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陕西师大、四川省社科院等11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社会认识论”讨论会,四月中旬在四川乐山市召开。“社会认识论”作为一项课题,在国内还是近年来刚开始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陕西师大副教授欧阳康率先在这方面作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不少学者认为这一研究是颇有成效的,比苏联曾经有过的同类研究迈进了一大步。为了严格确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等11个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首届全国“社会认识论”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4月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与会代表对建立“社会认识论”这门新学科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认识论”的体系、性质、地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发展”概念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导师孟宪忠“社会发展”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使用最频繁术语之一。特别是今年3月6日~12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社会发展首脑会议,更促进了社会发展意识在全球的普及.人们日益关注社会发展问题。尽管人...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阶级论”提出的原因,“阶级论”推行与绝对化,导致我国灾难性的后果。文章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转折:它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它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提倡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到以全体人类活动为主体的转变。文章最后一部分论证了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物质极大丰富,并将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人是目的的时候,才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5.
<正> 自我认识是认识深化的标志,“哲学认识”问题的提出是哲学自我认识深化的必然要求。 科学认识论的创立与发展启发了我们。在哲学理论中,应该有专门的“哲学认识”论,哲学认识论的对象就是哲学认识。 现行哲学教科书体系把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哲学与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哲学分作两处讲,使哲学的性质模糊不清,而哲学认识问题的提出为这种分割现象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论梁漱溟的“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梁漱溟的“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朱汉国“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是梁漱溟关于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认识。梁氏的这一论点,自三十年代提出之后,一直成为他观察和思考中国社会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也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至今仍是海内外一些学者津津乐道的议...  相似文献   

7.
任何认识都是社会性的认识或社会化了的认识。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虽然有其固有的内在逻辑,但它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因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2页)。考察认识的社会演化,总结人类认识的历史,把握人类认识的现状,从而说明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趋同论”的逻辑基本点“社会趋同论”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一种思潮,是我国近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中较为时髦的理论。它以“技术决定论”作为解释社会变异的理论基础,把经济计划与商品经济作为融合渠道,并以劳资“收入均等化”为佐证,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社会趋同论”基本逻辑的出发点是:随着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浪潮的运行,两种并存相悖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深刻的原创性思想:“整体性观察基本矛盾”来“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果必然性理论和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首次以“引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论”,揭示了引领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深层关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发展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构建”方略;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是运用历史规律的自觉行为,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说明了人类社会规律的实现是主体实践自觉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与实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定义王一多,孟昭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公平”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普遍关注。应怎样理解和认识“社会公平”,如何在社会伦理关系、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等方面确立公平原则,对于当前我国政治体制、经...  相似文献   

11.
由乐山市社联和四川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经本次会议决定更名为“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学会”)联合发起的《“三个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对资本主义再认识、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再认识)理论讨论会》,最近在乐山市举行。讨论会首先由洪韵珊、周思源、刘积高和都淦等同志分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本质上是人类社会总体自我认识的实现形式。人类社会作为有机体之所以具有特殊的自组织功能,正在于它具有特殊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机制。社会的自觉性和目的性运动是通过社会成员的自觉努力而实现的,社会认识活动和社会历史运动的内在交织是社会认识的“怪圈”之一,对社会认识进化与社会进步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在“自然历史过程”、“自主创造过程”和“自我意识过程”这三者的统一中理解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演化,深化唯物史观的研究。一、社会进步对社会认识进化的促进作用社会进步对社会认识进化的作用表现在三…  相似文献   

13.
东方社会问题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理论方法出发,19世纪50年代对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考察,揭示了东方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中,将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系,实现“资本主义化”。马克思晚年,通过人类学笔记和俄国社会农村公社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跨越论”设想,为处于资本主义殖民化的东方社会指出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化是“跨越论”的基础,“跨越论”又是东方社会资本主义殖民化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对亚洲民族主义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了第三世界落后国家“中间道路”的先河;苏加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他们的相同之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象中国、印度尼西亚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进行“社会革命”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巩固和发展它,用什么方式推动它不断前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究竟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经历了一个极为曲折的探索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这就是:从本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的“和谐动力论”(或“一致动力论”),到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矛盾动力论”,再到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动力论”。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信息化、社会化高度发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从事创造性劳动”和“能推进社会进步”已构成现时代人才的两大显著特征。与此相适应,人才的个体认识能否在迅猛变化的时代中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能否求得人才价值的自我实现?本文试图对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国华 《天府新论》2013,(2):111-115
从农村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两个层面对农村中存在的“读书无用论”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无论从农村中小学生视角来看,还是从农村家长视角来看,“读书无用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并没有在农村出现,但也存在“读书无用论”的社会倾向值得我们重视.形成农村中小学生“读书无用论”现象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学习成绩、亲子关系、学校情绪适应、学习环境适应、行为习惯适应,等等;影响家长“读书无用论”观念形成的因素有孩子的年级、教育压力感、教育困难程度、学习成绩、文凭重要性的认识,等等.因此,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江户锁国论”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户锁国论”在日本史学界流传已久 ,然而这种表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江户幕府“锁国”的目标仅仅在于铲除危害其统治的天主教信仰。关于德川幕府的禁书政策是“锁国体制”下全面抵制西洋文化的重要一环的说法也是一种误解。历史事实是 ,在江户时代 ,除与天主教有关的汉译西书 4 8种之外 ,有关西方的书籍大量流入日本 ,从而促发了日本人学习西方近代科学和社会思想的兰学运动。江户时代 ,除抵制天主教之外 ,不但没有割断与世界的联系 ,而且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近代文化。“江户锁国论”的传统认识影响了人们对江户时代整体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再论“社会政策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语境下讨论“社会政策时代”这一术语,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社会政策时代”既不表现为社会政策的密集出现,也不表现为社会政策模式的稳定化.从历史维度和类型学维度的二维分析方法来考察,我国当前的社会政策时代来临的真正标志表现为两点:从历史维度看,社会政策从公共政策的从属地位走向公共政策的中心地位;在类型学维度上,一种新型的、与经济政策协调发展的、具有投资效应的积极社会政策开始兴起.社会政策时代也给研究者和决策者提出了新的任务:社会政策研究应该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主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问题的讨论;社会政策的建设应更强调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政策制定者需要将发展理念融入到社会政策建设中.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这是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的一句名言。没有科学方法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科学的产生,没有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方法论日新月异,继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之后,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又被人们称作“新三论”。“新三论”给人们增添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崭新方法,它不仅对自然科学,而且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方法论作用。用它所提供的新的方法来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既有助于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在坚持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