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城市新公民研究现状、城市新公民保障机制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详细介绍了当前我国城市新公民的社会地位、社会交往现状、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以及生活现状,并借鉴国外城市新公民在各项制度保障上的成果,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国城市新公民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制度保障,这些制度包括户籍保障、经济保障、权益保障、体系保障、文化保障等。对我国城市新公民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伯文 《东方论坛》2003,(6):118-124
我国现行的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籍政策 ,将公民权益同户口性质相挂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这种户籍制度的弊端正日益显现 ,亟待加快改革。应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为此 ,要实行公民居住地登记户口 ;逐步实现自由迁徙 ;形成居民户口簿、公民身份证两种证件和常住、暂住两种户口有机构成的管理方式 ;最终确立以《户籍法》为基础、以各地方户籍管理规章相配套的户籍法规体系 ,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公共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人口在城乡之间形成双向流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口迁徙制度进行改革。文章总结了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的成都西部片区在推动人口迁徙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目前城乡人口迁徙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推进城乡人口迁徙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制度上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带着财产权落户;明确新村民可享受和获得的各项权利;加强城乡一体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打破从居住证到户籍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推进基于常住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已难以适应新环境。尽管多年来户籍改革一直在进行,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等级身份、劳动力资源浪费、人户分离及一人多户等,这根源于我国以“城市中心主义”为发展理念。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要加紧完善户籍立法,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动户籍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以推进我国新一轮的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以城乡户籍统一为目标的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20多年,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是存在诸多与改革不适应的制度性因素。从医疗与养老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计划生育制度、兵役制度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城乡户籍统一改革的不适因素,给出相应的完善与调适政策,同时提出户籍制度改革自身的调适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或主线,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战略。农民工市民化包括了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合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时序环节,而且每一环节的推进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支持。由于特殊的二元制度使然,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缺失与制度不当同时并存,阻碍了市民化的进行。只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逻辑起点,进行农民工市民化的土地退出制度、户籍进入制度、社会保障融合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从统筹城乡规划、户籍一体化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城乡生产要素配置、加大对弱质农业的直接扶持5个方面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热点问题。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一改单项改革的传统做法,开展涵盖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综合性改革和体制机制系统建设。在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创新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等5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运动发展到今天,公民的自由迁徙已经形成一种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度的自由居住和自由就业机制,户籍改革的核心也转向了地方福利给付的平等化问题。由于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使得户籍改革的路径选择必然具有独特性。当前,地方政府推行的渐进性改革———"居住证制度",它不但具有必然性和正当性,而且还为其它制度的协调改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9.
就我国死刑案件审判特殊程序运作状况,对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警察,律师,普通社会公众,服刑人员等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所有调查对象对死刑案件第二审程序规定运作状况的认识;法律职业群体对死刑案件审判程序运作状况的认识;服刑人员和普通公民对死刑案件审判中当事人权利保障问题的认识。根据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由于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犯罪态势的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有修改的必要。为了进一步保证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规定得到更好地执行和遵守,提出了如下改革建议:扩大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扩大人民监督员和特约检察员对刑事案件审理过程的程序性监督;引入沉默权制度;在审判委员会中,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河南省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适龄人口受教育比例、推动城乡师资流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城乡学校硬件设施不均、师资不均、趋城、择校、大班额等问题,这是由于成才观念单一、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反差巨大、户籍和住房制度改革、学校数与生源数发展不均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改变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状况,必须科学布局,对城乡学校均衡投入,促进学校硬件设施统一化、标准化;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确保师资流动均衡;以高中阶段的均衡发展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就业的直接诱因是在城市劳动的边际收益高于在农村劳动的边际收益,农业剩余劳动力并没有完成从农村向城市的永久性搬迁,而是呈"两栖式"候鸟型,这是由于永久性迁移行为受到多种成本与制度因素的制约。文章对农村居民迁移城市的条件进行了讨论,认为政府在促进农村居民向城市永久性转移方面应注重制度建设与政策引导,提出了建立移民区,改革户口制度,建立全社会性的最低生活保障,对移民进行教育培训,对城市原有居民进行相容性和适应性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由户籍制度衍生的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质就是“国民待遇”非均等化,这使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获得平等的国民待遇,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对此,应坚持以迁徙自由化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户籍制度的环境,使其进一步法制化,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近二十八年的改革开放,农村人口虽然可以自由进城务工经商,表明户籍制度的影响正在削弱,但是通过对职业流动、就业的制度路径和就业非正规化的研究表明,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城市就业制度仍然在阻碍着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阻碍着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合.这不仅对农村流动人口是不合理、不公平的,而且也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介绍"大包干"是小岗村农民在生存环境胁迫下的首创基础上,阐述了中共十一届三全会审时度势,把农民的首创上升为农村改革的方向;在介绍城市国有土地改革成功的基础上,论述了冲破农村建设用地改革盲点,显化和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沉睡资产的必要性。据此,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解读,认为深化农地经营制度改革切忌急于求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原则,走综合改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产物,是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形态。由于历史环境和体制机制等原因,城中村往往管理无序,布局混乱,究其根源则是社区公共服务不到位,没有填补从农村到城市公共需求的空白。当前,我国城中村的公共服务改造和发展,在政府职能、组织建设、服务体系、物质基础、人员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新泰市为样本,对其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公共服务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图破解城中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结构: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迟滞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试图从制度性层面和关系性层面对我国城乡结构做出一些新的解读和分析。作者认为,我国城乡结构不只是城市与乡村的区域或空间关系,而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身份性二元社会地位体系,它体现的是城乡居民在基本权利、社会地位、资源享受上的不平等和不合理。如果不改变这样的城乡结构,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会遭遇挑战。当前我国城乡严重失衡、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似乎成为社会痼疾,症结就在于存在这样的城乡结构。改变城乡结构作为社会结构的属性,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于国家来说,最关键、最首要的任务是推进新一轮的城乡体制综合性改革。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必须贯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家意志。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域来看,虽然"三权分置"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盘活土地经营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土地权属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更加复杂化,也不能有效地推进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从历史正义和社会公平角度来看,农村土地的根本性质在于保障农民的居住权和生存权,那么在中央政府主导下的"两权置换"的改革方案或许是更佳的选择,即可以使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置换社会保障权,用农村宅基地所属权益置换城市里的住宅权。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起有序的土地退出机制,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而且能够支持未来实现地租收益全民共享,真正促成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战略决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改变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城市乡村二元社会结构,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上看,城乡关系与地方行政体制尤其是县制改革有紧密关联。传统“郡县制”体制下城乡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近代随着城乡的突变式分离,地方行政体制亦频繁变动。改革开放后,旨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市管县体制在现实中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为打破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不少地方试行了省管县的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省管县已成为统筹城乡的重要改革方向。而要搞好省管县的改革,必须平衡和规范市、县公共权力的行使边界,合理界定其权责界限。同时,省管县改革要做大做实县作为一级独立政权所必需的政治、行政、财政等各项权能,赋予其相应的治理资源特别是行政权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着力化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并由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体制改革。但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呈扩大的趋势。究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没有根本上改变,城乡差别的制度与体制基础依然存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因此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上升到化解“三农”难题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