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丽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9-22
中美之间能源的博弈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这场发生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背景下的两个意识形态、文化生态、历史传统、政治诉求都有巨大差异的大国之间的能源博弈,需要一种跳出一事一时的是非得失来考察两国各自谋求的最佳利益区间并以此确定自身的竞争战略的大视野。本文试图运用博弈论中的一些形象模型来反观中美之间博弈的性质、博弈困境、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3.
刘舸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4):15-20
台湾问题是美国霸权与中国和平崛起之间结构性矛盾的焦点。台湾问题演绎着中美战略博弈。中美战略实力对比与中美各自与台湾关系是制约台湾问题未来演变的两个战略关键,其中争取战略实力对比优势则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焦点。两岸关系"不统不独"状况只是阶段性平衡,它酝酿着中美战略博弈高潮。 相似文献
4.
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分析中美两国纺织品的长期贸易关系,从合作博弈理论、两国贸易现实状况两个层面,阐述两国只有实行合作、推动两国纺织品贸易从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化,实现有效率的合作均衡,实现纺织品贸易博弈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章毅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64-170
新中国之加入联合国,既是中国政府坚持斗争、反霸权、反"两个中国"图谋的成果,也是当时操控着联合国的美国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调整其全球战略的结果。这样的大是大非背景也预示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还需要双方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的博士后制度在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博士后制度在管理体制、招收方式、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异同,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其好的做法,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博士后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8.
赵葆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58-63
500年来大国角力背后的经济变迁,构成大国兴衰的必然性。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沦落,战后60年美国体系走向终结。国际体系进入中美均势时代,战略优势不断向中国倾斜。美国应顺应权力交替的大趋势,实现真正的战略收缩,避免大国权力对抗。 相似文献
9.
博弈一般分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有的博弈在一种情况下是零和博弈,在另一种情况下就成了非零和博弈,这一切都取决于博弈的过程。目前,中美朝三方的的博弈正类似于这种博弈关系。中美朝二方博弈正朝着有利于和平的非零和博弈方向发展。东北亚三方的博弈还没有结束,在对弈的过程中还会波澜起伏,何时会有结果也很难预料。但是,有利于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博弈结果应该是妥协与合作,这符合博弈三方的利益,符和东北亚各国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最能凸显财富效应的牛市和熊市期间的数据为样本,对中美两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和各自主要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美国股市虽然在相对规模、公司业绩、投资者行为、股利政策等方面远远优于中国股市,但是其财富效应只比中国股市略强,且自身统计性质不够显著。其原因是股票市场特有的波动性增强了投资者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削弱了股市财富效应。最后分析了关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问题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康乐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4):48-52
文化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不可忽视的因素和动力。大学社会责任的确立与履行,不应疏远文化,反而更应该融入其中。从文化视角来理解中美两国大学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的差异,并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两个层面和多种维度对中关两国大学的社会责任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这将有助于我国大学在未来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重视“文化的力量”,当这种促进大学社会责任的新文化能够真正贯穿于大学的政策、制度、理念乃至组织上下的时候,大学的社会责任才会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1991年各国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纷争.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曲折生效历程,都注定了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仍旧是一场以全球气候为焦点的各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的博弈。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从这场博弈一开始就处于全球的聚光灯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9年的纷争、沉淀之路让中美的国家形象逐渐趋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说起中美两国的教育,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确实,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差异之处颇多。但最根本的差异还是体现在教育观、知识观上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睡熊醒来,大牛背后中国经济有怎样的发展脉络与力量?百家争鸣中,杨帆先生颇具个性的观点以及泼辣淋漓的风格使其在诸多经济学家中格外引人瞩目。本期特选编其部分言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博弈论为理论依据,对中美两国的不同贸易政策所产生的收益进行量化评估,以此为依据建立中美贸易政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可知:在中美贸易政策博弈中,对美国而言,收益最大的情况是美国对中国单方面发起贸易战,但是中国保持全面克制,不采用对抗策略;对中国而言,最大收益的情况是中美之间没有贸易战,但如果在被迫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时,采用理智的对抗策略才会使收益最大化;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总是趋向于紧张的方向发展是此模型的博弈困境。中国如果想走出博弈困境,将战略压力转化为战略机遇,应有自己的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从短期来看,其占优策略是非对称性的对抗策略。从长期来看,中国应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在稳定出口的前提下,转向内需驱动和科技创新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丁蓝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1,(5):36-37
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所谓新形势,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中国正是这种“新形势”下的一颗耀眼新星。 相似文献
17.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中美贸易摩擦演变为对华科技、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 脱钩”,拜登上台后基本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此次美国对华“脱钩” 与以往小范围经贸摩擦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对华政策转向、大国地位周期性变化、反全球化运动及民粹运动兴起和防范中国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在美国对华“脱钩” 根本原因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双方博弈的初始条件与以往有很大区别,有必要基于新的背景和现实条件科学动态地判断中美经贸摩擦走向和中国的最优应对策略。本文试图在双层博弈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上述问题。在信息不完全假设下,建立一个双层动态博弈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分析框架,判断中美博弈的可能走向;以及在动态博弈环境中,中国在中短期和长期内的不同应对策略。中短期内,美国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权利的目标价值不会变化,中国需在精准回击的同时,减少对美国市场和技术的依赖,进一步打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国家竞争力,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长期来看,当美国自身经济受到“ 脱钩” 的影响时,美国国内反对“脱钩”声音壮大,美国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权利的目标价值变化,中方需根据美国“脱钩”政策变化实时调整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美中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美国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要求中国扩大进口,否则将对中国产品普遍征收27.5%的进口关税。显然,目前基于竞争性秩序的自由贸易政策造成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和270万人的失业,是行不通的。如果美国选择贸易保护主义或是扩张性的战略贸易政策,无疑又会对中国造成损害。基于结构性增长理论的结构贸易政策提供了一个基于中美合作的非零和博弈的贸易政策,是共赢的、最完美的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有这么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美国建国之初,一位法国贵族取笑一位美国人说:"你们美国人没事喜欢吹自己的先辈,可只能说到爸爸,一数爷爷,哈,不是美国人。"这位美国人立即反唇相讥,"你们法国人,也喜欢吹嘘自己的先辈,可惜,常常连自己的爸爸是谁都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个笑话:美国建国之初,一位法国贵族取笑一位美国人说:“你们美国人没事喜欢吹自己的先辈,可只能说到爸爸,一数爷爷,哈,不是美国人。”美国人立即反唇相讥:“你们法国人,也喜欢吹嘘自己的先辈,可惜,常常连自己的爸爸是谁都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