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真的会“崩溃”吗?主持人:前一段时间,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颇为“关注”,一位名叫罗斯基的美国教授发表了《中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发生了什么》一文,对中国GDP 统计数字产生了怀疑,而后有一个华裔的美国人章家敦出了一本书叫《中国即将崩溃》,他预测说,在未来5年内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援助非洲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美国是援助非洲最多的发达国家之一。比较两国的对非援助形式、阶段性特征及本质,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南北援助和南南援助的区别,而且也可以为中国援外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有个被人们听烦了的老“故事”,说的是中国的老太太和美国的老太太在天堂门口相遇了,美国老太太说,我总可以放心了,因为昨天我终于还完了买房子的贷款;中国老太太说,我也终于可以放心了,因为我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无论故事是否杜撰,它起码表明了一个道理:消费观念的巨大差异。说得再直白些,就是你得会花钱为自己安排好生活。改革开放,在为我国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的同时,时尚的消费思想也不断地冲击着我们那旧有的、传统的消费观念。动辄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的房子也一下子真的成了百姓们的消费品,让人捉摸不透。成片成片的商品房总能很快…  相似文献   

4.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要思考和回答一个基本问题:我们来这个世界干什么?特别是当我们懂事开始,我们就一直不会停止对生命价值的思索。首要的问题,我们要自己具备养活自己的能力!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是身体健全的人。上帝给了我们可以思考的头,可以劳作的手,可以站立的腿,上帝还给了我们一颗可以感恩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养活自己。所以在街头遇见乞讨者,如果是四肢健全者,我是不会作任何施舍的(对残疾人则应当另当别论)。于  相似文献   

5.
最好的方法     
《领导文萃》2006,(4):145-145
一位美国教授招了四个研究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教授出了一道题:一只杯子里有非常贵重的液体,但杯壁上出现了一个漏洞,请问用什么办法使液体不流出来?俄罗斯学生说用激光枪进行焊补;中国学生说可以利用吸引力的原理发明一种吸嘴,吸上去很牢靠;日本学生说只要把杯子斜放一下,液体就不会流出来;美国学生说,我没有去想办法,但我愿出50美金购买他们的点子。美国学生看似没办法,但实际上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这位美国同学的做法,不由得让人想起比尔·盖茨的一番话来:“在公司里,编软件自己编不过微软的高手,经营比不过公司里…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外都有一种说法:认为斯大林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劝说毛泽东与蒋介石划江而治,建立“南北朝”。在国内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依据:其一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曾说过:仗打起来,斯大林“对我们半信半疑”。有人认为,此即指斯大林反对我军打过长江。其二是王方名在《人民日报》著文回忆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直到1949年,我们眼看要过长江的时候,还有阻止,据说千万不能过长江,过了就会引起美国出兵。”其三是中国原驻苏联大使刘晓在《出使苏联八年》一书中写道,1955年1月周  相似文献   

7.
吐槽     
《经营管理者》2014,(7):4-4
重庆读者李行:上期“深阅读”栏目中《中国企业“探路”非洲》配图有些不清晰,颜色看着显旧,还有点压图了。成都读者汪简:我自己也是经营白酒的零售商,上期“锵锵三人行”中关于白酒如何营销创新的文章让我很有启发,就是文章有点稍短,没看过瘾。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家最困惑的有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解决了,中国整个企业的发展就基本理顺了。第一个问题,是企业的扩张和产业定位问题。“十五大”以后,人们谈论最多的问题是低成本扩张、收购和兼并。这个思路非常对,但是我们可以这么说,收购和兼并既是机会,又是陷阱。做得好是机会,做得不好就是陷阱。我们中国这几年那么多的企业在发展,有很多企业上得很快,按我的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  相似文献   

9.
畅征  张星萍 《领导科学》2006,(22):50-52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即1991年9月写了一本书:《抓住时机——美国在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上面临的挑战》。尼克松认为,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使美国“有一种历史性的机会来改变世界”。所谓“改变世界”,就是要全球美国化。用尼克松的话说,是要“按照我们的形象重新塑造世界”,要“铸造第二个美国世纪”。他强调说:“我们的决定性时刻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抓住时机。”但从现实来看,美国并没有如尼克松所设想的那样“抓住时机”,独霸天下:欧盟的不断壮大、俄罗斯的复兴、中国的快速发展,彻底粉碎了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美梦…  相似文献   

10.
大国崛起     
宋萧 《经营管理者》2007,(11):38-42
有人说,中国人的大国梦是在现实的发展中一步步演变的: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我们的理想是摆脱西方的干预;日本侵华后,目标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国后我们曾有过一段理想主义的时期。现在中国的大国梦,则像北大牛军教授在发表于《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说的,是以美国为参照,即希望和美国一样成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1.
"一所民办学校的政治课上,老师教育要尊重农民,因为是农民辛苦耕作,才生产出粮食养活了我们.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爸爸说,是我们学生养活了老师'.老师一时语塞,竟说不出话来.这让教师十分郁闷,因为大家都知道,民办学校是以学生的学费为唯一资金来源的,学生说的也是事实."这是笔者在阅读今年第6期<教师博览>杂志里的<德育是平的>一文中让教师困惑、难堪、尴尬的四个事例中的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在美国旧金山出席他的英文著作《美国金融危机:分析和启示》发行活动时表示,唯有投资教育才能保证中国的未来。成思危表示,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有两种理论,一是“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早晚都要崩溃。二是“捧中国论”,夸大中国的发展成果。“二者部不客观全面。中国实际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有很长路要走。”成思危说。  相似文献   

13.
沃尔玛——一个享誉全球的名字,一个缔造奇迹的神话!2002年,它力挫微软,登上了《财富》500强的龙头宝座,让我们不禁感叹:“一个卖廉价衬衫和鱼竿的摊贩怎么会成为美国最有实力的公司呢?”于是,翻开沃尔玛的成长史,细细研究,却惊讶地发现,它的成功并无任何玄机奥秘,相反,其经营理念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就已被提出。可以说,沃尔玛是成功史就是一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浓缩史。正是一代又一代的沃尔玛人对这套思想体系的灵活运用和持之以恒铸就了今天的服务业巨星!  相似文献   

14.
综观1998年中国书市,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种风格的文学艺术,各种观点的经济政治书籍,都蜂拥而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在这片风起云涌的天地里,有一股"黑旋风"特别令人耳目一新,这就是那些封面以黑色为主调、内容以沉思中国历史反映中国现状和期盼中国未来为主题的书籍。比如:《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百姓话题—当代顺口溜》、《政治中国》、《当说则说—曹思源演讲录》、《铁屋中的呐喊》、《审判总统》等。  相似文献   

15.
罗援 《领导文萃》2012,(21):47-48
我们都说南海处于"多事之秋",那么"南中国海之冬"这股寒流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还是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目前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美国是为了凸显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非针对中国。二是认为美国就是为了包围中国、制衡中国。我个人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论美国是否有能力包围中国,其意图肯定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缺水将动摇世界粮食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者按: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在《世界观察》杂志(WorldWatch)发表的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事隔四年,布朗又撰文认为,在今后的几十年中,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迅速的城市化,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将急剧增加,从而挤占农业用水,最终影响中国的粮食生产,其结果仍然是中国的巨大粮食缺口及其由于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强大购买力将使中国买断世界所有粮食出口,而其它贫穷而缺粮的第三世界国家的生存将受到威胁,从而动摇世界安全。本刊转发此文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作者…  相似文献   

17.
“这轮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国的经济已到底部了,但不要以为就会反弹,美国仍然要在底部盘整许久,什么时候能出来?这仍然是未知数。不过,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现在先不要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未来,要先找到自己企业的潜力。”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表示。这位前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代表最近发现,自己投资农业,或许可以避开经济周期对工业实体经济的影响。不过我们还是发现,  相似文献   

18.
<正> 创业是一个充满成就感、诱惑力的词语,但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美国创业协会设计出了一份试卷,可以令你在作出决策前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在急需作出决策的时候,你是否在想“再让我考虑一下吧”? 2.你是否为自己的优柔寡断找借口说:“是得慎重考虑,怎能轻易下结论呢”? 3.你是否为避免冒犯某个或某几个有相当实力的客房而有意回避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甚至表现得曲意奉承呢?  相似文献   

19.
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转变思维来实现增长中国CEO年会在中国企业界有很好的影响力,办出了《经理人》自己的特色,成为中国企业界的盛会。我曾参加过2009年第三届中国CEO年会,那年正赶上从美国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那次探讨的是中国式机会,讨论企业如何主动进行自我变革。  相似文献   

20.
《基业长青》的作者J.柯林斯和J.波勒斯在他们所作的“序”中一开头就说:“我们相信:世界上每一位CEO、经理人和企业家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每一位公司董事、顾问、投资人、新闻记者、商学院学生 ,每一个对世界最成功企业的出众特质有兴趣的人 ,也都应该阅读这本书。”确实 ,《基业长青》成为畅销书 ,在美国是如此 ,在中国也一样。中信出版社2002年5月出的第一版 ,到同年的11月已是第三次印刷了。其奥秘在哪里 ?在《基业长青》于1994年3月最初出版后7年 ,J.柯林斯又在2001年3月出版了他的力作《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2年10月翻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