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道教哲学则是道教文化的核心和思想基础。本文从玄道本体论、形神人体论和类比方法论三个方面 ,论证了道教哲学“寓道于术”的特点 ,指出道教哲学实际上是一种修炼长生之道的实践哲学。这一哲学虽然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神秘色彩 ,但它的重生思想和实践精神却启迪人们去努力探索宇宙和人生的奥秘 ,因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哲学的深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道家思想为依托,将“道———玄———一”三位一体的本体论;“天人合一”、以人为主体的生命整体论;“形神俱炼”的复归论;“阴阳大化”的变化论等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纳入养生修炼理论体系,使道教哲学这种修炼长生之道的实践哲学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要的行为准则,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大岳品鉴:武当山道教建筑鉴赏》一书,从美学角度品鉴武当山道教建筑的文化内蕴.该书主题鲜明,视角新颖,主张玄天上帝信仰是武当山道教建筑的核心与灵魂,能够准确把握具有典型意义的道教建筑组群的审美特质.通过对该书在建筑美学领域的创新价值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道教发展到唐代,由于老庄思想的介入而发生了显著变化──道家哲学成为道教思想支柱;轻方仙道术,重心性双修;道教全民化。唐代道教渗透于唐代文化各方面。本文拟从唐人的文化心理意识、审美情趣和唐代的文学、艺术、民俗、科技诸方面探讨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的道教特征,说明唐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是一位道教信仰者。他自少年时代就亲自参加过道教的养炼实践,入仕后也一直与道教保持着密切联系。李商隐修道属于上清教派,注重“内丹”法,从哲学层面更多地吸收了老、庄的道家思想。李商隐对道教神仙之说也曾有过怀疑并加以批判,道教一定程度上是他追求功业、修身养性的工具及失意时心灵的寄托。然而道教经典及上清教派的“内丹”、存想思神等方术却极大地影响了李商隐超俗的人格、情感、思维与审美,铸就了他魅力独具的诗作。  相似文献   

6.
老庄思想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教与老庄存在着从内容到形式的关系。从始创时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神化,到成熟时对老庄及其思想的扬弃以及再度神化,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老庄道论本来就玄之又玄,因而有被道教神化的可能;老庄哲学具有超然性,它追求永恒至境,因而吻合道教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旨。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没有老庄的道本根论,就不可能有道教思想体系的产生。这应该被看作是道教对老庄思想最大的汲取。因为无论是哲学的还是宗教的理论体系的建立,首先依赖的是其思维方法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道教医学模式是熔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和社会治疗于一炉的综合性、多元化的医学模式。它有二大特征,一是作为一门宗教医学而不排斥世俗医学,把符咒治病术与药物疗法结合起来;二是善于运用信仰疗法和各种自然疗法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道教医学模式的确立有其深厚的宗教哲学基础,道教天人观是其重要的认识论基础,而道教合修众术以长生的修道思想则是它的多元化模式赖以形成的方法论基础。强调理身\治心与医世的统一,这与现代医学发展模式有某种共通之处,因此不乏可资借鉴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道教风水生态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失衡和环境恶化引起对生态环境理念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识到西方技术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后果转而向东方寻求智慧。道教因追求成仙得道、长生不死,重视生命炼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受到关注。道教风水是对道教生态理念的集中体现。道教风水以修炼成仙和传道布教为目的,以环抱有情为其生态伦理观,重视手足完全的身体观和逢凶化吉的转化观,这些漫溢着生态环境理念的思想,有可能对当今生态环境观念的探索提供新线索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与勃兴肇基于以老庄哲学为主体的道教哲学思想和以名山皆仙境的洞天福地思想。在道教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是一种超越具体物象的虚幻之象,神秘而不可言说。但人可以从天中感受“道”。道教“名山大川皆为仙境”的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在隋唐五代时期确立下来,它促使宗教徒走向山林,在登山临水中修炼与悟道。因此,天地山水在道教世界里有着与世俗社会截然不同的宗教意义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教生命哲学以“道”为本源,认为“道生万物”,而人的个体生命与“道”之间是一种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精”、“气”、“神”作为道教生命哲学中的三个重要范畴是联结“道”与人的生命的纽带。通过对“精”、“气”、“神”的阐释,道教得出了人的个体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复的结论,由此提出了珍惜现世生命、“人命最重”的哲学命题。道教由注重珍惜人的生命,逐渐上升到企图通过种种方法来保全生命,进而超越生命,与“道”共存的观念。这种对人类生命无限关爱和永恒呵护的哲学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作用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道家思想是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家哲学一直有“为我”、“贵生”、“全生”的传统 ,注重保养身体、延长生命。这个传统经杨朱、《老子》、《庄子》再到黄老道家发展下来 ,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丰富、精细。这些理论及方法在秦汉时代特别是东汉时期与神仙方术相结合 ,最终在早期道经中演变为长生成仙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2.
道教在哲学思想上基本采用道家思想,道家这一概念一定程度上涵盖道教这一概念.道家看事物有内外景之分,牟宗三关于"现象与物自身"的说法,只是就外景说话,缺少内景部分.道家内外景合二为一便可得到物自身的看法."缘"其实是现象,顺缘观万物不能得到究竟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吸取历史教训和应对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唐高祖、太宗两朝逐渐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为:祖承老子,张扬道教;以儒为主,经国理民;借助佛教,维护统治。三教先后排序,是唐初宗教政策形成过程中激烈论辩的一个议题。佛教文献认为,道士傅奕的上表激化了佛道矛盾,催生了道先佛后的宗教政策。然仔细考察,应该是高祖朝宗教政策的转变诱导了傅奕的论辩,激化了宗教矛盾。  相似文献   

14.
对于道教玄妙而深奥的理论,宋人可能知之甚少,甚或完全无知,但他们却非常熟悉道教的各种外在仪式。随着道士和信奉道教之人大量渗透到民间,普通百姓不仅接触且逐渐接受了道教神秘而诡异的各种道术。在宋代,供奉道教神像的现象并不罕见,人们生老病死的过程似乎都有道教的踪影。在很多宋人心目中,道术有着无比神奇的力量,不仅可以驱鬼治病,还能延年益寿,也可使人与各路神灵直接交流,甚至能消灾纳福等等,几乎无所不能。出于某种功利性的考量,抑或是为了心灵和精神的慰藉,不管出于何种缘由,宋人格外虔诚地举办各种各样的道教仪式,这是宋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宋代民间信仰的直接体现,更是宋人精神生活的重要侧面之一。  相似文献   

15.
道教建筑并非于某个时点上突然出现,而是有着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也绝不是沿着某一路径作线性的衍化。从整个发展历程上把握,道教建筑的衍化呈现出有章可循的脉络特征,大体上说,道教建筑经历了由早期道人们用于修炼的山中石室到汉末五斗米教“领户化民”的教区,又到魏晋“斋戒致诚”之所的靖室,再到南北朝时期“以道化民”“招揽幽逸”的道观和道馆,最后到隋唐国家祭祀及祀神之用的宫观这一衍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中经》形成于汉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中经》对早期道教修炼术的发展影响很大,但因其形成时代不明确而未引起当代道教研究的重视。本文首先考察了《老子中经》与《玉历经》的关系,然后主要从主张元气、自然的哲学思想,崇尚太一、中黄的宗教信仰,重视丹田、太一紫房的修炼方法,所见官制称谓之特征等四个方面考察了《老子中经》的形成时代,确认其为东汉时期的作品,并认为《老子中经》是东汉道书《玉历经》的一个传本。  相似文献   

17.
道教美术主要是指以道教思想观念为核心内容或者为道教文化服务的美术作品。道教关术常常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相胶着,为普通民众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提供精神支持。它往往处于庆典、祭祀的中心地位,见证和参与世俗民众的宗教与信仰生活。它的内容或者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或者是将抽象的道经转化为感性、鲜明的图像,容易为普通民众所接受。道教美术是民间性、世俗性、大众性或草根性的,具有鲜明的“俗”之意蕴。这种“俗”之意蕴的形成是由整个道教发展、传播的特点以及道教美术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唐代道教文学研究在"宗教与文学相互关系"方面成果最为丰硕,在吸收20世纪70年代以来道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仍待加强。唐代首次形成遍布全国的道观网络,多部道经在国家制度的支持下成为全民熟读的典籍。唐代形成了一套融合所有道教传统的科仪经系以及相应的道经位阶体系,这决定了唐代道教文学独特的知识谱系。六朝时期不同经派背景的仙真被整编到唐代道教仙山地理系统之内,仙山地理的相关道教文献是唐代道教文学尚待开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瑶族宗教中常用的挂三台灯、挂七星灯、挂九星灯和挂大罗十二盏灯等几种挂灯仪式,全与道教北斗七星信仰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并受到了道教设灯仪祭拜北斗七星和授箓的影响。其中前两种仪式与道教北斗七星本命星信仰有极大的关联,挂灯经书的部分内容直接抄自道教《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与道教北斗信仰追求现世得道升仙所不同的是,瑶族挂灯主要在于祈求来世成仙。  相似文献   

20.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及"枚卜"等执断人事的宗教迷信活动方式,依稀可见这两种宗教活动相结合的痕迹.道家哲学的"气"植根于南方人望气时滋生和积淀下来的对云气的膜拜心理,是枚卜和望气相糅合的产物.而道家创始人将其改造成为生成万物的先验范畴,赋予它一种神秘的支配性质,也与望气以及云气本身的特点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可以说,它是对云气的宗教态度的哲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