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沅 《金陵瞭望》2008,(21):78-78
南京话亦官亦民、亦雅亦庶,是中国最复杂的语言体系,也是最有故事性的一种方言。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普通话与方言并存盛行现象,本文提出了“一语为主,多语并存”的主张,认为逐步规范,最终统一全国的教学语言、宣传语言、办公语言、社交语言等,这是汉语历史发展的趋势,当然,同时这也决不意味方言会被消灭。  相似文献   

3.
地域与语言看起来有很密切的关系:许多地区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语言或方言,而且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话语跟话语团体。自然而然,我们也经常会把文学作品分成不同国家或地域传统,觉得国家或地区会给文学创作提供一些规定性的影响。我们同时也经常认为各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较典型的语言或方言,而最代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学就是用其语言或方言写的。然而德里达的例子就提醒我们语言、地区跟身份没有任何必然性的关系。因此,我们将从地域与语言中,探索民族、身份与文学分类的关系。从中国中原到国外,从阎连科到郭小橹,通过这五个当代文学的例子,发现这些作家的作品中,都强调自己语言所包含的陌生感。这种语言的陌生感代表一种社群中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任何社群总是要面对的事实,而且刚好是社群所依靠的一种必然性的根据。另外,虽然地域跟语言经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地域文学经常强调代表其地区的语言或方言,可是语言从来不是一种单一的东西,反而是一种群体的创作。因此,在这种意义上,一种地域文学总是不得不是一种跨地域文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藏语康方言到底有多少种,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看法不尽一致。通过对藏语康方言的系属、藏语康方言的分布区域和分类、选点调查,以及藏语康方言识别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分析探讨,指出在进行藏族方言和康方言研究时,尽可能不用某一量化的标准进行一刀切式的衡量,而是根据具体方言事实,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特征及语言人文环境确定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有利于解决藏缅语族语言或方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全民共同语的地方变体,由语言的分化、融合,或者说语言的变异、相互影响等原因所形成。理论上,方言的性质、涵义和划分似乎比较容易理解;实践上,确定一种方言,常常是件麻烦事儿。因为确定一种方言要解决两层问题:一是它不是另外一种语言;二是它不同于其它的方言。这两个问题归结起来是要解决一种语言的差异问题:前者是解决语言之间的差异,后者是解决方言之间的差异。什么样的差异算语言,什么样的差异算方言,前些年国际上曾经专门开会讨论过,结果并不理想。因为划分语言和方言不仅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和历史文化的问题。研究藏语方言也遇到这两层问题。藏语分布地区辽阔,幅员广大,不仅藏族使用,也为其他民族使用;反过来,藏族在吐蕃王朝时间,征战兼并,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一切语言中的方言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汉语中的方言也不例外。其实在生活里的好多方面都会留有方言的遗迹,只是它在地名的运用比较明显而已。考察一个地名,有利于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些地方的方言,探询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也能发现一些语言演变的规律,同时也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人文历史,对这些地方有更透彻,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方言作品的兴起引发社会热议,学术界对此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方言作品的兴起,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它产生的语言、文化和社会心理基础,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有利于创建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8.
《湖南方言调查报告》由杨时逢先生整理,于1974年在台湾出版。它立足于语言实际,调查的面广点多,材料丰富,一直是语言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湖南方言的重要参考著作。不过,它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关于湖南方言的分区结果就不很理想,至今国内外学者对此仍持有多种看法。这一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另外,过音声母字多是益阳方言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报告》却认为只是"偶尔"现象,它所记录的益阳方言音系中没有给〔I〕声母以一席地位,对此,本文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湖南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两千年前就受到扬雄的重视。扬雄在他的名著《方言》一书中提到“南楚”的方言词语达85次之多,南楚即指今湘方言地区。中国现代语言学、现代方言学的奠基人赵元任先生三十年代亲自和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和等五人普查了湖南各县的方言,四十年以后由杨时逢整理,1974年在台湾出版了《湖南方言调查报告》。杨遇夫先生是我们湖南二十世纪最著名而又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他也很重视方言的考察,曾写过《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五十年代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艺理论失范后将走向理论的方言,走向“战国”.张承志横刀立马,是显示与风车作战的悲壮和滑稽;高校文艺理论教师意欲通过新教材的编写重建失去的“话语”,只是出于虔诚的敬业精神。方言已成为文学理论现状与前景的一种语言学比喻,这从学理方面可以寻找几种可能的解释:1.人们对真理的掌握并非一蹴而就;文艺理论重建新的范式,需要时间。2.维特根斯坦“改变思维风格”告知我们“意义即用法”;新“范式”的重建似乎是不可能的.3.语言最隐秘的内在本性,必然把我们导向理论的方言;任何一种理论形态,一种思想话语,都只是一种视角,一种可能,一种猜想,一种愿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从模因论的角度研究了方言的发展和变体现象,对方言模因及其传播特点进行了分类;认为方言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模因进行传播和变体,模因论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已被不同程度地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回顾从对皮钦语与克里奥耳语的负面价值评价转向严肃的学术探讨,直至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承认其为完整的语言体系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出,语言学,特别是社会语言学在纠正社会偏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方言土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蒙古语方言土语的形成经过了很长的历史时 期,其背后藏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本文采用历史比较法,着眼于科尔沁土语的内部差异阐明了科尔沁部落的 形成、发展的历程,同时论述了语言接触对科尔沁土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或方言可懂度(互懂度)是衡量语言或方言亲疏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前贤多注重方言要素间接近率(相似率)的计量研究,忽视了测试对象的感知能力.本文旨在区分接近率和可懂度,提出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言可懂度的构想,以便指导具体的操作.  相似文献   

15.
对英语方言的翻译采用汉语方言对等翻译的方法,虽然是目前英语方言翻译的主要方法,但是从翻译效果和后期反响来说却不尽人意。由于英汉方言存在各自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单纯方言对等直译不能传达原著的精髓。张谷若先生在译《德伯家的苔丝》时候采用山东方言进行翻译,不仅不能完全传达原著的文化,还为国人阅读增加了一定困难。任何语言的方言都无法用另一种语言的方言做对等替换,只有恰当的运用汉语表达法和加以一定的注释说明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6.
汉语可能补语的语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语法学者对普通话中表示可能的两种语言手段的可能义已经有所研究,但对方言中的可能补语所表示的可能义的研究还没有较系统的文章出现。文章通过对方言中可能补语的可能义的考察,发现方言中可能补语的可能义同样存在不同的类别,并尝试予以分为几个小类,以期对方言中的可能补语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语言接触现象十分复杂,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着语言变化的方式、程度和方向。影响语言接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方面,社会因素和结构因素。汉语方言变化有其内部结构原因,但真正推动其变化的是社会文化力量,它的发展变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汉语方言接触的深度和广度的社会文化因素很多,以陕南方言作为语言接触的视点,归纳出制约或影响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8.
旨在利用时空GIS技术,整合历史方言数据及可能影响方言变异的非语言因素,建立汉语历史方言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研究者可以将汉语置于一个广阔的时空背景中,直观地考察方言特征历时的演变与分布、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各方言间的亲疏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语言变异机制,综合考察中国历史时空坐标中的汉语方言演变轨迹.讨论了汉语历史方言GIS开发相关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案.从中国历史时空数据、方言属性数据、非语言因素数据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数据特点、关系及其组织情况,并对相关难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言走廊:河陇近代语言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的河陇,是汉语与周边民族语言及丝绸之路东西往来的各种人群语言的接触地带,其近代语言地理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特征".其一,河陇是东亚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语言传播的走廊地带.其二,河陇廊道语言具有"潮间带"现象:一方面是河陇近代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官方语言交替的现象,从而使其语言存在"胡化"和"华化"两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汉语、藏语和蒙古语之间存在语言"潮间带"现象.其三,由于不断地从中原移民于边塞,维持了汉语在走廊语言群落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使河陇汉语方言产生地域分异.  相似文献   

20.
对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至2015年中的"西部项目"语言学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对五年中立项情况的统计,筛选出各年度"西部项目"中语言学立项项目,并通过提取关键词对五年来"西部项目"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西部项目"语言学发展趋势表现为西部语料优先、西部省份优先、高等院校优先、专著与研究报告优先等特点;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翻译、词汇、方言、语言间比较研究、文化与语言结合研究等方面。同时,从立项数量方面来看,自2014年开始,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的语言学立项数目所占比重有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西部地区的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及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