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舆论监督是促进执法机关公正执法,保障行政权、司法权正常运行的特殊重要力量。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执法工作的舆论监督,至少要解决改善执法舆论监督的主体因素、实现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法制化两个问题。首先,社会公众、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舆论的监督工作;其次,要明确执法舆论监督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确立执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确定执法舆论监督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定执法舆论监督中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监督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玉萍 《社科纵横》2010,25(11):131-133
新闻舆论监督在传达人民呼声、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促进以法治国、遏制腐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能起到其它监督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好新闻舆论监督与党的领导、社会稳定、正面宣传为主以及其它监督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应把握的“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重视对社会舆论情况和群众思想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舆论监督。”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那么,如何肩负这一使命,反映群众的呼声,充分发挥舆论监督“针砭时弊、激浊扬清、除恶从善、弘扬正气、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作用”?[1]我们认为,关键应把握好监督的公正性、适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本文就此作以如下探讨。一、公正性: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众所周知,新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监督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不仅是社会的“传声筒”,而且还应发挥“瞭望哨”功能。舆论监督对社会具有危机预警、维护规范的重要价值,堪称媒体的天职。舆论监督的原理在于大众传媒的“公开性”。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应多取其建设性,努力避免“扒粪揭丑式”的监督取向,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体制和媒介体制决定的。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可以使媒体的功能得到充分释放,也有助于养成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建设性,要求新闻媒体围绕各级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事务开展舆论监督。同时,监督报道还应恪守新闻采访过程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种媒体努力探索受众在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舆论监督的力度。事实表明,努力提高受众在舆论监督中的直接参与程度,是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一个渠道,是新闻宣传与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舆论监督的主旨决定了读者直接参与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新闻...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具有公开、公共性,因此通过对社会的不发乱挤行为的揭露,有助于问题得到解决。新闻媒体所拥有的公开传播的影响力,是其监督作用的源泉。本文将就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展开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媒体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介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新闻舆论监督和所谓的"新闻审判"成为人们格外关注的一种社会现象。事实上,尺度如果把握不好,正当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可能转化为不当的新闻审判。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这一现象,厘清新闻媒体的职责与定位,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同时避免所谓的"新闻审判"对司法活动的过度干预,从而形成正常的新闻舆论氛围。在这之前,新闻审判是怎样出现的,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思考,弄清楚原因才有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应对。  相似文献   

8.
沈卫 《阅江学刊》2010,(2):137-142
网络舆论监督自下而上,在“人”、“术”、“势”三大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成为当今反腐败的利器,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青睐。然而,网络舆论监督固有的自在自发的特性使得监督常常处于主体性价值缺位和监督乏力的困境之中。要保证网络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就要通过教化、调控等手段处理好自由与规范的关系,让网络民意从民间走进政府视野、让民间与官方共建反腐败网络阵地、让网络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在现实中形成合力,引导网络舆论监督走上自由自觉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亮亮 《探求》2008,(4):8-11
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加快立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加强社保基金的征缴、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运行;要重点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强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组织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和95级两年制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班际交流讨论会,围绕深入反腐败与加强制度建设的关系问题,密切联系广州地区的实际,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加强立法监督、加强党内纪律监督、加强舆论监督与反腐保廉的不同角度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1):29-3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网络舆论监督成为一种新兴的监督方式。由于具有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广泛性,监督方式的便捷性、直接性,监督过程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在提升公民话语权的同时,也存在虚假信息、网络暴力、媒体审判、滥用网络舆论监督等问题。因此,政府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从法治、道德、技术三个层面来规范,从而营造一种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有一个伦理道德基础来支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这个道德基础只能是诚信。目前,社会诚信的缺失影响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加强诚信文化的建设、诚信理念的宣传教育,以提升政府协调与引导职能,营造诚信环境,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职能,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这样在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建立诚信社会,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爱国公约运动是在1957年开始普遍推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改造不良分子,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改变旧的、落后的风俗习惯,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增强人民内部团结,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爱国公约是经过人民群众民主讨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由人民群众互相监督和在人民调处委员会的监督下贯彻执行,对提高人民觉悟、促进生产、移风易俗、减少纠纷、加强人民团结、预防犯罪和加强法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闻基本职能的论述开始,追溯了新闻自由的产生以及它和舆论监督的密切关系。新闻既有自上而下的宣传教化功能,又有自下而上的舆论监督功能,以此分析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前后对新闻自由运用上的变化。既阐明了它的阶级性,并指出了无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必要性。文章又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一步论证了新闻自由与舆论监督在人民行使民主权利中的重要意义。文章最后认为:新闻自由作为无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课题,有一个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对干部工作的监督是党的建设的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在干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防止和纠正各种错误倾向和不正之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加强地方党委对干部工作监督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必须重视和加强党对干部工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浅议网络舆论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向阳 《社科纵横》2009,24(8):109-111
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不断暴涨,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交流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人们表达民意、讨论公共事务、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和进行舆论监督。全面正确认识和规范引导网络舆论监督,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社会文明进程,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论检察机关廉政建设的若干问题孙桂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检察机关廉政建设,是防止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产生腐败现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是关系到国家法律严肃性的问题。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大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耳目喉舌、舆论工具,同时又担负着监督作用,具有指导性。既要反映舆论,又要引导舆论,成为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由国家的性质所决定,无论发表任何新闻,其立场始终是坚定的,观点是鲜明的,绝不允许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尤其在错纵复杂的形势和情况下,新闻所表明的态度和思想更应坚定鲜明。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这一大范围展开的监督模式正可应对大范围展开的权力模式。当下舆论监督行政权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均显不足。行政干预、媒体人的职业素质、行政法主体对舆论监督的管理水平和认识水平均影响舆论对行政权展开监督。舆论监督展开的条件至少有舆论意识的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否定行政主体之名誉权及克减行政人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0.
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检察队伍的法律监督能力,根本问题是端正“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公正执法、服务发展”的执法思想;核心问题是树立现代执法理念,坚持惩防并举、公正效率、人权保障等执法理念;关键在于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检察人员执法能力,切实改进执法作风,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队伍建设和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