋势与民族主义建国思潮相激荡的产物 ,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又影响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因此 ,研究辛亥革命 ,必须考察辛亥革命话语的形成 ,同时注重研究辛亥革命年间维新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民国初年的国民心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宣传是辛亥革命舆论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辛亥革命发生很深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分歧很大。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一)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宣传起于兴中会时期。但“言论时期同志无多,二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的建构,离不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特别是其中的民族主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表现形式与内涵颇不相同,而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之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创建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变革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的妇女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的参政方式.本文具体分析了辛亥时期妇女参政意识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的具体形态以及所表现出的不同参政方式,并且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意识作了客观的历史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中华民族濒临危亡时期,孙中山揭橥民族主义的战斗旗帜,为反帝救亡,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反帝救亡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一、民族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当时民族主义面临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争取民族平等的双重任务。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基本点是反满还是反帝救亡,这是史学界至今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在近代国共关系中具有特殊的政治象征意义。国共两党曾分别从各自政治理论的角度来诠释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并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寻求理论上的合法性。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中共以辛亥革命的失败来论证反帝反封建的必要性,并把国民党"清党"后的行为视为对辛亥革命事业的背叛;国民党在国共合作初期,也认可了中共对辛亥革命的解释,国共两党由此在反帝反封建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以后,则将"北伐"视作辛亥革命的连续。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从辛亥革命中汲取理论养分,宣扬各自的抗战理念:国民党偏重用辛亥革命的历史来宣扬"抗战建国",突出自己对辛亥精神的继承;中共则以辛亥革命的教训,强调抗战到底、加强统一战线。抗战结束以后,国共两党都力图按照自己的政治学说改造中国,冲突最终变成全面内战。中共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是辛亥精神的继承者,必须继承辛亥革命未竟事业,要将反帝反封建进行到底。由于中共正确把握了辛亥革命的真谛,因此最终完成了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基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学说体系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是为了解决民族独立、主权在民问题,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解决国民生计问题。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归宿,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和创建中华民国的根本出发点。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最重要的是传承三民主义,特别是将民生主义的基本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构建双循环经济新格局意义重大,而中欧服务贸易则会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上,中欧服务贸易能够通过直接效应、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并通过资源转移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H-O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欧服务贸易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产出服务化。分行业而言,中欧服务贸易对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中欧服务贸易能够推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却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无显著正向影响;中欧服务贸易提升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却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无明显正向影响,并显著抑制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基于行业异质性,进一步探究行业特征下中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发现存在研发投入门槛效应与国有化水平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2.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古田会议基本内涵体现一个历史主题、一次重大探索和一种创新精神。即提出了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探索解决了新旧军队转变与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主体的历史主动性与创造性。古田会议精神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和军队建设的诸多思想理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成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靠人才,如何把新生代制造业工人培育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生代技术工人,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之处.具有工匠精神与工匠灵商的新生代技术工人,既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生代技术工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从新生代技术工人学习、企业管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社会风尚引导五方面入手,探索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及工匠灵商的培育机制和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有所滑坡的调查情况 ,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对中国科技振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指出了 2 1世纪初高校重视和提高大学生现代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导产业特征和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根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联效应、比较优势、就业功能和技术密集度等基准建立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然后综合多指标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制造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最终确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为江苏制造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产性服务资源集聚对中国制造业进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机制,以修正Schott相似度模型为切入点,构建了中国省级亚产业层面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新型测度方法。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降低制造业进口技术复杂度,该结论在多维度检验及二者异质性行业层面均稳健成立,该机制有助于降低中国成为全球价值链追随者和被俘获者的概率,破解被国外拥有高技术复杂度产品的跨国公司“卡脖子”困境;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税负及负向外部冲击均不会改变该作用机制; 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中国摆脱“低端锁定”和技术赶超陷阱的重要路径,为制造企业锻造了产业和技术“长板”,降低制造业进口技术复杂度。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抓手。先进制造的"先进性"需要高素质工程人才特别是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予以实现和保证。从中国工程人才实际看,培养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特别需要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能力。针对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学业评价体系以及培养过程等方面存在工匠精神短板问题,面向先进制造的高等工程教育应当调整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纳入人才规格要求;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增加工匠精神课程教学;加强工程实践环节,强化工匠精神的实践养成;创新学业评价体系,建立工匠精神激励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力支撑和服务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我国未来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利用我国2003—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滞后效应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均存在空间相关效应,即某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显著影响周边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其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也显著影响周边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第二,某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对相邻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影响,相邻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对本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影响,但本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对本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两者之间存在门限效应;第三,从控制变量来看,其中交通便利度和政府行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诗词是我国诗词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其诗词中数量最多、意义最大、影响最深的是反映中国现代革命的作品。主要介绍毛泽东诗词中的积极乐观、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并通过对革命精神的学习找到现实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弃权是产生法律效力的不成文规定,本身就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态度,并非消极回避。中国的弃权是经过慎重考虑后的决策,充分尊重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中国在安理会投票中坚持反对霸权、捍卫主权、主张和平等原则。中国对1973号决议投弃权票正体现了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