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止的中国高考,于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恢复,已经三十年了。 围绕坚持还是废止高考的争论仍在继续,耳边总能听到要求废止高考的呼声,坚持高考的声音更不示弱。争论的焦点有很多,但其核心是:高考选拔的人是不是真正所需的人才?对国家有利还是不利?  相似文献   

2.
而立之年论高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恢复高考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特殊的转折点,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高考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社会风气的净化器,维护稳定的"减压阀".现行的高考制度,是有缺点但适合中国国情的考试制度.在坚持高考的同时,高考也必须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全面研究其改进办法,使之继续为高校选拔人才、为中国的经济起飞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考政策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高考30年进行总体评价与反思是当前高考进一步改革的基础.本文以高考政策为切入点,分析了高考政策演变的基本历程,认为30年的高考政策始终坚持了对弱势群体特殊照顾、权力从集中到分散、标准从严到宽与从宽到严的基本特征,并从权力分配、政策改革、加强政策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引导高考改革可供思考与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子女的身份与"高考移民"的户籍甄别手段难以剥离,"高考移民"的非法性使得流动人口子女的高考权利难以保障.必须改革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才有可能破解流动人口子女高考权利的保障问题.文章在对流动人口子女高考权利保障的理论、制度与现实困境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方向:将父母"社保(号)"与子女的"高考资格"捆绑来取代"户籍+学籍"的高考管理模式,以期为保障流动人口子女高考权益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民族平等与"文化化"——国外民族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关于民族政策的两种争论,即:在民族平等方面要求形式平等还是实质平等?在民族整合方面采取"政治化"还是"文化化"?对于第一个争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平等,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对于民族状况不同的国家而言,平等原则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所结合的"度",即如何让两者的结合既能满足政治民主的要求,又能完成国家政治整合的目标.对于第二个争论,虽然"文化化"不失为解决民族问题的良策,但是对于那些不具备采取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条件的国家而言,将"政治化"和"文化化"相结合的政策也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6.
"高考移民"现象的政策学审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考移民"已经成为挑战我国高考政策公正性和社会正义信仰的严重社会问题.文章划分出当前"高考移民"的三大动向,围绕政策的利益选择与分配、高考政策主体、高考政策客体和高考政策环境等公共政策构成要素,阐释了目前"高考移民"现象的多元成因,警示"高考移民"现象导致的"社会公正"信仰危机,并提出了政策矫正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讨论中,国民经济高速度与按比例发展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在很多方面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在另一些问题上,却存在着意见分歧.例如:高速度与按比例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更具体地来说,高速度与按比例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呢?还是"没有任何矛盾"的"统一"或者"一致"的关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反映出速度和比例之间的矛盾,是不是由于主观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而造成的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主从关系?是高速度从属于按比例,还是按比例从属于高速度呢?等等.在这里,我们将  相似文献   

8.
蔡雷 《家庭科技》2006,(6):43-43
高考时节,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不仅是普高应届毕业生;中专、中职毕业生也面临关键的抉择:升学、就业,还是创业?怎样合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并且一步步接近个人的职业目标?下文作者的经历,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高君 《西部观察》2005,(6):4-11
2005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然而由此生出的悲喜正在继续,由此引发的争议与思考更未散去.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起点,对许多处于低端阶层的人来说,也许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然而,十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等来了高考,这个能改变自身命运的桥梁,又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练,终于跨入了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一个经营一生命运的地方,曾经我们都是这么认为,包括我们的社会.但当你走出那个地方,你得到了什么?每个人可能都会这么问自己,也问他身旁的人,但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相似文献   

10.
张伟容 《南方论刊》2002,(11):44-45
综观近几年我省高考考生在语文考试中各题的得分情况,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和语言表达题的得分普遍偏低,与其他题型的得分落差较大.如2002年全省高考语文科中此两题的得分率分别占满分的49%和51.8%.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转,学字词释义,学句子分析,学主题归纳,学写作特点,充当着一个"仓库"、"容器"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兴趣索然,对阅读教学普遍采取"听老师教"的应付式态度,学习效果当然欠佳.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则必须改革阅读教学,变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阅读、思考、表达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考语言知识是一种社会制度和国家规范.作为一种"精制语言编码",高考语言知识再生产着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隐含着对考生的社会意识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在经济学家之间有这么多争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分析这些争论?本文尝试从经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提供一个解答.经济学可以划分为价值中立的"实证经济学"和带有价值判断的"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争论,集中在经济事实和逻辑推理上,这种争论原则上是可以解决的.规范经济学的争论,则同研究者本身的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这种价值观上的争论,从根本上是无法解决的.另外,经济学作为一门观测科学的特点,也使得经济学的许多命题难以得到验证,这也是不同的经济学派、经济学说长期共存的原因之一.本文对于理解其他社会科学的争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实证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逐渐成为争论的焦点。当前国内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争论并没有超越这一范围。因此,围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历史论争及其解决成为当前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不可回避的基础性问题。当前最要紧的是弄清:1.西方学界是在什么意义上批判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2.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3.马克思是否同意自然辩证法?4.自然辩证法是科学还是哲学?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耶稣会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就人性论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看待人性与兽性的区别以及"灵"与"肉"的关系?如何看待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作为"善恶之原"的自由意志?道德之善是"率性"还是"克性"、是"复其初"还是在实践中生成?对话既使西方学者加深了对中国哲学人性论的理解,也从多方面启迪了中国哲人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李贽、徐光启、杨廷筠、王夫之、黄宗羲、戴震、焦循、赵翼等人的理论创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哲人既吸取了西方哲学的精华,又在会通中西的基础上加以淋漓酣畅的创新,从而把中国哲学的人性论提高到了一个比基督教哲学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人恩 《东南学术》2006,(2):161-168
大观园是<红楼梦>所创造的一个典型环境,它是作者凭空创造的,还是有生活原型?这一争论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或主"南京随园说",或主"北京恭王府说",或主"江宁织造署西花园说",或主"大观园在<红楼梦>里说".文章对上述诸说的依据和得失进行了梳理,认为"大观园在<红楼梦>里"一说符合作品实际.  相似文献   

16.
以伯恩施坦和罗莎·卢森堡为代表的社会改良还是革命的争论不仅是革命道路的不同选择的问题,更是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生死攸关的问题.罗莎·卢森堡的"社会革命"概念本身具有较之于社会改良更为丰富的内涵.本文主要从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出发,首先确立"社会革命"本身所具有的目的层面的涵义.其次在同为手段的层面上比较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的不同.最后分析两种主张背后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原倩 《齐鲁学刊》2022,(1):132-142
2019年以来,现代货币理论异军突起,围绕"财政政策应坚持平衡预算还是功能财政""政府开支面临融资能力约束吗""菲利普斯曲线存在吗""扩大政府赤字是有利于还是有损于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何者更有效"等五大问题,与主流经济学展开"大争论"。此次争论固然有两派之间对具体经济问题存在不同理解甚至部分误解的原因,但归根到底是后凯恩斯主义与主流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是20世纪50—60年代"两个剑桥之争"的历史延续和现代翻版。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跳出理论看理论,以经济实践为遵循,在两大理论范式的相互攻错中加以比较和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寻找更有益于经济发展现实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8.
高考改革的教育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围绕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而进入学校的学生已经毕业,2001年取消了高考学生的年龄限制,以“3+X”为代表的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正向深化发展,一些高校还进行了自主招生的探索,确有特长的学生可以被特招进入大学学习,二级学院的招生正在逐步规范,远程网上录取已经变成现实,一年两次高考(夏季高考提前一个月)、网上阅卷、细化录取批次也都在积极的探索之中。正确评价这些改革的功过得失,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尽快实现理想目标。教育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高屋建瓴、理清思路,因为它揭示出"公平…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评价是人才选拔的过程,也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高考评价的价值取向无疑对于整个高考评价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国当前教育评价的一元化价值取向是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反映,不利于素质教育和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教育评价的主体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是高考评价不可缺失的价值追求,积极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和多元评价方式应该成为高考评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金辉 《北方论丛》2008,(3):112-116
解释学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方法论还是本体论、历史的解释学还是方法论的、批判的解释学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解释者和解释对象之间的关系究竟是"隶属的"还是"疏异的",如果是"隶属的",那么解释学理论就应该是历史的、本体论的;反之,解释学就应该是批判的、方法论的.这些争论反映了对解释学理论理解的浪漫主义传统和启蒙主义传统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的解决促成了解释学理论中的实践解释学转向.实践解释学是融浪漫主义传统和启蒙主义传统于一身的新的解释学理论.它是本体与方法的统一、历史和批判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