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2,(39):27-27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多强?据胡润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270万人,个人资产达到亿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已经达到6.35万人。而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届时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相似文献   

2.
叶檀 《领导文萃》2012,(3):33-36
2011年4月,招商银行联合贝恩资本发布了《2011私人财富报告》,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超高净值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3,(16):26-27
4月15日,兴业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3高净值人群另类投资白皮书》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已达280万人。此前福布斯3月28日发布的《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的中国中产阶级群体已达到1026万人。而更早之前的2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个人资产逐步增加,高净值客户群体不断壮大。根据帕列托(pareto)80/20法则,企业80%收入是由20%客户创造。对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来说,20%的高净值客户亦可带来80%的收入,因而个人高净值客户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资源和服务对象。有效拓展私人银行客户市场,并对其进行精心的客户关系管理,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关键性战略举措。一、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持续高速增长,高净值人群数量的不断增长推动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未来,开拓私人银行业务将会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重点。因此,有必要讨论当前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为私人银行业务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应该及时由传统的日用型消费向现代享用型消费转移。这样才能解决传统产品过剩问题,拉动住房、汽车、旅游等新的支柱产业。 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平民化的。即多积累少消费,先积累后消费,存钱防老防病,留给子孙等。而中产阶级既追求个人享受  相似文献   

7.
罗森 《经理人》2007,(8):22-22
高盛公司2006年在对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调查后表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每年的消费额在20亿元左右,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  相似文献   

8.
李双琦  陈其安  朱沙 《管理科学》2021,24(4):86-108
首先基于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建立了考虑消费与投资者情绪的资产定价模型,然后选取2005年5月~2018年4月期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及消费和投资者情绪数据,分别对构建的考虑消费与投资者情绪的模型以及CAPM、Fama-French三因子和五因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资产定价模型中引入消费和投资者情绪因子能够在理论上对CAPM、Fama-French三因子和五因子模型进行合理拓展和修正.2)从总体定价效率看,用消费和投资者情绪因子分别替代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中的规模和账面市值比因子、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中的盈利和投资因子,都能够提高资产定价效率;在考虑消费和投资者情绪因子后,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中的盈利和投资因子不再能提高资产定价效率.本文研究结果基于消费和投资者情绪改善了Fama-French模型定价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资产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推进、互联网理财大规模争夺平民化理财,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银行除了加大互联网投入以外,也日益重视高端客户的维护和拓展。近几年国内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保持高速增长。不过,由于投资渠道和产品尚不完善,不少高净值人群更偏向到香港或海外进行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住房资产价值变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总体上并不显著,即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在总体上并不存在。文章对实证结果进行简要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为全社会关注。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将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增加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对于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其对消费的影响分析,希望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来刺激城镇居民消费,进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存在老鼠仓时的投资、消费与风险溢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存在老鼠仓情况下市场各方投资、消费策略进行建模.做仓机构投资者偏好向老鼠仓消费的转移将导致其增加投资并减少消费;同时老鼠仓引发的资产价格变动将影响投资者对于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导致投资者之间对于资产收益率的信念产生不一致.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将提高均衡时市场的风险溢价.最后,利用我国证券市场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较好地规避了"股权溢价之迷".  相似文献   

13.
微热点     
《经营管理者》2014,(10):9-9
#中国最新千万富豪# 日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14中国高净值人群养生白皮书》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除港澳台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千万富豪(含亿万富豪及以上)人数已达109万人.亿万富豪人数已达6.7万人。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内寿险公司专门针对高净值客户(通常指可投资资产超过一定标准的人士)推出的创新产品和特色服务愈来愈多。但是,与中国银行业普遍采用的私人银行模式相比,寿险业高净值客户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中,私人银行在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英语能力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生存型消费支出、享受型消费支出和发展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效果依次增加,表明英语能力提升有利于扩大中国内需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此外,对于不同出生年份的人来说,英语能力对1978年以后出生人群消费支出的影响效果更大.基于现代消费理论,研究还证实英语能力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渠道不仅是通过财富效应,也体现在提高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方面,表现为英语能力提升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对未来状况的乐观预期,改变居民的储蓄行为以及推动“花明天钱,圆今日梦”的超前消费观念形成.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考察中国外语学习政策的经济效应贡献了新的证据,也为新时代下中国扩大内需以实现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拥有奢侈品是人的一种梦想,几乎每个人都在心里装着一个或几个关于奢侈的梦想。在全球各个国家,无论是贵族或是平民,都对奢侈品的拥有都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难以言状。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奢侈品消费的心理就越来越强烈。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以各自的方式,实现着自己那一袭关于奢侈的梦想。本文将以深度访谈的资料为起点,分析奢侈品消费人群的三种心理,并试图解释当今某些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在目前中国的城市中,哪些人是炫耀性消费的主导,炫耀性消费在不同人群中的数目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其影响因素又是什么,这些事实都尚缺乏相关的实证分析来支持。本文利用对中国城市家庭2002年的调查数据,使用一定的收入标准把城市家庭分为中产阶层和工薪阶层,从而研究这两个不同阶层中炫耀性消费的差异,并试图对结果进行解释。与之前进行的推测不同,我们会发现相比于中产阶层,炫耀性消费在工薪阶层的总支出所占的比例更大。  相似文献   

18.
假设流动性偏好企业家拥有企业收益,其财富可用来投资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也用于消费;同时,市场是非完备的,企业特质风险无法被对冲。为了探究流动性偏好对企业家投资消费决策以及企业资产定价的影响,文章采用效用无差别定价理论与动态规划方法,得到了企业家最优投资消费策略以及企业效用无差别价格的闭式解,继而得到如下结论:流动性偏好降低了企业家风险资产投资以及当前消费,同时减弱了企业家预防性储蓄动机和企业风险对冲动机,并显著地降低了企业效用无差别价格。此外,作为拓展研究,文章引入了企业经济周期,发现流动性偏好削弱了经济周期对企业家投资消费和企业效用无差别价格的影响。最后,文章主要结论为一些金融现象提供了可能性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09,(8):19-19
杭州市近日称将再发放6亿元消费券.并创造性地提出“非红利性消费券”,单位和个人可自愿“认购”。即将发放的消费券包括“政府消费券”“旅游消费券”“社会消费券”‘教育培训消费券”“转移性消费券”五类。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主要由外需和投资拉动,促进国内消费的目的是使国内经济健康持久的增长,本文从凯恩斯消费模型出发,以我国1997年到2005年的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影响消费的两个问题一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二是边际消费倾向,两者的结合为我们分析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