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山羊家有一台血压计,长颈鹿跑去一量,不得了,比别人的血压高两倍还不止!长颈鹿急得吃不下,睡不稳。他蹒(pán)跚(shān)地在草地上走着,觉得天空变得那么暗,花儿失去了香味,喝口泉水吧,也苦涩(sè)涩的。他越想越害怕,便赶紧跑到动物药店买了几瓶降压灵。可全部吞了也不管用,头反而更晕了。唉,有什么法子呢?他真想对着天空痛哭一场。小茸猴蹲在树杈(chà)上,看见长颈鹿焦急的样子,关切地问:“长颈鹿哥哥,你怎么啦?”长颈鹿把事情一说,小茸猴就讲:“你怎么不到医院治疗呢?光一个人难过,背包袱(fu)有什么用?”听了小茸猴的话,长颈鹿当天就进…  相似文献   

2.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推销自己。有文记载:一次,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篇第九》)子贡问话的意思是说,先生你有美德是隐藏起来呢?还是推向社会经世致用呢?孔子接过话头,爽快答道:“快卖掉吧!卖了它吧!我就是在待价而沽呢!”  相似文献   

3.
为你而忙     
克契到佛光禅师那里学禅,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由于他凡事过于客气,总想办法自己打理,尽可能不去麻烦别人。有一天,佛光禅师问他说:“你从来没有找过我。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不要坐下来聊聊?”克契连忙回答:“众多弟子都请教禅师,您已经很忙了,学僧怎好随便打扰呢?”佛光禅师问道:“有了问题  相似文献   

4.
举一反三     
含义意指举出一件事就可类推其他许多同类事理。形容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一次,他的弟子子贡(òn)问:“一个贫穷时不谄(chǎn)媚、富贵时又不骄傲的人,他的品德该算很好吧?”孔子微笑着回答:“可以这么说,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安贫乐道、富而好礼。”又一次,孔子教育弟子们说:“你们要学会反复思考,比如,在一个屋子里,我举一个墙角做例子,你们就应联想到其余三个墙角,并能用其余三个反证我举的这个对不对。”弟子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暗暗称是。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5.
于无字处读书多少年了,我还记得《论语·宪问》中说的一件事:“(或)问子西。(子)曰:“彼哉!彼哉!”[有人问孔子,子西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呀!他呀”!]四个字的评论后面,还有许多无字的评论。孔子对子西无疑是印象不好的,可他只肯说“彼哉!彼哉!”说得含蓄而有份量,弦外之音,不绝于耳。如果说得太多、太露骨,那就不仅是孔子没有语言的艺术性而已。“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意不止,尤为极至。”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文字,中学文言文中也有。周敦颐《爱莲说》寓哲理于比喻。牡丹喻寓贵者,菊花喻隐士,莲花喻君子。作者对三者的褒贬,未置一词,而读者深知作者的喜恶。文章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煞尾,文已尽而意无穷,更加深化了主题思想,对世人熙熙攘攘、追名逐利,报以极大的蔑视和讥  相似文献   

6.
在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孔子是首先强调内容,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和支配作用的。他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这本是孔子谈论人的“德”、“言”关系的。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只要有了好的道德品质,就必然能说出有价值的言语;与道德品质相较,人的言语是次要的,能说漂亮话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他认为“巧言乱德”(《卫灵公》)反对“巧言令色”(《学而》)而缺少仁德的伪君子。孔子对人的“德”、“言”关系的论述,实际就涉及到文艺的内容与  相似文献   

7.
在《孔子语言观概论》(上)一文中,我分析了孔子的语言观有尚质的一面(“辞,达而已矣),又有尚文的一面(“言之不文,行而不远”)。那么,人们可能要问,孔子既尚质又尚文,岂不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不然。孔子语言观中这两个貌似抵牾的方面,在他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文质彬彬”里取得了和谐的统一。 一 论兼善: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质”指质朴,“文”指文采。“野”指粗糙,“史”指浮华。史原指史官,朱熹《论语集注》:“史,掌文书,多闻习  相似文献   

8.
日本千叶大学教授多湖辉先生在其所著《天才的智慧》一书中,出了一道饶有兴味的智力测验题:“我时常疯疯癫癫地弄出很多错误。有人说,这一问上就有四处错误,请问您,错误在什么地方呢?” 初看此题的读者常如堕五里雾中,抓不着头绪,待看了该题的答案,才茅塞顿开。多湖辉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在这一问上,‘错误’二字出现过三次。也就是说,有三个‘错误’。还有一个错误在哪里呢?这一问上本来就有三个‘错误’,而硬说成有四处错误,这不也是一个错误吗!妙哉!天才的智慧不能不令人赞叹。 然而赞叹之余,细细思忖,却又产生了几分疑惑:在这一问上(即这道题中)究竟有几处错误呢?按照多湖辉先生的答案,似乎找到了四处错误:“错误”二字出现了三次,这是三个“错误”;明明题中只有三处“错误”,却偏偏说“这一问上就有四处错误”,这又是一个错误。然而,若果真如此,即确实这一问上有四处错误,那么,“这一问上就有四处错误”这一说法又何错之有呢?而既然这一说法并无错误,那第四处错误又到哪里去找呢?  相似文献   

9.
读者平话     
《社区》2003,(22)
杂弹 原来很简单 马蹄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了:“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原来快乐很简单,拥有少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0.
一、孔子与《易》有关论质疑——向冯友兰、张岱年先生献疑孔子是否研究过《周易》?孔子以前有没有《周易》?这是迄今为止学术史上聚讼纷纭的问题。认为孔子研究过《周易》,孔子以前有《周易》的人,主要依据是: (1)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得,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 (3)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第(1)条材料,说明孔子学过《周易》,第(2)(3)两条材料,说明《论语》引用了《周易》的话,由此得出孔子与《易》有关,孔子以前有《周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正义的耳朵     
嘴和耳朵嘴问耳朵:“你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回答:“因为我要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嘴又问耳朵:“那你干吗要长在脸的两侧呢?”耳朵回答:“因为我不能偏听偏信。”  相似文献   

12.
盗牛     
古时候,有个因为偷牛被抓住戴上枷锁的人,亲友看见后就问他:“你是因为犯什么罪到了这种地步?”偷牛的人说:“我偶然从街上路过,看见地上有根草绳,以为是没用的,就把它捡起来带回家,因此被牵连遭遇了这场灾祸。”过路的人听到后问他:“只不过不小心捡了根草绳,这犯了什么罪呢?”偷牛的人说:“因为草绳上还有一件东西。”过路的人问他是什么东西,他回答:“不过是一头小小的耕牛。” 读 古 典 盗   牛 有盗牛被枷者,亲友问曰:“汝犯何罪至 此?”盗牛者曰:“偶在街上走过,见地下有条 草绳,以为没用,误拾而归,故连此祸。”遇 者曰:“误…  相似文献   

13.
百善孝为先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还有一个相当高的官位。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坐在樊迟的车上,告樊迟说:“孟孙(孟懿子的号)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一听回过头来说: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  相似文献   

14.
一子贡是孔子称赞的弟子一般人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司马迁的《史记》中《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名七十七人,并说“受业身通者七十七,皆异能之士也。”司马迁认为孔子弟子中有奇才异能之士七十七人。这七十七人中谁是最杰出的拔尖人物呢?孔子最称赞颜回,但颜回死的早,没有什么成就。孔子死后,子夏教于西河,传授孔子学术,魏文候还以师事之,并咨问国政。《论语》一书中也说孔子弟子中“文学”方面(即学术方面)首推子游、子夏。可是《论语》中孔子对子夏的教导,有两处值得注意:一处是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  相似文献   

15.
先讲一个笑话。有一个小姑娘皮肤稍黑一点,她就跟着大人学,往脸上“涂脂抹粉”,抹完了就问别人:“我的脸白不白?”别人没发表意见。她就又往脸上抹。过后,她又去问别人,别人还没表态。她又继续抹。这回,她来问妈妈。妈妈看了半天,才说:“脸是白了,但鼻子没有了。”原来,小  相似文献   

16.
南雁北驼     
(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2004年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志对剧本的修改和历史剧创作的原则详尽地表了自己的看法。讲完之后,他笑着问身边一干部:“你的意见呢?”那位干部急忙回答:“没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听后很不高兴,严地对那位干部说:“一个共产党员,怎么可以没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不懂就应该先学准备嘛。我不喜欢没意见的人。都同意我的意,那还讨论什么呢?你要学着提出不同的意见,至相反的意见。只同意别人的话,你就会变成汉了。再说呢,领导都那样聪明?都那样正确?的领导者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受到启发,才能把问题看得更全…  相似文献   

18.
<正>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法学家。由他提出的“德主刑辅”思想的基本精神,对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立法、司法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德主刑辅”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孔子生活的时代,周天子的一统天下已不复存在,神权政治动摇,重民思想兴起。他总结了春秋以来统治者实行“折民惟刑”政策已不足以维持其统治的教训,认为“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下  相似文献   

19.
聪明VS智慧     
正聪明的人看别人做什么,有智慧的人看别人怎么做。有一位砍木头的工人,他每天非常辛苦努力地砍着木头,而他的班长只在他的身边负责监督他,自己并不需要去伐木、砍木头。这时候,这位伐木工人就问他的班长说,我为什么要砍木头你却不需要呢?班长回答,因为我比你有智慧啊!工人说你怎么证明你比我有智慧呢?班长当时正好站在一棵树的旁边,他把手放在树  相似文献   

20.
因被翻飞的小小剪刀理出的各种发型迷住,在一次作文课上,十多岁的小郭刚郑重写下自己的理想:做一个理发师。这个理想和同学们当“科学家”“、航天员”“、文学家”的理想比起来,实在太朴实、太寒碜了,老师说是“有点没志气”。而同学们一下课就笑话他“:郭师傅!没出息的郭师傅!”郭刚小小的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红着眼睛回到家。他嗫嚅着问母亲“:妈妈,我会不会比别人傻一些?”母亲笑着告诉他“:我的儿子是最聪明的。“”那……理发的人是不是没出息呢?”母亲没什么文化,她想了想肯定地说“:理发也会有出息。”“可是,他们为什么会笑话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