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女性情爱问题,是关涉到女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女性情爱问题所提出的根本观点体现出他们对女性的自身主体权利和精神价值的高度关注,他们的情爱观对于现今的女性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母爱主题的书写从“五四”开始真正起步,“五四”女作家们对母亲的依恋,使其在叙事中采用仰视视角, 而将母亲推上了神坛。三、四十年代,女作家们开始以平视的视角书写母爱主题,母亲逐步从神坛上走下来。新时 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强化了“审母意识”,母亲彻底回复到了世俗化的真实世界中,充分展示了母爱的丰富性与复杂 性。  相似文献   

3.
萧红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与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作家相比,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没有局限于知识女性的狭窄视野,避免陷入女性文学的精英主义误区,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悲剧;第二,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描绘普通女性生存真相并对她们寄寓着深切悲悯,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第三,拓展、丰富、深化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提高了其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4.
陕西的女性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20世纪以来,陕西女性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延安时期以丁玲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创作是陕西女性文学的辉煌。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陕西的女性作家曾出不穷,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突出的创作成就,这其中,更有60、70年代出生的一批青年女作家创作势头强劲,展现出不凡的艺术功力。但是,陕西女性文学的声音还比较微弱,陕西女性作家无论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还是所形成的文学影响力与陕西男性作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陕西女性文学要获得更大成就,就要强化女性意识,更新创作观念,在题材上扬长避短,在艺术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误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一直仅限于在知识圈子游走、实验,它是不是影响全社会现代“公民”身份的养成,特别是女性—公民身份的养成,圈内圈外并无理性自觉。而女性文学以审美“现代性”方式使人类平等意识施之于一切层面的人,这种文化使命要求女性文学决不仅仅是文学存在,其创作主体必须克服自身的精英主义以求得向往文化完形的全民社会认同。从前女性的非人处境,导致女性文学者一开始就倾向于提倡“女性—人”价值目标,而“女性—人”直指哲学的层面,侧重其形而上的意义;“女性—公民”旨归则规定了具体的运作方向,更强调实践和行动。因而中国女性文学在20世纪初步呈现“女性—人”雏型之后,21世纪,还需朝着明确的“女性—公民文学”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6.
老舍与茅盾都在自己的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描写了男女之间的情爱。他们的描写各具特色 ,异彩纷呈。比较而言 ,老舍笔下的恋爱、婚姻模式倾向于传统 ,茅盾笔下的情爱描写则富有更多的浪漫色彩和时代气息。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属的文化类型不同 ,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各异 ,而且两人在继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同时又各有其艺术独创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哲学意义上永恒的探索与追寻是中国女性文学现代衍进的典型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婉约词中对女性及情爱的刻画,反映了当时商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对文人及创作的影响,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人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争书写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核心内容。这种书写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以丁玲、草明等人为代表的充满民族国家意识的战争书写;以陈敬容、萧红等人为代表的注重对现实的沉思默想的战争书写;以张爱玲、苏青等人为代表的关注日常生活的战争书写。三种形态的女性战争书写各有其主要特征和意义,之所以出现这三种书写形态的原因在于:战争对社会生活的重新整合及战争对男女性别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70年代”文坛,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境遇,文艺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同情与怜悯、人道与人性、情爱与性爱、欲望与行动等人所固有的七情六欲受到了激进政治理性愈演愈烈的拒绝与批判,以工农兵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当代文学,在情爱表达与人性叙事中,有一个逐渐把情爱政治化、纯洁化,直至彻底横扫的过程,鲜活丰富、多彩多姿、极具私密性的男女之爱,被主流话语规约为“革命+恋爱”或“奖章+爱情”的叙事模式。作为“人学”的文学,被导入了寡情、绝情、无欲、无性的怪圈而难以突围。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这片古旧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土壤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五四启蒙理性的影子,又可以看到崭新的都市所承载的前卫现代的性伦理观念的身影,同时随着革命文学逐渐火爆,还不时有革命理性的身影在文本中闪现。从五四时期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到海派作家对爱情的解构,到革命文学中作家对"灵与肉"的弃绝,再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部分作家性的放纵,对爱情的冷落来看,我国文学领域中的灵与肉的张力关系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历史的反思和性别意识的觉醒等社会心理、性别意识的层面上,系统地剖析孟悦与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一书,作者赋予陈旧文本以新的哲学思考,动摇了以往对女权的历史意识、男权的价值标准等问题的认识。同时在历史的大背景上建立了女性文学的历史框架,界定了女性文学的历史观和现代观,体现了对父权制统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的解构力。  相似文献   

13.
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爱情题材作品的异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爱情题材作品存在三大差异,主要体现在数量、内容和表述方式、地位,其原因是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析了包括《恰特莱夫人的情人》在内的20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4部长篇小说,结合作家对“性”和“爱”的论述,认为劳伦斯小说中的性爱描写的本意,是作家认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以男女性关系最为重要,并对它进行多角度探讨,对国内学术界劳伦斯研究的一些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她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她所在的社会没有给她提供实现爱情理想的土壤,她所爱的人也没有成为她实现爱情理想的翅膀,她所追求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使她选择了以死来完成自己对爱的付出,美被毁灭了,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爱欲书写”是当代女性写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它的凸现象征着人性的回归 ,女性个性的解放。当代女性爱欲书写经历了举步维艰的初始阶段 ,战胜自我的“一个人的战争”阶段 ,战胜“世界”的“颠覆爱欲”阶段 ,最后到达了爱欲的“疯狂体验”阶段 ,使得“爱欲书写”走向了其负面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分期之我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学史分期应以文学自身的演化状况为依据 ,不必与历史分期强求一致。 2 0世纪中国文学虽有曲折 ,“现代性”(“人的觉醒”、“文的觉醒”)仍是其根本标志。“五四”新文学的主流肯定文学的“独立价值” ,本着作家“内心要求”行事 ,并不接受“工具”论。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后来的许多作家。 90年代文学大体上仍在“五四”设下的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8.
对金庸小说中众多美女围绕一个男性英雄的爱情模式,研究者多持批评态度。本文认为,金庸小说的这一模式乃是由其进步的女性崇拜情结决定的。这一模式使女性情怀、女性之美在金庸小说中成了与英雄胸襟、英雄侠义并驾齐驱的一个看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一位对女性心理有着深刻洞察的作家,她在小说《色·戒》中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也体现了她的独到眼光,但也引起了研究者对《色·戒》主题的诸多理解。论文从虐恋的角度,分析《色·戒》的主题是女性因"爱"而受"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