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益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范畴,由利益主体、客体及中介三要素构成,利益的本质是一种矛盾。根据利益构成要素的不同,可把众多的利益矛盾分为: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之间的矛盾;利益客体之间的矛盾;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矛盾。从利益构成要素角度看,环境法调控的利益矛盾具体包括人口与资源间的矛盾;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间的矛盾;公益与私益、代内利益与代际利益之间的矛盾。从利益构成要素视觉分析环境法调控的利益矛盾对环境法部门建设及和谐社会下的法制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基于利益分析的“环境优先”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计量、可对比角度而言,“环境优先”常被人们模糊地界定为环境利益优先于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均应“分别兼具”人身与财产两方面的价值属性,即人身性环境利益与财产性环境利益,人身性经济利益与财产性经济利益。人身性环境利益与人身性经济利益同等重要,财产性环境利益与财产性经济利益之间也无所谓谁优先或者谁不优先。基于此,利益视角下的“环境优先”实质上是应指人身性环境利益优先于财产性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3.
进入全球化以后,国家利益逐渐溢出主权国家的领土边界,不再局限于主权国家的领土范围。在国家利益溢出国界后,利益边疆作为一种新型的边疆形态随之产生。利益边疆一改学界对边疆的认知传统,与边疆利益陷入了概念与理论的纠葛。为了避免利益边疆与边疆利益概念的混淆和误用,进而推进利益边疆理论构建,从国家、主权与利益的视角,对利益边疆与边疆利益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民间组织的利益协调功能及其实践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社会背景下,社会利益关系分化日益明显.民间组织通过利益代表与利益表达机制、利益生成与利益分配机制、利益整合与利益导向机制来实践其利益协调功能,这些彼此共生的机制组合形成了民间组织的利益实践机制,并将逐步构成法治秩序的民间基础.  相似文献   

5.
受个人本位观的影响,利益衡平理论在传统民事赔偿责任领域表现为个体利益的衡平,即以受害人利益为中心,受害人与加害人之间个体利益的协调与平衡;由于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和环境民事赔偿责任领域相关主体利益需求的多元化,利益衡平理论在环境民事赔偿责任领域出现明显的发展变化,即从个体利益的衡平走向多元利益的衡平,具体表现为以社会利益为中心,受害人利益、加害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多元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理论结合实际 ,从调整利益关系减轻通胀压力、通货膨胀成因与传导的利益关系分析、行业之间利益关系中的通货膨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通货膨胀与对策、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利益驱动与通货膨胀、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与通货膨胀、政府利益与我国通货膨胀、我国通货膨胀的利益再分配效应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的利益制衡等多方面探讨了减轻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与经济利益关系调整。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府没有任何自身利益的论断应被理解为一个目标而非现实。政府利益是一柄“双刃剑”,其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与基础,其失常利益则冲破了必要的约束和界限,扭曲变形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与个人利益。因此,应该确保政府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的实现,遏制失常利益的竞逐,在此基础上处理好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进步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利益问题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和重要领域。利益是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主观需要与客观条件相契合的社会价值范畴。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是利益的主要形态,同时具备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关乎利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利益与思想的逻辑关系来看,利益直接制约、影响和引领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人们思想的目的和导向;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利益的关系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可帮助人们进行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和利益权衡,有利于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中,由于公众对经济利益的选择偏好,以及环境利益的间接性,经济利益更受关注.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调整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如何确立公众、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激励和协商制度,这是构建平衡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冲突的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理论结合实际,从调整利益关系减轻通胀压力、通货膨胀成因与传导的利益关系分析、行业之间利益关系中的通货膨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通货膨胀与对策、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利益驱动与通货膨胀、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与通货膨胀、政府利益与我国通货膨胀、我国通货膨胀的利益再分配效应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的利益制衡等多方面探讨了减轻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与经济利益关系调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专利权是具有一定垄断性的权利,其制度核心在于价值界定的科学与合理。从专利权的垄断利益与公共利益相互平衡的视角切入,对美国专利法二百多年发展历程中利益平衡原则的轮回进行梳理。我国专利权立法应当确立专利权法律保护与限制恰当的平衡点来中和专利权的天生缺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假冒专利罪在刑法中的具体规定、所属类罪以及立法背景的分析,该罪的刑法条文的目的主要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也兼而保护权利人的个人利益。据此,假冒专利罪的犯罪客体要件是复杂客体要件:其主要客体是专利标记管理制度,其次要客体是专利标记权。  相似文献   

13.
在促进仿制药上市的过程中,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保护专利药厂利益的重要工具。21世纪伊始,我国开始尝试构建本土化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目前正逐步从松散走向紧密、从形式走向实质。与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三个阶段相比,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明确了药品专利信息登记、药品专利链接路径选择与实施两个阶段,但是对第三阶段市场独占期尚未确定。在改革和完善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过程中,既应保障药品专利信息登记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准确性,也应协调好药品专利链接路径设置与展开过程中专利药厂和仿制药厂的利益冲突,最终通过实施市场独占期机制来完成仿制药挑战专利药的利益补偿,不断强化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专利权穷竭制度是为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而产生的,核心价值在于利益的归属。以现行《专利法》为背景,从中国加入WTO后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引发的贸易问题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分析中国专利权穷竭制度的现状,找出专利权穷竭制度中立法和实践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完善中国专利权穷竭制度与操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法定许可制度原为著作权法所特有的许可制度,但目前在专利法中也隐约可见其身影,正是相近的法理基础和现实需要呼唤专利法亦引入法定许可制度。利益平衡原则作为专利法的基本原则,理应成为专利法定许可制度的理论支撑;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专利成果利用率则是专利法定许可制度确立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美国发明法案》对原有《专利法》进行了大量修改,其重要修改内容之一为扩大了先用权抗辩的适用范围。美国先用权制度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历程。现行美国先用权制度是美国立法机关考虑全球专利法协调统一及美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考虑专利法激励创新的目的、考虑商业秘密权人、专利权人、大学等主体利益平衡的结果。它既从微观层面规定了先用权获取要件和先用权行使的限制,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先用权制度与相关制度如以大学为主体的权利人科研成果转化、现有技术的衔接,其最终目的是鼓励创新并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美国全球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美国先用权制度的历程给我国先用权制度的完善能提供几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药品专利制度与药品行政管理制度的有效链接对于理顺药品专利权人和仿制药厂的关系,平衡原研药商与公众利益,促进仿制药的及时上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专利法2008年修订后,已为推动专利药仿制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药品行政管理制度与专利制度未达到有效链接,尚未能对专利药仿制打开具有操作性的通路,也未能提供足够激励.我国作为仿制药大国,对药品的专利链接制度亟需进行修改和细化.本文阐释了美国的相关制度和我国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改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专利权穷竭制度的构成及其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专利权穷竭制度是专利法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即使TRIPS协议在这一问题上也未达成一致意见。作者认为 ,完整的专利权穷竭制度应当包括专利权的国内穷竭、专利权的国际穷竭 (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 )以及关联专利权的穷竭方面的规范 ;专利权穷竭制度的价值目标是利益的平衡和效率 (卡尔多 -希克斯标准 )。作者在文中还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我国专利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TRIPS协议下我国中药专利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R IPS协议的弹性空间,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双轨思维为导向,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发展现状和国际政策环境的中药专利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针对当前中药专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当建立中药专利发展战略,完善以适当放宽专利审查标准为主的中药专利法律保护体系,建立全方位的专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专利停止侵害请求权的规定主要源自于民法上对有体物的规定。囿于传统民法理论,侵权即判令停止侵害业已成为专利领域的司法惯例。专利司法解释(二)第26条被视为是侵权当然停止论的突破。但中国现行专利权制度并没有就其中的公共利益及合理费用等概念进行厘定。美国在禁令否决和替代性措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从中国专利停止侵害请求权限制的立法沿革及现有的司法实践上看,公共利益与企业性质以及专利性质无关,应当严格界定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内。当权利人滥用专利危害社会公共利益时,也可适用第26条。合理费用不同于自愿专利许可使用费和强制许可的许可费,而应是在给予侵权人充分救济的前提下对权利人损失的合理补偿。在合理费用界定方面,可以通过借鉴美国乔治太平洋案所确定的15种因素来进行判定未来使用费。此外,专利停止侵害请求权限制不应扩展到诉前禁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